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章节目录 > 遁卦:君子好遁,故能自如识进退(1)

遁卦:君子好遁,故能自如识进退(1)(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遁卦次于“恒”之后。《序卦传》说:“恒者久也。事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遁’。遁者,退也。”由此可见,事物发展之道,恒久不易仅是其一端而已,因为世界的万事万物,总是在运动变化中前进而日趋成熟的。而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有进就必有退。于人事而言,就是本领再大的圣贤也无法回避。卦辞说:“遁:亨,小利贞。”意思是说,如果在情势于己不妙的情况下,能够顺时而急流勇退,则会避过不利,逢凶化吉。这种认识,显然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因为任何人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可能保持恒久旺盛,尤其对于执政者来说,他所进行的事业,会时不时地遇到客观的、主观的阻力,甚至是突如其来的冲击乃至厄运。那么,此时遁卦所指示的道理,就不仅是一种处事策略了,而更应把它作为一种融会于心以随时明智明心的重要的指导思想。

    汉高祖刘邦入主关中,登基大宝之后,张良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修炼道家养生之术。

    不久,汉高祖开始行赏功臣。因为张良一直随从刘邦谋划,特从优厚,高祖让他自择齐地三万户。张良只选了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他曾说道:“吾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游。”

    张良假托神道,可谓用心良苦。对此,一千多年后的宋朝大史学家司马光评论道:“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辨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也。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如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举淮阴(韩信)被诛,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岂不是因为走到头而不知停步吗!)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把功名看做身外之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保身’者,子记有焉!(张子房是会明哲保身的人啊!)”

    司马光点破了张良的寓意:他看到帝业建成后君臣之间的“难处”,欲以“虚诡”逃脱残酷的社会现实,欲以退让来避免重蹈历史的悲剧。的确如此,随着刘邦皇位的逐渐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世准则。

    在汉初消灭异姓王侯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赞谋划。

    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又过了几年,高祖欲废吕后之子、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吕氏强迫张良,令他出谋划策。张良无可奈何,只得道破红尘,说出一番颇有道理的内心话:“始(起初)上(皇上)数在困危之中,幸用臣策。今天下安定,以爱欲(以自己的好恶)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余人何益?”吕氏再三威逼,张良只好授意吕氏迎请“商山四皓”,就是刘邦一向仰慕却求之不得的四个隐士,作为太子刘盈的羽翼。此术虽见功效,但对张良来说,却是个金蝉脱壳的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