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嗑卦:噬肉得金,断狱以公正无枉(2)(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抨击。唐太宗读后,为之动容。唐太宗贞观之治,史载政清刑省,他恐“主狱之人,利在杀人”,如开棺材店的老板多喜人死一样,也是职业习惯,所以下诏“深宜禁止,务在宽平”(同上)。据《新唐书·刑法志》载,太宗即位,人或劝他“以威刑肃天下”,但他没接受,“以宽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贞观四年,天下断死罪仅二十九人。贞观六年,全国死罪者三百九十人,过年之时,唐太宗从人道主义出发,让死囚回家与家人团聚而后赴刑,这事在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历代传为美谈。但就是这个具有不忍之仁的皇帝,却坚持按律治狱,而反对滥用大赦。贞观七年,他对群臣说:“吾闻语曰:‘一岁再赦,好人喑哑。’吾有天下未尝数赦者,不欲诱民于幸免也。”又曾称引《尚书·康诰》周武王之语:“文王作罚,刑兹无赦。”证以古代史实,加以总结说:“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这话有道理。因为“赦宥有恩”,多及不轨之辈。刑释人员,继续抢劫杀人,古今比比皆是。依法而断,秉公持正,如噬嗑卦辞所称“利用狱”的精神,值得深思。
当然,无论如何,噬嗑卦所强调的刑罚,在于一个“公”字,一个“明”字,做到无冤无错,无纵无枉。
综合来讲,噬嗑卦阐述了刑罚的原则,以及听讼、断狱的艰难。刑罚是确保政治安定、社会进步的必需手段,罪恶必须及早惩治,并不惜采取重罚主义,才能达到小惩大戒的目的,有效制止罪恶的蔓延。同时既定、量刑必须恰当,因此,听讼必须仔细,断狱必须公正。执法者既需有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的铁骨,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刚柔相济的原则。要明白,刑罚虽然是做好执法者的基本手段之一,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不进行刑罚,达到政治和社会局面的和谐。
当然,无论如何,噬嗑卦所强调的刑罚,在于一个“公”字,一个“明”字,做到无冤无错,无纵无枉。
综合来讲,噬嗑卦阐述了刑罚的原则,以及听讼、断狱的艰难。刑罚是确保政治安定、社会进步的必需手段,罪恶必须及早惩治,并不惜采取重罚主义,才能达到小惩大戒的目的,有效制止罪恶的蔓延。同时既定、量刑必须恰当,因此,听讼必须仔细,断狱必须公正。执法者既需有刚正不阿、不惧权贵的铁骨,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刚柔相济的原则。要明白,刑罚虽然是做好执法者的基本手段之一,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不进行刑罚,达到政治和社会局面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