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庄子论人生(10)(2/2)
《老庄论道》作者:罗安宪 2017-04-13 14:00
英发、虚静恬淡,就是不为物累、不为物役,就是天机洞开、天性飞扬。
社会的束缚、世俗的偏见、个人的虚荣,足以使一个人感到强烈的威压,足以使一个人感到窒息,并从而发出人不如物的感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而感叹鯈鱼出游的从容。庄子真正羡慕与追求的就是游鱼、野马、大雁的生性。他多么想像游鱼、野马一样地生活啊!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庄子·齐物论》)
庄子多么想成为一个栩栩然的蝴蝶啊!多么想像野马一样狂奔,像蝴蝶一样展翅,像游鱼一样悠然从容!游鱼、野马、蝴蝶的天性就是自由、自在,而又逍遥。庄子对于游鱼、野马、蝴蝶的赞颂,就是对于自由、自在与逍遥的赞颂。《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首篇,所倡导的正是这种人生境界,这才是其微言大义之所在。
在庄子看来,人类的烦恼与不幸并不是自然界造成的,而完全是人类自己铸就的。实际上,庄子把个性的自由与逍遥看得比其他任何一切都更为重要。庄子宁愿贫贱而不肯贵为卿相,其根本原因正在这里。
所以,庄子所倡导、所追求的人格,决不是纯粹的无为,也不是无所好恶、无所追求的自然。自然无为是针对于名利而言的,自然其实并不自然,无为本身即是有为。这种有为,就是不为物欲、名利所动,就是精神的自由、自在与洒脱,就是心性的宁静与淡泊,就是天机洞开、天性飞扬。就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就是“胜物而不伤”,就是“不以物挫志”,“不以物害己”。
德国诗人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在文明社会,物对于人的统治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终日为功名利禄所困扰而不得解脱。人创造了物,本该是要物为人服务,现在人却要为物而奔忙。物与人的关系被颠倒了。并且人自己也成为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只是身不由己地、无休止地、没有思想地做着机械运动。物,不仅成为统治人的东西,并且人本身也成了物件,成了机器和碎片。庄子高举逍遥游的旗帜,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对抗物对于人的统治。
庄子追求的人生境界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既与天地万物相和谐,又不受一切外在物的约束与限制,“物物而不物于物”。以个体精神的自由、自在与洒脱,以个体心性的宁静与淡泊为最高追求,这就是庄子的人生追求,这就是庄子为人所确立的精神家园。
社会的束缚、世俗的偏见、个人的虚荣,足以使一个人感到强烈的威压,足以使一个人感到窒息,并从而发出人不如物的感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而感叹鯈鱼出游的从容。庄子真正羡慕与追求的就是游鱼、野马、大雁的生性。他多么想像游鱼、野马一样地生活啊!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庄子·齐物论》)
庄子多么想成为一个栩栩然的蝴蝶啊!多么想像野马一样狂奔,像蝴蝶一样展翅,像游鱼一样悠然从容!游鱼、野马、蝴蝶的天性就是自由、自在,而又逍遥。庄子对于游鱼、野马、蝴蝶的赞颂,就是对于自由、自在与逍遥的赞颂。《逍遥游》作为《庄子》一书的首篇,所倡导的正是这种人生境界,这才是其微言大义之所在。
在庄子看来,人类的烦恼与不幸并不是自然界造成的,而完全是人类自己铸就的。实际上,庄子把个性的自由与逍遥看得比其他任何一切都更为重要。庄子宁愿贫贱而不肯贵为卿相,其根本原因正在这里。
所以,庄子所倡导、所追求的人格,决不是纯粹的无为,也不是无所好恶、无所追求的自然。自然无为是针对于名利而言的,自然其实并不自然,无为本身即是有为。这种有为,就是不为物欲、名利所动,就是精神的自由、自在与洒脱,就是心性的宁静与淡泊,就是天机洞开、天性飞扬。就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就是“胜物而不伤”,就是“不以物挫志”,“不以物害己”。
德国诗人席勒认为,“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在文明社会,物对于人的统治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终日为功名利禄所困扰而不得解脱。人创造了物,本该是要物为人服务,现在人却要为物而奔忙。物与人的关系被颠倒了。并且人自己也成为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只是身不由己地、无休止地、没有思想地做着机械运动。物,不仅成为统治人的东西,并且人本身也成了物件,成了机器和碎片。庄子高举逍遥游的旗帜,其根本意义就在于对抗物对于人的统治。
庄子追求的人生境界是“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既与天地万物相和谐,又不受一切外在物的约束与限制,“物物而不物于物”。以个体精神的自由、自在与洒脱,以个体心性的宁静与淡泊为最高追求,这就是庄子的人生追求,这就是庄子为人所确立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