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章节目录 > 第一节 “坏爸爸”承担人格培养(1)

第一节 “坏爸爸”承担人格培养(1)(2/2)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者:夏末 2017-04-13 14:09
有的尊重,他才会信任你,并且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都告诉你,会更好地接受你的指导和建议。如果你没有这种平等的观念,只是一味地以俯视的眼光去看待他,一味使用训斥的口吻,甚至用武力去教训他,他对你也只是畏惧、躲避和反感,不会产生真正的尊重、敬意和崇拜感。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天分和思维方式,有时候这反而会带给家长惊喜、启示和思考。有一个切苹果的小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拿起刀去切苹果,通常我们切苹果都是沿竖着的方向切,可是这一次,他沿横截面的方向切了下去。于是爸爸指责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切苹果呢?孩子却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看啊,一个五角星!”

    长期被社会规则禁锢的我们,长期处于思维定式状态。与我们相比,涉世未深的孩子,拥有一颗童心,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很多时候,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发自内心地和孩子做朋友,那将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和他一起做游戏、一起看书、一起享受大自然……跟孩子一起成长,我们又一次获得了孩童时期独有的快乐和轻松。再者,共同完成生活中的这些事情,在快乐中拉近了自己和孩子的距离,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把自己默默守候的很多小秘密说给你听,你也就轻而易举地了解了自己孩子的成长状况,判断他们哪些地方需要你的介入,哪些地方又需要保持距离。

    当你总能和孩子玩得高兴时,对他讲道理,辨是非,他就比较乐意接受了,因为他不仅当你是爸爸,还当你是一个好朋友,而你也确切地知道他是否需要接受这些信息。

    有一次我和夏辉坐公交车,人满为患,六七站后,我们才等到座位。但是**还没暖热,就上来一位白发老人,站在他的身边。夏辉把脸一扭,看向窗外,装作没注意到。这是一瞬间的事情,因为美国人视让座为一种不需刻意提醒的公德,马上就有一个美国小伙站起来,把老人请到他那边坐下。

    下车后,夏辉发现我的脸色很难看,也知道自己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闷闷地跟在后面,不敢吱声。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发火?当时我没有,而是给他讲了我小时候在国内坐公交车的事。十岁的夏辉一听很感兴趣,一边走,一边支着耳朵听。

    我说,在北京的电车上,我亲眼见到一个老人上车后没人给他让座,结果昏厥在车上,被送到医院也没抢救过来,因为他有很严重的心脏病,站得时间长了,车厢内的空气又不好,所以发生了很不幸的事。

    夏辉的眼睛瞪得很大,但他说:“爸爸,我认为这是他自己的责任,不关别人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