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3)
《一生要读的50篇散文》作者:薛一凡 2017-04-13 14:14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3)
……
凉月凉风之下,我们背着秦淮河走去,悄默是当然的事了。如回头,河中的繁灯想定是依然。我们却早已走得远,“灯火未阑人散”;佩弦,诸君,我记得这就是在南京四日的酣嬉,将分手时的前夜。
作品赏析
1922年8月俞平伯与朱自清共同畅游了秦淮河,之后二人同以秦淮河为主题,写下了题目相同的两篇文章,风格和风采各不相同,但内容却都很精彩,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成为中国散文史中的姊妹篇。
文章中,作者以其切身的感受,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秦淮河“模糊的”、“朦胧的”、“轻晕着的”迷弦的神韵。
文章开篇点题,然后以一种闲散的笔调展开对秦淮河的描写。“小的灯舫初次在河中荡漾,与我,情景是颇朦胧,滋味是怪羞涩的”。这是作者对秦淮河的最初感觉,灯下的秦淮河显的朦胧飘渺,充满神秘色彩。作为读书人初到这“六朝金粉气”的风流之地,自然有如坠云雾之感。朦胧中作者看到什么?“又早是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是被青溪的姊妹们所熏染的吗?还是匀得她们脸上的残脂呢?”这里通过拟人和比喻,不仅写出了秦淮河水的颜色,还写出了芳香和神态。“一抹胭脂”是说河水竟会自我妆奁,“薄媚”显出河水有情,虽然有点“媚”,但很薄,这就造就了一种朦朦胧胧、似有似无的境界。让人们自然联想到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氛围。暮色中的邓影也显得朦胧“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地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映得透明了”。朦胧的灯光中人也变得朦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凉月凉风之下,我们背着秦淮河走去,悄默是当然的事了。如回头,河中的繁灯想定是依然。我们却早已走得远,“灯火未阑人散”;佩弦,诸君,我记得这就是在南京四日的酣嬉,将分手时的前夜。
作品赏析
1922年8月俞平伯与朱自清共同畅游了秦淮河,之后二人同以秦淮河为主题,写下了题目相同的两篇文章,风格和风采各不相同,但内容却都很精彩,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成为中国散文史中的姊妹篇。
文章中,作者以其切身的感受,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秦淮河“模糊的”、“朦胧的”、“轻晕着的”迷弦的神韵。
文章开篇点题,然后以一种闲散的笔调展开对秦淮河的描写。“小的灯舫初次在河中荡漾,与我,情景是颇朦胧,滋味是怪羞涩的”。这是作者对秦淮河的最初感觉,灯下的秦淮河显的朦胧飘渺,充满神秘色彩。作为读书人初到这“六朝金粉气”的风流之地,自然有如坠云雾之感。朦胧中作者看到什么?“又早是夕阳西下,河上妆成一抹胭脂的薄媚,是被青溪的姊妹们所熏染的吗?还是匀得她们脸上的残脂呢?”这里通过拟人和比喻,不仅写出了秦淮河水的颜色,还写出了芳香和神态。“一抹胭脂”是说河水竟会自我妆奁,“薄媚”显出河水有情,虽然有点“媚”,但很薄,这就造就了一种朦朦胧胧、似有似无的境界。让人们自然联想到秦淮河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历史氛围。暮色中的邓影也显得朦胧“初上的灯儿们一点点地掠剪柔腻的波心,梭织地往来,把河水都映得透明了”。朦胧的灯光中人也变得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