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卦:干父之蛊,小不忍则乱大谋(1)(2/2)
《给大忙人看的易经智慧》作者:常桦 2017-04-13 13:47
不会有大的危害。
《象辞》说:“解决上一代的乱事”,最终没有害处。
第四爻阴:宽容或慢慢解决上一代的乱事,(如果急于)去干,必出现困难。
《象辞》说:“裕父之蛊”,(急于)去干,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第五爻阴:(既)解决了上一代的乱事,(又)维护了(上一代的)荣誉。
《象辞》说:“干父用誉”,是承继上一代以为(自己的)美德。
上爻阳:不服事王侯,这高尚(的不事王侯),就是他做的事情。
《象辞》说:“不服事王侯”(以高尚为事),这志向值得效法。
许慎的《说文解字》称“蛊”为“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为虫晦淫之所生也,枭桀死亡鬼亦为虫。”也就是说,“蛊”为人腹中的寄生虫,或者为因阴暗潮湿而在器皿中生出来的虫子,或者为众人所厌恶的强暴的人死后的鬼魂。
《中华小字典》则称“蛊”为毒害人之物也。《本草纲目》蛊虫下云:“造蛊者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取其存者为蛊。”可见,不管“蛊”到底是个什么物件,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蛊”字从虫从皿,皿者置食物之具,虫在皿中出现,则是食物日久**而生蛆之象。据《左传》记载,晋平公因淫于诸同姓之女而致疾,请秦国医和(当时名医)治疗,医和诊断一语中的,说的是“近女室,疾如蛊”,“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当时晋国的执政大夫是赵孟,他问医和:“何谓蛊?”医和回答说:“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医和通过治病,就“蛊”的意思发挥了一通,并批评了晋国的惑乱之行。赵孟因其敢于说真话,“厚其礼而归之。”所以蛊的本义是惑乱坏烂。而“蛊”卦之意,则为“治蛊,也就是除弊救乱的意思。从卦序看,人生在世,相喜相随,太平日久,过中失正,沉溺于玩乐之际,而不知惑乱已萌生其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蛊”卦所蕴涵的政治意义,以及由此而生发的应受策略,可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整治**,除弊治乱。面对问题丛生的局面,作为在上位者,不但要有面对和整治的勇气,更要有正确的治“蛊”方法,拨乱反正,任贤用能,以重视清明祥和的好局面。
《象辞》说:“解决上一代的乱事”,最终没有害处。
第四爻阴:宽容或慢慢解决上一代的乱事,(如果急于)去干,必出现困难。
《象辞》说:“裕父之蛊”,(急于)去干,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第五爻阴:(既)解决了上一代的乱事,(又)维护了(上一代的)荣誉。
《象辞》说:“干父用誉”,是承继上一代以为(自己的)美德。
上爻阳:不服事王侯,这高尚(的不事王侯),就是他做的事情。
《象辞》说:“不服事王侯”(以高尚为事),这志向值得效法。
许慎的《说文解字》称“蛊”为“腹中虫也”;《春秋》传曰:“皿为虫晦淫之所生也,枭桀死亡鬼亦为虫。”也就是说,“蛊”为人腹中的寄生虫,或者为因阴暗潮湿而在器皿中生出来的虫子,或者为众人所厌恶的强暴的人死后的鬼魂。
《中华小字典》则称“蛊”为毒害人之物也。《本草纲目》蛊虫下云:“造蛊者以百虫置皿中,俾相啖食,取其存者为蛊。”可见,不管“蛊”到底是个什么物件,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蛊”字从虫从皿,皿者置食物之具,虫在皿中出现,则是食物日久**而生蛆之象。据《左传》记载,晋平公因淫于诸同姓之女而致疾,请秦国医和(当时名医)治疗,医和诊断一语中的,说的是“近女室,疾如蛊”,“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当时晋国的执政大夫是赵孟,他问医和:“何谓蛊?”医和回答说:“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医和通过治病,就“蛊”的意思发挥了一通,并批评了晋国的惑乱之行。赵孟因其敢于说真话,“厚其礼而归之。”所以蛊的本义是惑乱坏烂。而“蛊”卦之意,则为“治蛊,也就是除弊救乱的意思。从卦序看,人生在世,相喜相随,太平日久,过中失正,沉溺于玩乐之际,而不知惑乱已萌生其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蛊”卦所蕴涵的政治意义,以及由此而生发的应受策略,可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即整治**,除弊治乱。面对问题丛生的局面,作为在上位者,不但要有面对和整治的勇气,更要有正确的治“蛊”方法,拨乱反正,任贤用能,以重视清明祥和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