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卦:彰兴礼乐,君子以简振纲纪(2)(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地饮宴,不敢放肆。只有在按礼敬酒之后,才能略为放松。酒过三巡,有的便放松下来,稍有越轨行为,立即被司礼官请出,不准再坐。汉朝开国以来,如此秩序井然的宴会,还真是第一次。
宴罢席散,刘邦退入内廷,不由一阵大喜:“我今日方知皇帝的尊贵了。”遂重赏叔孙通等人。这一套礼仪,差不多在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整个封建社会运用的基本上都是这些礼节。
其实,对于修饰和质朴的关系,古代诸家有不同的看法。儒家重视文饰,认为人类社会不可没有文饰。而道家则主张法自然,见素抱朴,无为而治,一切人为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观念都在摈弃之列。墨家从“兼爱”出发,主张节俭,“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尤其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提出抗议。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必要的文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正常的修饰和必要的礼仪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修饰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然产物。从人的实际生活来看,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修饰,而在于如何修饰;这也就是说修饰如何做到贴近实际,而不是两者偏离太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贲卦卦辞说“亨。小利有攸往”。也就是说,贲卦总的说是通顺的,“贲”对你的行动小有帮助。文饰可以增加你的光彩,但只能起小小的有利作用。文饰不可太盛,如果太盛,就会掩盖本质的东西,事物就会走向反面。
《红楼梦》中的荣、宁两府,便因为讲排场、过分注重装饰礼仪而一败涂地。虽然王熙凤那样精明,但她只会刻勒搜刮,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贾府积重难返的虚饰之症,因此,也就得到一个终凶的结局,“忽喇喇似大厦倾”。
与此相类,古往今来,许多国亡家败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修饰”太盛而导致奢靡,进而因夺天下饰其庭而引起祸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也越来越注意装饰,穿讲漂亮、住讲舒适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人必然要对自身及所在环境进行必要的修饰,但处于上位的人民公仆,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上,还是在政绩建设上,切记要防止不顾实际的过分修饰,更不可流于虚有其表,要提倡形式美与内在美的一致性。
宴罢席散,刘邦退入内廷,不由一阵大喜:“我今日方知皇帝的尊贵了。”遂重赏叔孙通等人。这一套礼仪,差不多在中国实行了2000多年,整个封建社会运用的基本上都是这些礼节。
其实,对于修饰和质朴的关系,古代诸家有不同的看法。儒家重视文饰,认为人类社会不可没有文饰。而道家则主张法自然,见素抱朴,无为而治,一切人为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观念都在摈弃之列。墨家从“兼爱”出发,主张节俭,“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尤其对当权贵族的“繁饰礼乐”提出抗议。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必要的文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人类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正常的修饰和必要的礼仪是社会生活的润滑剂,修饰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必然产物。从人的实际生活来看,问题不在于要不要修饰,而在于如何修饰;这也就是说修饰如何做到贴近实际,而不是两者偏离太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贲卦卦辞说“亨。小利有攸往”。也就是说,贲卦总的说是通顺的,“贲”对你的行动小有帮助。文饰可以增加你的光彩,但只能起小小的有利作用。文饰不可太盛,如果太盛,就会掩盖本质的东西,事物就会走向反面。
《红楼梦》中的荣、宁两府,便因为讲排场、过分注重装饰礼仪而一败涂地。虽然王熙凤那样精明,但她只会刻勒搜刮,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贾府积重难返的虚饰之症,因此,也就得到一个终凶的结局,“忽喇喇似大厦倾”。
与此相类,古往今来,许多国亡家败者,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修饰”太盛而导致奢靡,进而因夺天下饰其庭而引起祸乱。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也越来越注意装饰,穿讲漂亮、住讲舒适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人必然要对自身及所在环境进行必要的修饰,但处于上位的人民公仆,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上,还是在政绩建设上,切记要防止不顾实际的过分修饰,更不可流于虚有其表,要提倡形式美与内在美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