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章节目录 > 睽卦:两权相轻,君子能以同而异

睽卦:两权相轻,君子能以同而异(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第五爻阴:不用后悔,我们属于同类,咬到皮肤都会感到疼痛,抛开分歧一起走,没有过错。

    《象辞》说:我们都是同类,咬到皮肤都会疼痛的。

    上爻阳:旅人孤单地行路,见一头大猪伏在路上,又遇上一辆大车,上面满载着打扮得奇形怪状的人。旅人搭弓欲射,后来又放下弓箭。因为这伙人不是强盗,而是去订婚的。旅人照常行进,遇上大雨,但一切平安。

    《象辞》说:上九爻辞讲的旅人途遇婚媾之人,开始相互猜疑,差点动武,后来相安无事,照常旅行。这是由于双方疑惧消失了。

    家人卦后是睽卦,彼此互为上下卦体翻转颠倒的综卦。《序卦传》云:“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睽”字原有二目相背之象。二人相对又彼此不相视,可见心存芥蒂而心不相和,故训其义为睽违、乖异、背悖之意。

    那么,如此看来,睽卦的任务就应该是为这种相异、背离问题寻求解决之道了。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整体来看,睽卦阐述了离与合、异与同的一般法则。离久则合、异中求同,这是客观规律。有作为的人,有时固然因为时势的考虑、坚持原则的需要,虽同而存异,寻求一致但不随声附和,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努力从异中求同,结合力量有所作为。异中求同需要有宽宏的胸襟,能包容常人所不能容者。异中求同是顺应时势所要求的权变,它是一种并不违背原则的委曲求全。在异中求同过程中,会有种种障碍,但是只要持之以恒必能如愿。从主观方面分析,异中求同首先要真诚,只有相互信任,才能促成求同;猜疑则是求同的大碍,如果心中存疑,即便同也会变成异,合变为离。

    对于有作为的人而言,“睽”违现象的出现,应该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一旦处理失当,它有可能导致自己所负责的局势分崩离析,不可收拾。因此,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作为指导原则,去正确认识和对待。

    汉武帝时期,韩安国任御史大夫,掌管监察、执法之事。有一次,大臣窦婴与田蚡为了要不要给将军灌夫定罪发生了争执,事情不大,可争执双方地位特殊,牵涉面颇广,汉武帝决定在朝堂上公开评判是非。

    当武帝问及韩安国的意见时,他很为难。因为窦婴是武帝的表舅,他的姑姑便是武帝的祖母窦太皇太后;而田蚡是武帝的亲舅舅,他的姐姐是武帝的母亲王太后,都是皇亲国戚。虽然他明知在这一案中,过错不在窦婴一方,是田蚡挟嫌报复。可太皇太后已死,窦婴早已失势免官家居;而田蚡则是当朝丞相,又有王太后作靠山,正炙手可热,他又怎么敢得罪?于是回答道:“窦大夫说灌夫为国立了大功,是天下壮士,没有大的过错,只不过酒后犯性,没有必死之罪,这话是对的。田丞相说灌夫交结不法之徒,横行乡里,欺凌百姓,丞相的话也是实情。究竟该如何处理,请陛下明断。”

    虽然,韩安国似乎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但毕竟避免了二者之间的矛盾加剧。火上浇水总比火上添油要好得多。这种做法是符合睽卦精神的,应属上策。

    当然,异中求同、化分为合的思想,在具体实行之中,应以坚守正道为前提,同时在必要时也应采取灵活应对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