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章节目录 > 艮卦:先胜在己,故君子可胜在敌

艮卦:先胜在己,故君子可胜在敌(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的一系列譬喻,系统地阐释了“适可而止”的原则。有动便有止,该动则动,当止则止。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人应该在心里把握好它的尺度。对面临之事的决策,都应该顺应规律,思谋周全,以做到动静相宜,适可而止,从而让自己的人生及事业状态能够收放自如,不为外力所扰所困。

    诸葛亮第二次出祁山,司马懿与之对阵,魏军连败数阵后,随即高悬免战牌,坚守不出。

    诸葛亮屡次派兵挑战,司马懿只是不理。于是诸葛亮派人送了巾帼并妇人缟服,及书信一封给司马懿,大意是说:“你司马懿既身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却不思披坚执锐,以决雌雄,却躲在巢里,谨避刀箭,这与女人有何区别?我现在送去巾帼素衣,你如果知羞耻,还有点男子汉气概,就在我给你的信上批上字,约定时间决战;如果胆怯不敢出战,就把女人的头巾和素服收下。”

    司马懿看罢来信,心中大怒,但脸上仍露着笑容说:“孔明把我当做女人了。”说完让人收下所送之物,而且款待来使,拉住来使问诸葛亮近来的饮食起居的状况和治理军务的辛劳,对诸葛亮的羞辱,表现得若无其事。

    当下的魏军将官见诸葛亮以女人衣服羞辱司马懿,都表现得愤愤不平,声言我等都是大国名将,怎么能容忍诸葛亮如此大的羞辱,纷纷要求立即出战,与蜀兵决一雌雄。司马懿还是不为所动,但为了稳定军心,就把皇帝抬出来,为自己解围:“吾非不敢出战,甘心受辱。奈天子明诏,令坚守勿动。今若轻出,有违君命矣。”众怒仍不可止,这时司马懿提了一个建议:“汝等既要出战,待我奏准天子,同力赴敌,何如?”诸将同意了这个方案。司马懿即写表遣使,直至合肥军中,向魏主曹睿请战。有道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司马懿千里迢迢,写信来请战,有违常理,肯定有难言之隐,于是给他一个台阶下,曹睿即令卫尉辛毗持节至司马懿军中,宣谕曰:“如有敢言战者,即以违旨论。”众将只得奉诏。

    作为“在外主将”,“君命有所不受”,为将之道,贵在机变。司马懿通晓兵法,曾经“八日而取上庸,擒孟达”,当时他可以先斩后奏,何等胆略!何等气魄!为什么这次临阵指挥竟表现得如此懦弱呢?

    这正是司马懿的过人之处。

    诸葛亮是一个擅长自己不怒,专使对手发怒而令其丧失清醒判断的人。在与周瑜周旋中,三次用计,三次气得周瑜金疮迸裂,最后竟因此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在两军阵前,大骂王朗,致使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他在魏军都督曹真病重之时,送给他一封信,大夸自己的优势,历数对方的败迹,极尽奚落之能事,竟使“曹真看毕,恨气填胸,至晚死于军中”。如今诸葛亮又用这一招来刺激、羞辱司马懿,以求调动司马懿的军队,倘若司马懿一失去自制力,一冲动,正好中了诸葛亮之计。

    好在司马懿是一个能以行动控制情绪的人。当司马懿看出了诸葛亮有意使自己发怒而中计的时候,他抵制了自己的怒火,即使诸葛亮赠他以巾帼,把自己当妇人女子看待,他心中虽然愤怒,但外表上仍能强自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