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三天读懂心理学章节目录 >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社会的未来看教育(1)

第八章 教育心理学:社会的未来看教育(1)(2/2)

三天读懂心理学作者:彭浩川 郭海东 2017-04-13 14:02
洒爱心呢?心理学家表示,方法有4个。

    办法1:悄悄教育。

    每个孩子都会有缺乏爱心的行为表现,但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动机导致,而是身心发育不完善的原因,但是,如果教育跟不上,偶发的行为会形成稳固的习惯,以后再纠正就难了。因此,当宝宝出现不友好行为的时候,父母要当机立断地制止孩子,可以采取把孩子抱走、转移注意力、与孩子讲道理商量解决办法等方式中断宝宝的不适宜行为。然后,贴在孩子的耳边说悄悄话,悄悄话的内容是告诉孩子在哪些地方错了。为什么要说悄悄话呢?因为孩子有自尊心,在批评的同时维护他的自尊心是他健康成长的保证。

    办法2:强化友好行为。

    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一旦发现孩子的友善行为,就要及时地亲吻、拥抱或赞扬孩子,也可以采取奖励孩子小礼物等方式鼓励他,受到鼓励的孩子比较容易再次出现类似行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闪光点”视而不见,宝宝表现同样行为的频率就会低得多。

    办法3:拓展的交往范围,培养表达爱心的能力。

    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是培养不出真正爱心的。因为在家里,孩子属于“弱势群体”,理应享受很多“特权”和“优惠”,**总是不知不觉地让着孩子。必须得把孩子带出去,与社区里的人照面,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父母才会发现宝宝在没有“特权”和“优惠”的情境下,能不能识别他人的好意,能不能回应别人的好意,如果出现了不顺利的情况,宝宝的应变能力怎样。这些都能反映宝宝“爱心情商”的高低,帮助父母有针对性地培养宝宝表达爱心的技能。

    办法4:和大自然交朋友。

    与大自然的花草、植物、动物和谐相处,也是培养孩子爱心不可缺少的内容,是锻炼孩子爱心迁移能力的捷径。

    心理学家认为,家长应该在关心孩子的前提下,有效地让孩子挥洒爱心,这样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的在社会上生活。

    播撒阳光

    让孩子生活在明媚的阳光中

    心理学家指出,我们常把“孩子”和“阳光”、“花朵”这些美好的词汇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些本该纯洁无瑕的祖国花朵,却越来越多地受到“心病”困扰。

    某心理专家针对孩子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两至三成中小学生有“心病”。

    1984年,北京有行为问题的儿童占83%,到199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09%。1998年全国12省市调查中,“问题”儿童比例上升到134%。近些年,虽然没有大规模的调查,但据文献报道,中小学生有心理障碍的比例约2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