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庄子论人生(5)(2/2)
《老庄论道》作者:罗安宪 2017-04-13 14:00
:“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损一毫利天下而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亦不取。既不与人,也不取人;既不利人,也不以人利我。这是一个自为的社会,它所彰示的是古人原始、自然而纯朴的生活。我的就是我的,我既无求于人,人亦无求于我,我既无与于人,人亦无与于我。这样一种自为的社会,正是杨朱的理想。
杨朱“轻物重生”,其所轻者,外在之物也;其所重者,自身之生命也。
庄子当然也有追求,庄子的追求与此不同。庄子也讲轻重。庄子所看轻的,庄子让人能够放得下的也是外在之物,而庄子所谓的外在之物,并非只是利禄之类,还包括为儒家所大力提倡的所谓功名。庄子之所看重的,并非个体的生命,而是个体的精神生活,是个体的精神状态。
4. 自由与洒脱
庄子并不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在庄子看来,人本来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但人现在却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
人要不要自然?要不要自在?要不要自由?这不是庄子的问题。因为在庄子那里,这根本不是问题。人当然要自然、要自在、要自由。人如果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那还是人吗?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的生活,那还是人的生活吗?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的生活,还值得珍惜吗?
人本来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自然,也不是追求自然,而是如何回归自然;不是要不要自在,也不是追求自在,而是如何回归自在;不是要不要自由,也不是追求自由,而是如何回归自由。
损一毫利天下而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亦不取。既不与人,也不取人;既不利人,也不以人利我。这是一个自为的社会,它所彰示的是古人原始、自然而纯朴的生活。我的就是我的,我既无求于人,人亦无求于我,我既无与于人,人亦无与于我。这样一种自为的社会,正是杨朱的理想。
杨朱“轻物重生”,其所轻者,外在之物也;其所重者,自身之生命也。
庄子当然也有追求,庄子的追求与此不同。庄子也讲轻重。庄子所看轻的,庄子让人能够放得下的也是外在之物,而庄子所谓的外在之物,并非只是利禄之类,还包括为儒家所大力提倡的所谓功名。庄子之所看重的,并非个体的生命,而是个体的精神生活,是个体的精神状态。
4. 自由与洒脱
庄子并不是一个没有追求的人。在庄子看来,人本来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但人现在却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
人要不要自然?要不要自在?要不要自由?这不是庄子的问题。因为在庄子那里,这根本不是问题。人当然要自然、要自在、要自由。人如果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那还是人吗?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的生活,那还是人的生活吗?不自然、不自在、不自由的生活,还值得珍惜吗?
人本来是自然的、自在的、自由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自然,也不是追求自然,而是如何回归自然;不是要不要自在,也不是追求自在,而是如何回归自在;不是要不要自由,也不是追求自由,而是如何回归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