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节 极数知来(2)(2/2)
《周易与人生》作者:杨庆中 2017-04-13 13:58
日阳月阴的品德。人们通过《周易》,就可以掌握阴阳互补的规律,从而全面观察、分析问题,避免发生错误。我们这本书的有关论述,已经涉及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如前面讨论屈伸、同异、损益等问题时我们所说的坤顺与乾刚之间的对立统一,就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阴阳之间的互补关系。
当代易学大家朱伯崑先生将《周易》中的阴阳互补观分为三个方面,即阴阳相依,阴阳相济和阴阳和谐。阴阳相依是指阴阳相互依存和渗透,具体说就是宇宙中无孤阴孤阳的事物,均由阴阳两方面和合而成。事物存在的这一特性要求人们在考察和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阴阳两端,以免犯片面性的错误。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常常把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往往与不能全面看问题有关。“屈伸有度”一章谈到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他”就属于这方面的问题。
阴阳相济,指阴阳性能相通相资、相互补充,即相反而相成。相通,就是阴阳性能虽相反,但可以相交相感,共成大业。如《泰》卦《彖传》所说“天地交而万物通”,《咸》卦《彖传》所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相资,就是相互资补,不是相互敌视、一方吃掉另一方。如《乾》、《坤》两卦《彖传》所说“乾元资始”、“坤元资生”;如《系辞传》所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说卦》所说“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等。阴阳相济的原则,要求人们依阴阳互补即相反相成的原则,处理自然、社会以及精神生活中的对立面。本书内编所讲的“利以合义”,外编所讲的“屈伸有度”、“求同存异”、“裒多益寡”等都可以说是这一“相济”原理的反映。
阴阳和谐,指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为对立面的和谐相处或协调为一,而不是分裂或同归于尽。如《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乾卦六爻皆阳,每一爻皆有自己的规定性,但各爻之间处于高度和谐的状态,而不是逞其刚强,相互侵犯。阴阳和谐的原则要求人们处理对立面的关系时,应以协调为重。本书内编所讲的“中正和合”,外编所讲的“交感比应”等,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阴阳和谐的原理。
总之,阴阳互补观承认对立面的对抗和斗争,但以其为到达或实现更高层次和谐的步骤或手段。这对于我们处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其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生活智慧。掌握了这些智慧,就可以从阴阳之间的相依、相济及和谐中,找到成就自我、趋吉避凶的途径。
204
《周易》讲变,讲阴阳之间的互补,更强调从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个体事物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重视整体,重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周易》提示给我们的又一生活智慧。
当代易学大家朱伯崑先生将《周易》中的阴阳互补观分为三个方面,即阴阳相依,阴阳相济和阴阳和谐。阴阳相依是指阴阳相互依存和渗透,具体说就是宇宙中无孤阴孤阳的事物,均由阴阳两方面和合而成。事物存在的这一特性要求人们在考察和分析问题时要注意抓住阴阳两端,以免犯片面性的错误。现实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常常把自己陷入被动局面,往往与不能全面看问题有关。“屈伸有度”一章谈到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他”就属于这方面的问题。
阴阳相济,指阴阳性能相通相资、相互补充,即相反而相成。相通,就是阴阳性能虽相反,但可以相交相感,共成大业。如《泰》卦《彖传》所说“天地交而万物通”,《咸》卦《彖传》所说“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相资,就是相互资补,不是相互敌视、一方吃掉另一方。如《乾》、《坤》两卦《彖传》所说“乾元资始”、“坤元资生”;如《系辞传》所说“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说卦》所说“乾以君之,坤以藏之”等。阴阳相济的原则,要求人们依阴阳互补即相反相成的原则,处理自然、社会以及精神生活中的对立面。本书内编所讲的“利以合义”,外编所讲的“屈伸有度”、“求同存异”、“裒多益寡”等都可以说是这一“相济”原理的反映。
阴阳和谐,指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为对立面的和谐相处或协调为一,而不是分裂或同归于尽。如《乾》卦《彖传》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乾卦六爻皆阳,每一爻皆有自己的规定性,但各爻之间处于高度和谐的状态,而不是逞其刚强,相互侵犯。阴阳和谐的原则要求人们处理对立面的关系时,应以协调为重。本书内编所讲的“中正和合”,外编所讲的“交感比应”等,都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阴阳和谐的原理。
总之,阴阳互补观承认对立面的对抗和斗争,但以其为到达或实现更高层次和谐的步骤或手段。这对于我们处理现实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其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生活智慧。掌握了这些智慧,就可以从阴阳之间的相依、相济及和谐中,找到成就自我、趋吉避凶的途径。
204
《周易》讲变,讲阴阳之间的互补,更强调从普遍联系的观点,观察个体事物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重视整体,重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周易》提示给我们的又一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