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的梧桐
《一生要读的50篇散文》作者:薛一凡 2017-04-13 14:14
秃的梧桐
苏雪林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6—1999),又名苏梅,曾用名瑞奴、瑞庐,笔名绿漪,安徽太平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教授。1914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留在附小任教。1918年到北京高等女师旁听(胡适、李大钊、周作人等常被邀讲课),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1921年赴法国里昂艺术学院求学;1925年回国,任教于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安微大学、武汉大学、邕江大学达18年之久。她与凌叔华、袁昌英被称为“珞珈三剑客”。
1949年去香港,后到巴黎;1952年去台湾,任教于师范大学,1956年转入成功大学,1964年赴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1973年退休后潜心研究屈原、李商隐,有140余万字的《屈赋新探》出版。95岁时出版了《浮生94》;散文集有《绿天》《棘心》《青鸟集》《屠龙集》等。作品不乏女性特有的情感意蕴和温柔、幽丽的气质。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2n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雪林
作者简介
苏雪林(1896—1999),又名苏梅,曾用名瑞奴、瑞庐,笔名绿漪,安徽太平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教授。1914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留在附小任教。1918年到北京高等女师旁听(胡适、李大钊、周作人等常被邀讲课),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1921年赴法国里昂艺术学院求学;1925年回国,任教于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安微大学、武汉大学、邕江大学达18年之久。她与凌叔华、袁昌英被称为“珞珈三剑客”。
1949年去香港,后到巴黎;1952年去台湾,任教于师范大学,1956年转入成功大学,1964年赴新加坡南洋大学任教。1973年退休后潜心研究屈原、李商隐,有140余万字的《屈赋新探》出版。95岁时出版了《浮生94》;散文集有《绿天》《棘心》《青鸟集》《屠龙集》等。作品不乏女性特有的情感意蕴和温柔、幽丽的气质。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2n人们走过那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的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是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求生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的绿着,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