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章节目录 > 井卦:井洌寒泉,用人应善始善终

井卦:井洌寒泉,用人应善始善终(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以使政德功业保持长久不衰。

    战国时,齐缗王联合楚、魏两国灭宋,因此而骄横。他欲图灭列国,以替周天子。列国诸侯对他都很敌视,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一直受到齐国的攻击,更想找机会报仇雪耻。

    燕国原也为大国。后来传到燕王哙手里,听信了奸臣的主意,想效法尧舜,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大乱。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几乎被灭。后来燕**民立太子平为国君,逐出齐**队。

    太子平即位,是为燕昭王。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于是,他亲自登门拜访老臣郭隗,请他为国推荐贤良。

    郭隗先给燕昭王讲了一个千金买千里马骨的故事,然后说:“既然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先把我当做马骨来试试吧。”

    燕昭王听了很受启发,回去以后,马上派人建精居给郭隗住,拜郭隗为师。各国有才干的人听到燕昭王求贤若渴,纷纷赶到燕国来求见。其中最出名的是赵国人乐毅。燕昭王拜乐毅为亚卿,请他整顿军政,训练兵马,燕国果然一天天强大起来。

    这时候,燕昭王瞅准齐缗王骄横自大,不得人心,就对乐毅说:“现在齐王无道,正是我们雪耻的时候,我准备倾全国人马伐齐,你看怎么样?”

    乐毅说:“齐国地广人多,靠我们一个国家去打,恐怕不行。大王要攻打齐国,一定要跟别的国家联合起来。”

    燕昭王接受了乐毅的建议,分别派使臣联络赵、韩、魏、秦四国,这些国家惧齐国强大,都愿意跟燕国一起发兵遏制。

    于是,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统率五国兵马,浩浩荡荡杀奔齐国。

    齐缗王听说五国联军进击,便把全国兵马集中起来抵抗联军,在济水西大战。乐毅指挥有方,五国人马士气旺盛,把齐**队打得一败涂地,齐缗王逃回临淄去了。

    赵、韩、秦、魏的将士获胜,各占齐国数城,便不愿再打。只有乐毅坚持作战,亲率燕军,长驱直入,攻破齐都临淄。齐缗王出逃,在莒城被杀。

    乐毅立了大功,燕昭王亲自来到济水边劳军,封乐毅为昌国君。

    把人才比作千里马,始于燕昭王。即使他一生中没有别的作为,那么单凭这一点,也足以留名青史了。因为用贤任能这一点,对于身居要位的人实在太重要了。特别是像燕国这种曾经差点亡国的情况,就像井卦中所说的“井泥不食”“井谷射鲋”“井渫不食”一样,所以必须“修井治井”,即招贤而用。从古至今,凡是人才得到尊重的朝代,就一定会兴旺,反之,人才凋零,或受到排斥打击,这时就离亡国不远了。从燕国的例子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燕昭王重用了乐毅,使燕国大兴。而他的儿子当了国君,把乐毅赶走,就差一点又闹到亡国,最后还是乐毅不计前嫌,帮他解了围。

    能得到贤才,是幸事;贤才能被重用,更是幸事。

    但处于高位的人,必须把这种“幸事”善始善终,以求持恒,否则,“井”就还有可能废而不能用。战国时的楚怀王起初任用屈原,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未能善始善终,后来信任奸臣,国家日渐衰弱,正如屈原在《离骚》中说的:“初既与予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最后楚怀王落得个客死于秦的下场。司马迁在修《史记》为屈原作传时,就曾借这段爻辞感慨地说:“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最后司马迁悲叹道:“《易》曰:‘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是福哉!”

    所以,任贤用人,应当从井卦思想中深深领悟到:要想有一番大的作为,必须能真心诚意地任用人才,放手让他们发挥所长,同时还要做到将这种行为坚持下去,并且不忘自我提高,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井洌寒泉,食”“有孚元吉”,使自己和人民都大得其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