周树人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态度及其他(2/2)
《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作者:走进鲁迅—评论与研究 2017-04-13 14:26
群算得上是一块老姜。请看我老早写的一则读书笔记:
王乾坤形容钱理群:“在我看来,他从形到神都更像小孩:他那硕大的头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象征,这是孩子躯体才有的比例。”钱理群讲课演说放言任性,文章不遵矩度,却自诩“深通中国世故”,可以当“高参”。这个矛盾不难解释:真正的鲁迅研究家,其心灵不能不是鲁迅要挽救的“孩子”,其头脑不能不浸淫着鲁迅终生体味的浓重的黑暗。
钱理群肯定是一个聪明人,你想让她当张志新那样的傻B吗?
Hps 和pingp两位大概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吧,我从他们的文章中嗅到了北大门派之争的臭味!
Fist的《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你》是一篇不可多得我好文章,“……我们就象一堆蛆,挤在粪缸里,为了大粪打得头破血流。”这样的句子读起来看解恨,我就写不出来。
First最后说:“几十年前,鲁讯有资格说我不要诺贝尔奖,因为人家写的东西象样,现在说这个没资格,因为我们什么都奉献不出来。”
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好赖我也是中文系出身的,就论一论这个具体问题吧。
1927年9月,刘半农提议周树人当诺贝尔奖候选人,为此,让台静农致信周树人,问其态度,周树人拒绝了这个动议。
魏建功回忆说:这件事的发生是由于瑞典人斯文赫定的关系,“斯文赫定名义上是一个瑞典地理学家,实际上是在我国大西北做侦察工作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学者’”,他为了笼络刘半家支持他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以继续他的间谍活动,便“拿瑞典诺贝尔奖金的华冕来取悦中国学者。”魏建功还说:“鲁迅先生的回信不仅仅表示自己的谦虚,实在还严正而又坚决地拒绝了帝国主义阴谋分子斯文赫定的‘诱惑’。”(《忆三十年代的鲁迅先生》)
周树人在信中说:“请你转致 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拿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那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鲁迅书信集》,下卷,第161-162页)
这个材料,我原来是想写《鲁迅、钱钟书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态度》一文的,写了两页,夹在《鲁迅书信集》里。钱钟书油腔滑调地说了一大通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大意不出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在这一小小问题上,钱钟书与周树人相差何啻十万八千里!
我对周树人是非常崇敬的。我搞过一段周树人与钱钟书比较研究,褒周而贬钱。去年,我在网上论战中论出了批判周树人的崭新角度,就搞起了“周树人批判”。2000-01-31
王乾坤形容钱理群:“在我看来,他从形到神都更像小孩:他那硕大的头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象征,这是孩子躯体才有的比例。”钱理群讲课演说放言任性,文章不遵矩度,却自诩“深通中国世故”,可以当“高参”。这个矛盾不难解释:真正的鲁迅研究家,其心灵不能不是鲁迅要挽救的“孩子”,其头脑不能不浸淫着鲁迅终生体味的浓重的黑暗。
钱理群肯定是一个聪明人,你想让她当张志新那样的傻B吗?
Hps 和pingp两位大概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吧,我从他们的文章中嗅到了北大门派之争的臭味!
Fist的《我们拿什么奉献给你》是一篇不可多得我好文章,“……我们就象一堆蛆,挤在粪缸里,为了大粪打得头破血流。”这样的句子读起来看解恨,我就写不出来。
First最后说:“几十年前,鲁讯有资格说我不要诺贝尔奖,因为人家写的东西象样,现在说这个没资格,因为我们什么都奉献不出来。”
这话说得就不对了,好赖我也是中文系出身的,就论一论这个具体问题吧。
1927年9月,刘半农提议周树人当诺贝尔奖候选人,为此,让台静农致信周树人,问其态度,周树人拒绝了这个动议。
魏建功回忆说:这件事的发生是由于瑞典人斯文赫定的关系,“斯文赫定名义上是一个瑞典地理学家,实际上是在我国大西北做侦察工作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学者’”,他为了笼络刘半家支持他组织“西北科学考察团”以继续他的间谍活动,便“拿瑞典诺贝尔奖金的华冕来取悦中国学者。”魏建功还说:“鲁迅先生的回信不仅仅表示自己的谦虚,实在还严正而又坚决地拒绝了帝国主义阴谋分子斯文赫定的‘诱惑’。”(《忆三十年代的鲁迅先生》)
周树人在信中说:“请你转致 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拿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那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字,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鲁迅书信集》,下卷,第161-162页)
这个材料,我原来是想写《鲁迅、钱钟书对诺贝尔文学奖的不同态度》一文的,写了两页,夹在《鲁迅书信集》里。钱钟书油腔滑调地说了一大通关于诺贝尔文学奖的话,大意不出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酸。在这一小小问题上,钱钟书与周树人相差何啻十万八千里!
我对周树人是非常崇敬的。我搞过一段周树人与钱钟书比较研究,褒周而贬钱。去年,我在网上论战中论出了批判周树人的崭新角度,就搞起了“周树人批判”。200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