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老庄论道章节目录 > 七、庄子论生死(1)

七、庄子论生死(1)(2/2)

老庄论道作者:罗安宪 2017-04-13 14:00
事情都可以作假,只有死才是唯一真诚的;只有死才能真正检验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忠贞。

    人只有一个死,如何面对死?这才是真正的问题。当一个人认真思考生死问题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在做哲学的思考。大哲学家都有自己的生命哲学。

    如何面对死?死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死只是一瞬间的事。而问题是:人只能死一回,死了就再也不能死了,就再也不能复生了。所以,重要的不是死,而是生,如何面对死,其实是如何面对生,其实是如何确立一种生活态度。

    2. 死生为昼夜

    儒家很重视死。在孔子看来,孝行即在于礼事生死之事。有人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这里讲的葬与祭都与死有关。虽然孔子很重视死,但孔子认为死并不可怕,在志士仁人心目中,有比生命更为可贵的东西。比生命更为可贵的东西,就是仁与义。“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孟子继承了孔子这种思想。在孟子看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人固有一死,生得其所,死得其所,方为人。

    儒家高扬仁义,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兴仁行义,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违背仁义,甚至应当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庄子对于人的死亡所持的态度,是一种自然的达观的态度。《至乐》篇讲“死生为昼夜”。生与死之间这样一种交替,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任何力量无法抗拒的一种流程。这就像昼夜之间的交替一样,白昼之后必然会有黑夜,黑夜之后又是一个白昼。人必然有死,有死才会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