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庄子论人性(7)(2/2)
《老庄论道》作者:罗安宪 2017-04-13 14:00
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惾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
外在事物的诱惑,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对于外在事物的追求,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质,使人为外物所役使,使人为外物所左右,使人遗失自己的本真,对人来讲是最大的危害。
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吃的,所以对这个好吃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穿的,所以对这个好穿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听的,所以对这种好听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因为这种过分的追求,所以使人丧失了人本来的状态,使人变得不自然,变得不自在,变得不自由。
老子从社会治乱的角度出发,突出人的本然和自然,所以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提倡“不尚贤,不使能”。
庄子也承认人的本然和自然,但这不是庄子哲学的重点。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既然得自于“道”,而“道”的本性是自然,是自在,那么人的本性也应当是自然,是自在。而自在也就是没有拘束,没有制约。没有拘束,没有制约,这实际上就是逍遥,就是自由。
人本来是自然的,是自在的,人本来是逍遥的,是自由的。但现实中的人却那么不自然,那么不自在,那么不自由。人不是追求自然,也不是追求自由。追求自然本身就不自然。人只是回归自然,回归自由。
庄子并非纯任自然,并非没有追求。但这种追求不是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不是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是追求回归自然,回归自由。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追求,但应当将回归自然、自由当成自己最大的追求。
外在事物的诱惑,以及由此产生的人对于外在事物的追求,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来面貌,使人丧失了自己的本质,使人为外物所役使,使人为外物所左右,使人遗失自己的本真,对人来讲是最大的危害。
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吃的,所以对这个好吃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穿的,所以对这个好穿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人知道什么东西是好听的,所以对这种好听的东西有一种过分的追求。因为这种过分的追求,所以使人丧失了人本来的状态,使人变得不自然,变得不自在,变得不自由。
老子从社会治乱的角度出发,突出人的本然和自然,所以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提倡“不尚贤,不使能”。
庄子也承认人的本然和自然,但这不是庄子哲学的重点。在庄子看来,人的本性既然得自于“道”,而“道”的本性是自然,是自在,那么人的本性也应当是自然,是自在。而自在也就是没有拘束,没有制约。没有拘束,没有制约,这实际上就是逍遥,就是自由。
人本来是自然的,是自在的,人本来是逍遥的,是自由的。但现实中的人却那么不自然,那么不自在,那么不自由。人不是追求自然,也不是追求自由。追求自然本身就不自然。人只是回归自然,回归自由。
庄子并非纯任自然,并非没有追求。但这种追求不是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不是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而是追求回归自然,回归自由。人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追求,但应当将回归自然、自由当成自己最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