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施蛰存作品集章节目录 > 重佣黄金》题记

重佣黄金》题记(2/2)

施蛰存作品集作者:施蛰存作品集 2017-04-13 14:05
。这两位先辈作家的评论,说明了

    鲁彦对他所生活着的封建旧社会,怀着极深刻的愤懑,他不能像鲁迅、许钦文那样用冷

    隽的笔调来刻划这个旧社会,他不自觉地用了斥责、揭发的笔调来控诉这个旧社会,因

    而就显出了有教训意味。

    鲁彦曾不止一次自谦他写的小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还不够深刻,因为他自己的生

    活还不够充实。我以为这的确是他虚心学习的态度。为了衣食,他奔走于天南地北,在

    同辈作家中,他的生活是最艰苦的,因而也说明了,他的社会生活经验是最充实的。

    鲁彦曾译过一些欧洲的民间文学,也懂得一些民俗学,大概多少受到爱罗先珂、周

    作人、江绍原等人的影响。因此,在他的作品里,明显地透露着他对民俗学的趣味。

    在《菊英的出嫁》里,他详细地记录了浙东民间冥婚的礼仪,在《小小的心》里,

    他描写了闽南一带贩卖儿童的风气,可知他随时在注意民间的习俗,如果他的创作生命

    长久一些,我想他的作品里一定会有丰富的民俗学资料,成为他的作品的又一特征。

    文艺作品,尤其是小说,是一种社会史。鲁迅、许钦文、魏金枝、王鲁彦的小说,

    是浙东封建社会的史料。它们也可以扩大到苏、皖、赣、闽这一大片地区。因为这一地

    区的封建社会结构和人民风俗习惯,大致上是同样的。但是,现在的青年人已看不到这

    个社会,也不熟悉这些民情风俗了。于是,解放以前,描写旧社会的小说,对今天的青

    年,都成为一种生动的社会史读物。

    《黄金》是鲁彦第二个小说集,也是他自己认为满意的。我们现在依据一九二九年

    上海新生命书局初印本,改正错字,重排印行。鲁彦的著作,数十年不见于书市,现在

    的文学青年,很少人知道新文学运动初期有一位为鲁迅所器重的青年作家王鲁彦。我现

    在把《黄金》编入《百花洲文库》,为新文学史研究者提供一个资料,为现代青年供应

    一种温故知新的文学读物,同时,对于我个人来说,也算是为亡友延续其作品的生命。

    一九八三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