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的解剖(2/2)
《茅盾散文集》作者:茅盾 2017-04-13 13:42
急了。在两边电讯的对照下,我们明明看见了”今日有酒今日醉”那种心情支配着”今日”还能买”酒”的人们在新年狂欢一下。
我记起阳历除夕”百乐门”的情形来了。约莫是十二时半罢,忽然音乐停止,跳舞的人们都一下站住,全场的电灯一下都熄灭,全场是一漆黑,一片肃静,一分钟,两分钟,突然一抹红光,巨大的”1935”四个电光字!满场的掌声和欢呼雷一样的震动,于是电灯又统统亮了,音乐增加了疯狂,人们的跳舞欢笑也增加了疯狂。我也被这”狂欢”的空气噎住了,然而我听去那喇叭的声音,那混杂的笑声,宛然是哭,是不辨哭笑的神经失了主宰的号啕!
我又记起废历年的前后来了。这一个”年关”比往年困难得多,半个月里倒闭的商店有几十,除夕上一天,又倒闭了两家大钱庄,可是”狂欢”的气势也比往年”浓厚”得多。下午二点钟,几乎所有的旅馆全告了客满。并不是上海忽然多了大批的旅客,原来是上海人开了房间作乐。除夕下午市场上突然流行的谣言——日本海军陆战队要求保安队缴械的消息,似乎也不能阻止一般市民疯狂地寻求快乐;不,也许因此他们更需要发狂地乐一下。影戏院有半夜十二时的加映一场,有新年五日内每日上午的加映一场,然而还嫌座位太少。似乎全市的人只要袋里还有几个钱娱乐的,哪怕是他背上有千斤的债,都出动来寻强烈刺激的快乐。在他们脸上的笑纹中(这纹,在没有强笑的时候就分明是愁纹,是哭纹),我分明读出了这样的意思:“今天不知明天事,有快乐能享的时候,且享一下罢,因为明天你也许死了!”
而这种”有一天,乐一天”的心理并不限于大都市的上海呵!废历新年初六以后的报纸一边登着各地的年关难过的恐慌,一边也就报告了”新年热闹”的胜过了往年。”越穷是越不知道省俭呵!”这样慨叹着。不错,从不穷而到穷,明明看见没有前途的”破落户”,是不会”省俭”的,他们是”得过且过”;现在还没”穷”,然而恐怖着”明天”的”不可知”的人们,也是不肯”省俭”的,他们是”有一天,乐一天”!例外的只有生来就穷的人,饿肚子的人,他们跟发疯的“狂欢”生不出关系。
我又记起废历元旦瞥见的一幕了。那是在”一二八”火烧了的废墟上,一队短衣的人们拿着钢叉、关刀、红缨枪,带一个彩绘的布狮子。他们不是卖艺的,他们是什么国术团的团员,有一面旗子。我看见他们一边走,一边舞他们的布狮子,一边兴高采烈地笑着叫着。我觉得他们的笑是”除夕”晚上以及”元旦”这一日我所听到的无数笑声中唯一的例外。他们的,没有”今日有酒今日醉”的音调,然而他们的笑,不知怎地,我听了总觉得多少是原始的、蒙昧的,正象他们肩上闪闪发光的钢叉和关刀!
“今日有酒今日醉”的”狂欢”,时时处处在演着,不过时逢”佳节”更加表现得尖锐罢了。我好象听见这不辨悲喜的疯狂的笑,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柏林、罗马,也从东京,从大阪,……我好象看见他们看着自己的坟墓在笑。然而我也听得还有另一种健康的有自信心的朝气的笑,也从世界的各处在震荡;我又知道这不是为了”现世”的享乐而笑,这是为了比《放浪者的歌》更高的理想,因为现在到底不是“中世纪”了。
1935年2月20日。
我记起阳历除夕”百乐门”的情形来了。约莫是十二时半罢,忽然音乐停止,跳舞的人们都一下站住,全场的电灯一下都熄灭,全场是一漆黑,一片肃静,一分钟,两分钟,突然一抹红光,巨大的”1935”四个电光字!满场的掌声和欢呼雷一样的震动,于是电灯又统统亮了,音乐增加了疯狂,人们的跳舞欢笑也增加了疯狂。我也被这”狂欢”的空气噎住了,然而我听去那喇叭的声音,那混杂的笑声,宛然是哭,是不辨哭笑的神经失了主宰的号啕!
我又记起废历年的前后来了。这一个”年关”比往年困难得多,半个月里倒闭的商店有几十,除夕上一天,又倒闭了两家大钱庄,可是”狂欢”的气势也比往年”浓厚”得多。下午二点钟,几乎所有的旅馆全告了客满。并不是上海忽然多了大批的旅客,原来是上海人开了房间作乐。除夕下午市场上突然流行的谣言——日本海军陆战队要求保安队缴械的消息,似乎也不能阻止一般市民疯狂地寻求快乐;不,也许因此他们更需要发狂地乐一下。影戏院有半夜十二时的加映一场,有新年五日内每日上午的加映一场,然而还嫌座位太少。似乎全市的人只要袋里还有几个钱娱乐的,哪怕是他背上有千斤的债,都出动来寻强烈刺激的快乐。在他们脸上的笑纹中(这纹,在没有强笑的时候就分明是愁纹,是哭纹),我分明读出了这样的意思:“今天不知明天事,有快乐能享的时候,且享一下罢,因为明天你也许死了!”
而这种”有一天,乐一天”的心理并不限于大都市的上海呵!废历新年初六以后的报纸一边登着各地的年关难过的恐慌,一边也就报告了”新年热闹”的胜过了往年。”越穷是越不知道省俭呵!”这样慨叹着。不错,从不穷而到穷,明明看见没有前途的”破落户”,是不会”省俭”的,他们是”得过且过”;现在还没”穷”,然而恐怖着”明天”的”不可知”的人们,也是不肯”省俭”的,他们是”有一天,乐一天”!例外的只有生来就穷的人,饿肚子的人,他们跟发疯的“狂欢”生不出关系。
我又记起废历元旦瞥见的一幕了。那是在”一二八”火烧了的废墟上,一队短衣的人们拿着钢叉、关刀、红缨枪,带一个彩绘的布狮子。他们不是卖艺的,他们是什么国术团的团员,有一面旗子。我看见他们一边走,一边舞他们的布狮子,一边兴高采烈地笑着叫着。我觉得他们的笑是”除夕”晚上以及”元旦”这一日我所听到的无数笑声中唯一的例外。他们的,没有”今日有酒今日醉”的音调,然而他们的笑,不知怎地,我听了总觉得多少是原始的、蒙昧的,正象他们肩上闪闪发光的钢叉和关刀!
“今日有酒今日醉”的”狂欢”,时时处处在演着,不过时逢”佳节”更加表现得尖锐罢了。我好象听见这不辨悲喜的疯狂的笑,从伦敦,从纽约,从巴黎、柏林、罗马,也从东京,从大阪,……我好象看见他们看着自己的坟墓在笑。然而我也听得还有另一种健康的有自信心的朝气的笑,也从世界的各处在震荡;我又知道这不是为了”现世”的享乐而笑,这是为了比《放浪者的歌》更高的理想,因为现在到底不是“中世纪”了。
1935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