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庄子论天命(1)(2/2)
《老庄论道》作者:罗安宪 2017-04-13 14:00
是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作为一个国君应当有德,如果无德,上天就要收回成命,就要换另外一个人做天子。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也叫天子。其实天子的概念比皇帝的概念出现得更早。皇帝的概念是从秦代才开始有的,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秦嬴政,所以也叫秦始皇。而天子的概念远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
天子是什么?上天的儿子,上天派他来统治民众的。所以中国古代皇帝发布诏书时常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国古代人把天看成是最高的神,天子是代表天来行使权力的。所以,一个人要服从天。要服从天,也要服从天子,服从天命。因为天命就是上天的命令,就是上天的意志,就是上天的安排。
儒家对天命持非常敬畏的态度。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第一畏,就是“畏天命”。天道流行,是任何人也不能违背的,是任何人也无能为力的。“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由畏命,孔子强调知天命,一个人应当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讲自己“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应当清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知天命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孔子认为,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有所作为,即使知道自己做不到也不要放弃,也要努力去做。孔子还倡导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讲孔子本人就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孔子强调应该知天命而尽人事。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孟子看来,一个人不管处在什么条件下,不管是寿是夭,不管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面对各种结果,“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强调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困难。
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皇帝也叫天子。其实天子的概念比皇帝的概念出现得更早。皇帝的概念是从秦代才开始有的,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秦嬴政,所以也叫秦始皇。而天子的概念远在夏代就已经出现了。
天子是什么?上天的儿子,上天派他来统治民众的。所以中国古代皇帝发布诏书时常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国古代人把天看成是最高的神,天子是代表天来行使权力的。所以,一个人要服从天。要服从天,也要服从天子,服从天命。因为天命就是上天的命令,就是上天的意志,就是上天的安排。
儒家对天命持非常敬畏的态度。孔子讲“君子有三畏”,第一畏,就是“畏天命”。天道流行,是任何人也不能违背的,是任何人也无能为力的。“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论语·宪问》)由畏命,孔子强调知天命,一个人应当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孔子讲自己“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应当清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知天命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孔子认为,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当有所作为,即使知道自己做不到也不要放弃,也要努力去做。孔子还倡导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讲孔子本人就是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孔子强调应该知天命而尽人事。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在孟子看来,一个人不管处在什么条件下,不管是寿是夭,不管处逆处顺,都应当修持自己的身心,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面对各种结果,“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上》)强调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