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章节目录 > 第二节 小时候胖不叫胖

第二节 小时候胖不叫胖(2/2)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作者:夏末 2017-04-13 14:09
容。

    还有一个学画的孩子,他五岁就在全国获大奖。他的爸爸是位美术工作者,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帮助孩子出名上,办画展、卖画,忙得不亦乐乎。一时间,他成了当地闻名的优秀父亲,人人羡慕不已。可是几年后,不到十岁的孩子似乎突然间就失去了灵光,画作变得平庸起来。父亲很着急,到处“求医问药”,找那些艺术家们给开药方,一位艺术界的朋友实在不忍心他继续错下去,正色地告诉他:“你再这么折腾孩子,他这一生就废了。”

    这两个父亲,在我看来,没有资格为人之父,因为他们实在太自私了,潜意识里不但期待子女光宗耀祖,还将孩子当成了敛财的工具。许多中国人岂非这样?他们作为父母,当自己的事业、人生不如意时,就开始希望自己的子女来替自己填补上一些遗憾。

    丽云听了感慨不已,她从此放弃了拿孩子在小时候跟其他孩子去攀比的想法,不再动让彦彦学钢琴、练书画的念头——她爱学就学,不想学我们绝不勉强,只要她能明白一些基本的事理,为自己的人生奠定好的基础,不是小天才,反而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始终坚持两个原则:

    第一,绝不做天才梦。

    我认为,孩子需要健康成长,需要大人以平和心态对待他们的优缺点,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法则。天才从来都不是强求来的,而是特定的环境下,经过后天自己的努力达到的。想过独木桥的人数不胜数,真正能被称为天才的又有几个?就因为世上出了一个爱因斯坦,我们就都要把自己的孩子按照他的模式来培养和要求吗?

    夏辉在美国直到六岁,英语单词还不认识几个,只会唱很少的歌,也没什么艺术细胞,那又有什么,这很重要吗?只要他懂得基本的事理,知道尊重别人,能够辨明是非,他就是很优秀的孩子,就为将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天才?在我的教育词典中,没有这个概念,因为它只是用来吊起家长胃口的一道虚无缥缈的大餐!

    第二,小时候基础好,长大才能后发制人。

    重要的是,孩子在八岁之前需要的是学习关于人生的种种规则。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在小时候打下正确的审美基础和道德基础,培养他的求知欲,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而不是疯狂地背书。

    因为这一点,女儿特别喜欢我。她常在学校说:“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爱他。”华人孩子有几个会这样把爸爸挂在嘴边的?大多数的华人父亲要么过于严厉,要么松弛得没有边界。用一句话来说,不知道怎样才好,也不懂如何去“坏”。

    女儿的骄傲,缘于我给她创造的成长环境。她的童年一直是非常轻松的,不用学音乐,不用练书法,除非她自己要求,否则我不会把这些东西塞到她面前。现在女儿十二岁了,那些小时候和她一起的同龄孩子,在思维能力方面,远不如她。她不是天才,但她一直健康地成长,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