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梅选集》序(2/2)
《施蛰存作品集》作者:施蛰存作品集 2017-04-13 14:05
艺术家的
遗闻轶事,不是新闻。因此,他自称为“旧闻记者”。他办报,主要是编辑来稿,遇有
版面空白,才不得不写一二条短文随笔,填补空白。于是他又以“补白大王”著名于报
界。“旧闻记者”是逸梅的自我讽刺,“补白大王”却不免有些贬意。因为一般人都以
为报刊的补白,都是无足重轻的文字。
一九七四年,逸梅八十寿辰,我曾赋一诗奉贺。其中有云:
君于翰墨有独嗜,搜罗文献常拳拳。
百年掌故了如指,耆旧风流舌粲莲。
短书小记亦《世说》,时人不识刘临川。
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新观点。我以为逸梅的著作便是当代的《世说新语》。向来研究
古典文学的人,无不推崇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认为是南北朝文学中的重要作品,
直到明清二代,还有许多摹仿作品:《续世说》、《今世说》。有些人不知道中古文学
中曾有过这种文学型类,刘义庆的《世说》也还不是唯一的作品,在它以前,已有过郭
颁的《世语》。如再上探其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论语》、《孟子》。不过那些作品,
偏重于记言,而逸梅的笔下则偏重于记事,其本质和意义原是一样的,所以我说时人轻
视逸梅的补白文字,无异于不认识刘义庆的《世说》。
近几年来,我这个观点大约已为许多文艺界和出版社的朋友们所认可。逸梅平生发
表过的补白,已经不少,加以解放以来随时札录,未曾发表的,尤其是积稿满箧。各地
出版社先后已为他印出了二十多种,极受读者欢迎,至少都以为是一种近百年间不见经
传的文学史料。由此可知,我那句诗“时人不识刘临川”,应当作废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要为逸梅印一个选集,逸梅要我为他写一个序,因为老朋友中间
今天还健在而还能动笔的,只有我一个了。为此,我不能不写这篇序,借此记录我和逸
梅的交往经历,并且阐述了我对他这些作品的评价。我以为这是一种当代的《世说》,
有文学价值,更有文史资料价值,虽然不属于新文学史。
一九**年
遗闻轶事,不是新闻。因此,他自称为“旧闻记者”。他办报,主要是编辑来稿,遇有
版面空白,才不得不写一二条短文随笔,填补空白。于是他又以“补白大王”著名于报
界。“旧闻记者”是逸梅的自我讽刺,“补白大王”却不免有些贬意。因为一般人都以
为报刊的补白,都是无足重轻的文字。
一九七四年,逸梅八十寿辰,我曾赋一诗奉贺。其中有云:
君于翰墨有独嗜,搜罗文献常拳拳。
百年掌故了如指,耆旧风流舌粲莲。
短书小记亦《世说》,时人不识刘临川。
这是我提出的一个新观点。我以为逸梅的著作便是当代的《世说新语》。向来研究
古典文学的人,无不推崇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认为是南北朝文学中的重要作品,
直到明清二代,还有许多摹仿作品:《续世说》、《今世说》。有些人不知道中古文学
中曾有过这种文学型类,刘义庆的《世说》也还不是唯一的作品,在它以前,已有过郭
颁的《世语》。如再上探其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论语》、《孟子》。不过那些作品,
偏重于记言,而逸梅的笔下则偏重于记事,其本质和意义原是一样的,所以我说时人轻
视逸梅的补白文字,无异于不认识刘义庆的《世说》。
近几年来,我这个观点大约已为许多文艺界和出版社的朋友们所认可。逸梅平生发
表过的补白,已经不少,加以解放以来随时札录,未曾发表的,尤其是积稿满箧。各地
出版社先后已为他印出了二十多种,极受读者欢迎,至少都以为是一种近百年间不见经
传的文学史料。由此可知,我那句诗“时人不识刘临川”,应当作废了。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要为逸梅印一个选集,逸梅要我为他写一个序,因为老朋友中间
今天还健在而还能动笔的,只有我一个了。为此,我不能不写这篇序,借此记录我和逸
梅的交往经历,并且阐述了我对他这些作品的评价。我以为这是一种当代的《世说》,
有文学价值,更有文史资料价值,虽然不属于新文学史。
一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