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遁世无闷(3)(2/2)
《周易与人生》作者:杨庆中 2017-04-13 13:58
一样,处无用与有用之间,以逃避匠人的刀斧,而保存自我,得其千年。与此不同,《周易》所强调的“遁世”是以“时止则止,时行则行”为准则的。它没有《庄子》书中的游世情调,而是非常类似于《中庸》所说的“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因此,“遁世无闷”的内在精神就是依时而动,独立不惧。
再看《否》卦之《象传》: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俭德”,即收敛自己的德行而不形于外。“辟难”即远避小人的谗谤陷害而不蹈于灾。用金景芳先生的话说,就是当天地不通、上下不交之时,君子应该有才不露,有德不显,有善不形,把自己隐藏起来,超然荣辱之外,不以仕禄为荣,反以仕禄为害,使别人发现不了自己。这也就是《论语》中孔子所主张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14~115页。。
总之,《遁》卦讲退避,讲以退为守。这也是君子处乖违之时所应采取的通变之术。但《遁》卦之遁,并不纯粹是为了保身,或者说主要不是为了保身。而是为了洁身自好,积蓄力量,待时而动。换句话说,退恰恰是为了进。所以《彖传》强调“刚当位而应”和“与时行”。它表明,退避虽属用“柔”,但若没有当位有应之“刚”,也是无能用其“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遁世无闷”也是乾刚与坤柔在君子身上的有机结合。
再看《否》卦之《象传》:
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俭德”,即收敛自己的德行而不形于外。“辟难”即远避小人的谗谤陷害而不蹈于灾。用金景芳先生的话说,就是当天地不通、上下不交之时,君子应该有才不露,有德不显,有善不形,把自己隐藏起来,超然荣辱之外,不以仕禄为荣,反以仕禄为害,使别人发现不了自己。这也就是《论语》中孔子所主张的“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金景芳等:《周易全解》,114~115页。。
总之,《遁》卦讲退避,讲以退为守。这也是君子处乖违之时所应采取的通变之术。但《遁》卦之遁,并不纯粹是为了保身,或者说主要不是为了保身。而是为了洁身自好,积蓄力量,待时而动。换句话说,退恰恰是为了进。所以《彖传》强调“刚当位而应”和“与时行”。它表明,退避虽属用“柔”,但若没有当位有应之“刚”,也是无能用其“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遁世无闷”也是乾刚与坤柔在君子身上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