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庄子论天命(6)(2/2)
《老庄论道》作者:罗安宪 2017-04-13 14:00
。
庄子也讲知命。庄子讲知命,是知命之无可奈何,是知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既然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无能为力,那么,人在命运面前应当具有的态度,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就是以无可奈何的态度来对待一切。
《人间世》篇讲: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知道自己做不到,并且心安理得地不去做,这是一个人道德水平达到极致的表现。人既然没有办法、没有力量改变命运的安排,那么人就应当以一种自然的、泰然自若的态度听从于命运的安排。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知命,“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在命运面前,既不违抗,也不怨愤,既不颓废,也不胡作非为,而是以一种达观的、恬然的态度,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遭受的一切,这正是精神修养达到极致的表现。
庄子在《德充符》篇里讲到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人叫申徒嘉。申徒嘉是一位断了脚的人。
古代的人断脚,并不是天生脚有问题,更多的是被人砍了脚。在庄子的时代,还实行一种肉刑的制度。一个人犯了罪,根据情况通过毁伤其身体来对犯人给予惩罚。有割耳朵的,称为刵刑;有割鼻子的,称为劓刑;有剁脚的,称为刖刑。
申徒嘉是一位受了刖刑的人,他和郑国当时的执政大夫子产同时拜一个叫伯昏无人的人为师。子产看不起申徒嘉,认为申徒嘉是一个受过刑罚的人,羞于与申徒嘉为伍。所以子产就对申徒嘉说,我们两个人不要在一起。如果遇在一起,要么你走,要么我走。第二天,申徒嘉还是和子产又碰面了。子产说:我昨天不是告诉你了,我们两个人以后不要在一起。要么你在,要么我在;我要在,你就不要在;你要在,我就不在。现在是你走呢?还是我走呢?要么你在,我走行不行?
庄子也讲知命。庄子讲知命,是知命之无可奈何,是知人在命运面前无能为力。既然人在命运面前无可奈何、无能为力,那么,人在命运面前应当具有的态度,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就是以无可奈何的态度来对待一切。
《人间世》篇讲: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知道自己做不到,并且心安理得地不去做,这是一个人道德水平达到极致的表现。人既然没有办法、没有力量改变命运的安排,那么人就应当以一种自然的、泰然自若的态度听从于命运的安排。
在庄子看来,一个人知命,“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在命运面前,既不违抗,也不怨愤,既不颓废,也不胡作非为,而是以一种达观的、恬然的态度,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态度来对待自己所遭受的一切,这正是精神修养达到极致的表现。
庄子在《德充符》篇里讲到一个具体的人,这个人叫申徒嘉。申徒嘉是一位断了脚的人。
古代的人断脚,并不是天生脚有问题,更多的是被人砍了脚。在庄子的时代,还实行一种肉刑的制度。一个人犯了罪,根据情况通过毁伤其身体来对犯人给予惩罚。有割耳朵的,称为刵刑;有割鼻子的,称为劓刑;有剁脚的,称为刖刑。
申徒嘉是一位受了刖刑的人,他和郑国当时的执政大夫子产同时拜一个叫伯昏无人的人为师。子产看不起申徒嘉,认为申徒嘉是一个受过刑罚的人,羞于与申徒嘉为伍。所以子产就对申徒嘉说,我们两个人不要在一起。如果遇在一起,要么你走,要么我走。第二天,申徒嘉还是和子产又碰面了。子产说:我昨天不是告诉你了,我们两个人以后不要在一起。要么你在,要么我在;我要在,你就不要在;你要在,我就不在。现在是你走呢?还是我走呢?要么你在,我走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