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把孩子看得越金贵,就越要重视对他的教育(1)(2/2)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作者:闫江敏 2017-04-13 14:07
们特别善于从学校的制度和老师的言行中找漏洞、钻空子。这样的孩子,智商绝对没问题,就是放着正道不走,专找邪路。在他们眼里,敢于挑战学校的纪律就是一种胆量,并为此沾沾自喜。这种现象不是一天形成的,从小到大,家长的责任无法推卸。
同学病了,他看在眼里,不是同情,而是和他攀比。这样的孩子,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甚至连父母病了,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一位妈妈说:“我感冒了,高烧不退,浑身没劲儿,他爸爸不在家,我躺在沙发上等孩子回来。我真希望孩子回来后,给我倒口水,做一点饭吃,哪怕是方便面!可是,孩子回到家里,却说:‘同学等着我打球呢,你不舒服,我就在外面吃饭吧,你就别管我了。’”
妈妈病了,很好呀,不用妈妈管了,这就是给妈妈的回报!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如何立足?高中的学生,他连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都搞不清,还能把学习搞好?
《弟子规》告诫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高中的孩子,连“孝”都不懂,还“学”什么“文”?这应该是教育的悲哀,家庭教育应该负主要责任。可是,多少家长仍然只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教育?
有的家长说:“家里就这一个孩子,也没有多少家务需要孩子做,孩子需要什么,只要能满足就会尽量满足,没有想得太多,更想不到妈妈病了他会无动于衷。”
每个家庭就这一个孩子,父母甚至祖父母的视线都盯在这一个孩子身上。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开始,他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每位长辈的心。孩子病了,全家人围着孩子转,可是,他长大了,却不知道照顾别人。
同学病了,他看在眼里,不是同情,而是和他攀比。这样的孩子,只顾自己,不管别人,甚至连父母病了,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一位妈妈说:“我感冒了,高烧不退,浑身没劲儿,他爸爸不在家,我躺在沙发上等孩子回来。我真希望孩子回来后,给我倒口水,做一点饭吃,哪怕是方便面!可是,孩子回到家里,却说:‘同学等着我打球呢,你不舒服,我就在外面吃饭吧,你就别管我了。’”
妈妈病了,很好呀,不用妈妈管了,这就是给妈妈的回报!这样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如何立足?高中的学生,他连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都搞不清,还能把学习搞好?
《弟子规》告诫我们:“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高中的孩子,连“孝”都不懂,还“学”什么“文”?这应该是教育的悲哀,家庭教育应该负主要责任。可是,多少家长仍然只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教育?
有的家长说:“家里就这一个孩子,也没有多少家务需要孩子做,孩子需要什么,只要能满足就会尽量满足,没有想得太多,更想不到妈妈病了他会无动于衷。”
每个家庭就这一个孩子,父母甚至祖父母的视线都盯在这一个孩子身上。从孩子呱呱坠地之日开始,他的喜怒哀乐牵动着每位长辈的心。孩子病了,全家人围着孩子转,可是,他长大了,却不知道照顾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