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卦:损上益下,得壮士鞍马效力(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上爻阳:没有人帮助他,还有人攻击他。在这种情况下,立志不坚定,就要坏事。
《象辞》说:没有人帮助他,这是周遍之辞,表示根本没有相助者。有人攻击他,说明这攻击来自外部。
益卦在损卦之后,彼此互为上下卦体反转的综卦。从卦形卦体变化,已透露了“益”自“损”来的迹象,也可窥见“损”“益”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损与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是一个事物所处不同的发展阶段。《序卦传》云:“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损己利人,回头来又将必然会受益于人。处理世事,其实它与损卦有相通之处,即都着眼长远,强调损己益人终自益,或损上益下终益整体。因为作为事务中心的地位,必须把自身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在一起,损或益都应作为一种手段,以达到全局皆益的目的。
春秋时期,楚国是南方的大国,可与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并驾齐驱。楚国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励精图治的。楚庄王熊侣,他能招纳贤才,知人善任,对别人的小错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有一次,他在宫内设宴请百官。大家开怀畅饮,一直喝到日落西山,依然兴致不衰。
当时,庄王最宠爱的一位美人也参加了酒宴。她姿容艳丽,光彩照人,在座的一名武将不时向她投去爱慕的目光。
正当大家喝得兴高采烈之时,蜡烛燃尽,整个宴席突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庄王命人去取蜡烛。那个武将趁着黑暗,拉了拉美人的衣袖,美人大为恼火,心想谁这么大胆,竟敢调戏王上的妃子?她的反应很敏捷,当即把那武将的冠缨给扯了下来,然后气恼地向庄王耳语道:“有人趁刚才烛灭无光的时候,拉扯臣妾的衣袖,戏弄臣妾。刚才把他的冠缨给拉了下来,请大王马上点上烛火,看一看谁的冠缨没有了,抓住把他剐了,灭其九族,为臣妾出一出这口恶气。”
那个武将觉察到闯下了大祸,吓得酒醒了一半,他知道戏弄王妃会是什么下场。但是,事已至此,也只好听天由命了。他呆呆地坐在宴席上,既不想喝,也不想吃,想着楚王会怎样处置他。
楚庄王听完美人的话,起先是震怒,但随后转念一想,酒后谁没有失态的时候?自己请将领们喝酒,才使那个将领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何况为了博得一位宠爱的美人欢心,而折损羞辱一名能征善战的将领,实在是一件因小失大的蠢事。
想到这里,他断然地把那位美人推开,高声下令说:“今天我请大家喝酒,谁要是不扯掉冠缨,就表示他喝得不痛快,不高兴!”
君王有此命令,臣下自然振奋,都趁着黑暗把冠缨扯了下来,丢得满地都是。那个武将一听,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庄王领军作战的时候,发现总有一位武将舍生忘死地冲在前面,五次和晋军交锋,五次都有他英勇奋战的身影。由于他的英勇,所有的将士都士气昂扬,奋勇杀敌,最后楚军大获全胜。战斗结束后,庄王召见那个武将,对他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德行,又未曾特别关照过你,你为什么要出生入死地为我作战呢?”
那名武将不好意思地说:“微臣罪该万死,过去曾经因为酒醉失礼,大王替臣下遮掩,宽厚爱人,不忍心杀臣下,臣下怎能不报大王的恩德呢?很久以来,臣下就想以肝脑涂地、一腔热血回报大王的恩德,直至今天才有这个机会。臣下就是那天晚宴上被大王的美人扯下冠缨的武将。”
《象辞》说:没有人帮助他,这是周遍之辞,表示根本没有相助者。有人攻击他,说明这攻击来自外部。
益卦在损卦之后,彼此互为上下卦体反转的综卦。从卦形卦体变化,已透露了“益”自“损”来的迹象,也可窥见“损”“益”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损与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或是一个事物所处不同的发展阶段。《序卦传》云:“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损己利人,回头来又将必然会受益于人。处理世事,其实它与损卦有相通之处,即都着眼长远,强调损己益人终自益,或损上益下终益整体。因为作为事务中心的地位,必须把自身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在一起,损或益都应作为一种手段,以达到全局皆益的目的。
春秋时期,楚国是南方的大国,可与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并驾齐驱。楚国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励精图治的。楚庄王熊侣,他能招纳贤才,知人善任,对别人的小错给以改过自新的机会。
有一次,他在宫内设宴请百官。大家开怀畅饮,一直喝到日落西山,依然兴致不衰。
当时,庄王最宠爱的一位美人也参加了酒宴。她姿容艳丽,光彩照人,在座的一名武将不时向她投去爱慕的目光。
正当大家喝得兴高采烈之时,蜡烛燃尽,整个宴席突然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庄王命人去取蜡烛。那个武将趁着黑暗,拉了拉美人的衣袖,美人大为恼火,心想谁这么大胆,竟敢调戏王上的妃子?她的反应很敏捷,当即把那武将的冠缨给扯了下来,然后气恼地向庄王耳语道:“有人趁刚才烛灭无光的时候,拉扯臣妾的衣袖,戏弄臣妾。刚才把他的冠缨给拉了下来,请大王马上点上烛火,看一看谁的冠缨没有了,抓住把他剐了,灭其九族,为臣妾出一出这口恶气。”
那个武将觉察到闯下了大祸,吓得酒醒了一半,他知道戏弄王妃会是什么下场。但是,事已至此,也只好听天由命了。他呆呆地坐在宴席上,既不想喝,也不想吃,想着楚王会怎样处置他。
楚庄王听完美人的话,起先是震怒,但随后转念一想,酒后谁没有失态的时候?自己请将领们喝酒,才使那个将领做出如此荒唐的事情,何况为了博得一位宠爱的美人欢心,而折损羞辱一名能征善战的将领,实在是一件因小失大的蠢事。
想到这里,他断然地把那位美人推开,高声下令说:“今天我请大家喝酒,谁要是不扯掉冠缨,就表示他喝得不痛快,不高兴!”
君王有此命令,臣下自然振奋,都趁着黑暗把冠缨扯了下来,丢得满地都是。那个武将一听,心中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过了三年,晋国和楚国交战。庄王领军作战的时候,发现总有一位武将舍生忘死地冲在前面,五次和晋军交锋,五次都有他英勇奋战的身影。由于他的英勇,所有的将士都士气昂扬,奋勇杀敌,最后楚军大获全胜。战斗结束后,庄王召见那个武将,对他说:“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德行,又未曾特别关照过你,你为什么要出生入死地为我作战呢?”
那名武将不好意思地说:“微臣罪该万死,过去曾经因为酒醉失礼,大王替臣下遮掩,宽厚爱人,不忍心杀臣下,臣下怎能不报大王的恩德呢?很久以来,臣下就想以肝脑涂地、一腔热血回报大王的恩德,直至今天才有这个机会。臣下就是那天晚宴上被大王的美人扯下冠缨的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