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本《梅雨之夕》序言(2/2)
《施蛰存作品集》作者:施蛰存作品集 2017-04-13 14:05
品中,当时这是使读者感到新奇的,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开头就指责我的创作方法是唯心论,不能容许它们在社会主义文学中存在。
八十年代,有一些青年作家偶然从图书馆中找到我的小说,他们很有兴趣,要为我
重新评价;也有一些青年作家,企图学习我的创作方法。这样,我的小说意外地复活了。
不过,只有三四年时间,现在,这个潮头已经过去了。青年作家已经在向前走,探索新
的创作方法,不再欣赏三十年代的意识流文学了。
我的小说的偶然复活,对我自己来说,这是意外的好事,因为它们得到了全部重印
的机会,而且,文学史家也已把我的名字及作品补入了他们的著述。
现在,中国文学出版社已选择了十篇我的作品,用以供应外国读者。编者要求我自
己写一篇序文,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外国读者说明我的作品在过去六十年间的处境。
我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学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只能被看作是,在六十年前,一个
倾向于西方现代文学的中国青年的文学实验,它们没有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就自杀
了。
一九九三年四月十八日
[附记]
中国文学出版社选了我的十篇小说译为英文,编入他们对外介绍中国文学的《熊猫
丛书》,书名为“OneRainyEvening”(“梅雨之夕”)。
此书于今年春季向世界各国发行。一个月前,有一位研究中国文学的美国博士生来
访,他说已买到了我这一本小书。他对我写的序文非常赞赏,他说:“这是一个最简单
明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纲要。”这倒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角度。现在把这篇序文的原
稿发表,以留存这一个文献。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日
一开头就指责我的创作方法是唯心论,不能容许它们在社会主义文学中存在。
八十年代,有一些青年作家偶然从图书馆中找到我的小说,他们很有兴趣,要为我
重新评价;也有一些青年作家,企图学习我的创作方法。这样,我的小说意外地复活了。
不过,只有三四年时间,现在,这个潮头已经过去了。青年作家已经在向前走,探索新
的创作方法,不再欣赏三十年代的意识流文学了。
我的小说的偶然复活,对我自己来说,这是意外的好事,因为它们得到了全部重印
的机会,而且,文学史家也已把我的名字及作品补入了他们的著述。
现在,中国文学出版社已选择了十篇我的作品,用以供应外国读者。编者要求我自
己写一篇序文,我就利用这个机会,向外国读者说明我的作品在过去六十年间的处境。
我的作品,在中国新文学中,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只能被看作是,在六十年前,一个
倾向于西方现代文学的中国青年的文学实验,它们没有得到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就自杀
了。
一九九三年四月十八日
[附记]
中国文学出版社选了我的十篇小说译为英文,编入他们对外介绍中国文学的《熊猫
丛书》,书名为“OneRainyEvening”(“梅雨之夕”)。
此书于今年春季向世界各国发行。一个月前,有一位研究中国文学的美国博士生来
访,他说已买到了我这一本小书。他对我写的序文非常赞赏,他说:“这是一个最简单
明白的现代中国文学史纲要。”这倒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角度。现在把这篇序文的原
稿发表,以留存这一个文献。
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