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趣味哲学章节目录 > 附录三:本书中部分哲学事件解释:(6)

附录三:本书中部分哲学事件解释:(6)(2/2)

趣味哲学作者:崔金生 2017-04-13 13:56
在;但事实上,由于神的知觉作用,树木、岩块、石头正如同常识认为的那样连续存在着。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76)

    是哲学家当中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因为他把洛克和贝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由于把这种哲学作得自相一致,使它成了难以相信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代表着一条死胡同:沿他的方向,不可能再往前进。

    休谟在1755年和以后若干年间出版的他的《英国史》,热中证明托利党员胜过辉格党员,苏格兰人优于英格兰人;他不认为对历史值得采取哲学式的超然态度。1763年他访问巴黎,很受philosophes(哲人们)器重。不幸,他和卢梭结下友谊,和他发生了著名的口角。休谟倒表现得忍让可佩,但是患有被害妄想狂的卢梭坚持跟他一刀两断。

    卢梭

    早年曾是个流浪汉,徒步周游,尽可能地谋一个朝不保夕的生计,如此度过了许多时期。在这种插曲当中,有一回,他的一个共同浪游的朋友的癫痫病在里昂大街上发作了;正当发作时,卢梭趁着人群聚起来,抛下了他的朋友。另一回,有个人自称是前往圣墓途中的希腊正教修道院院长,他当了那人的秘书;又有一回,他混充詹姆士二世的党徒,自称是名叫达丁的苏格兰人,跟一个有钱的贵妇人闹了一次桃色事件。

    附录四:本书写作部分参考书(按引用先后顺序排序)

    《教育心理学》美国:桑代克

    《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马可·波罗

    《经济学》美国: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记忆》德国: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

    《九章集》古罗马:普罗提诺

    《人力资本投资》美国:西奥多·威廉·舒尔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