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老庄论道章节目录 > 四、老子论无为(2)

四、老子论无为(2)(2/2)

老庄论道作者:罗安宪 2017-04-13 14:00
照高祖、萧何给我们所立下的这样一个规程,来维持这样一种状态,这就行了。我们还要做什么事呢?还要去改变这一切吗?”

    所以汉代初年,从惠帝刘盈,经过文帝、景帝,到了武帝登基之前,一直都信奉道家这一套无为而治的策略。

    汉朝初创的时候,皇帝出行时,要找出四匹颜色一样的马都找不出来。王公大臣出门,连马车都坐不起,只能坐牛车。因为没有那么多马。我们可以想象,经过春秋、战国、秦代连年不断的战争,社会生产受到了多大的破坏。

    但是经过惠帝、文帝、景帝,前后五六十年,这样与民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到了武帝登基的时候,达到了汉代顶峰的时代。当时,京城之钱“累巨万”。铜钱用牛皮筋串在一起,铜钱都锈在了一起,根本没法再用了。太仓里的粮食也都腐烂了。社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恢复。

    我们并不能说,到了武帝登基之前,汉代的人已经是衣食无忧,但是可以说,与汉朝初立的时候相比,那根本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汉初的统治者为什么要这样去做?作为皇帝,作为丞相,他所做的,并不是要去做具体的事。

    2.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

    老子讲无为,无为并非只是无所作为,无为是从君道立意的。《老子》第五十七章讲: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里的“我”,不是私意的我,而是作为一个有德之君的自我称谓。在老子看来,君道无为,可以养成一种纯朴、自然的社会风气。

    道家所讲的这样一种无为,到了后代,到了《吕氏春秋》,到了《淮南子》,都把它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君道无为,臣道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