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子之道(4)(2/2)
《老庄论道》作者:罗安宪 2017-04-13 14:00
天之所以为天,地之所以为地,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天遵从了天道,才使天成为天;地遵从了地道,才使地成为地。那么人也是一样,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遵从了人道,人如果不行人道,那么人就不再是人。
《老子》第三十九章讲: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这里的“一”和《老子》第四十二章中所讲到的“一”,虽然同是一个字,但意思有所不同。
“道生一”,道还不是“一”,“一”与道是有区别的。如果道与“一”都是一个东西,那么“道生一”就变成“道生道”了,就变成了同义反复。这说明这里的“一”与“道”是有差异的。
而第三十九章所讲到的,“昔之得一者”,这里的“一”指的就是“道”。因为它是宇宙间唯一的存在,所以称作“一”。
天之所以清,地之所以宁,神之所以灵,谷之所以盈,人之所以生,都是因为道,都是因为得了道。道使天成其为天,使地成其为地,使神成其为神,使人成其为人。
天不遵从天道,天就不再是天;地不遵从地道,地就不再是地;人不遵从人道,人也不再是人。
这就是说,道不单单是万事万物的起源,它还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是万事万物的灵魂。所以,《老子》第六十二章讲: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何为奥?奥为室之西南角,是尊者所居之所,所以引申为贵。“道者,万物之奥”,意思是道是万物最宝贵的。王弼对此的解释是:“奥,犹暖也,可得庇荫之辞。”意思是,道是万物的庇荫之所。而帛书《老子》甲、乙两个版本此章均作:“道者,万物之注”,“注”即是“主”。意思是,道是万物的主宰,是万物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