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茅盾散文集章节目录 > 升学与就业

升学与就业(2/2)

茅盾散文集作者:茅盾 2017-04-13 13:42
问题。在现社会一切不合理的状态尚未纠正以前,这个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但是有志气有魄力的青年也犯不着为这问题哭丧着脸终天发闷。我们敢为可爱的青年进一解,我们应拿高尔基的青年时代的经验来看一看罢。

    高尔基是连中学都没有进过的,他自修到了中学的程度,十五岁那年,他忽然想到加桑①去进大学。但要进学校,第一要紧的还是钱。高尔基没有钱,大学进不成,就流落在加桑;他做码头上的小工,他又做过小小的面包店里的学徒。……这些,都是”业”,不是”学”,然而后来高尔基自己说:“这,我就是进了大学校了!”

    ①加桑通译喀山。

    学问并不一定要在学校中才有,才能学到。高尔基就是一个例。不过千万不要误会,光在码头上面包店里混,就会学问长进。高尔基那时也靠了自修。他一方面谋生,一方面还是”手不释卷”地自修。

    并且千万不要误会,我们引高尔基的故事是在暗示中学生诸君都去做”文豪”。这里,不过举一个例;因为高尔基是想进大学的,但结果是做工,而且他自己后来又说”这,我就是进了大学校了。”——这句话,刚好对于”升学”或”就业”这问题给了个很”幽默”的解答。实际上,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科大学的!

    何必哭丧着脸呢?”升学”或”就业”这问题犯不着叫你烦恼!进了职业界,同样也还可以自修,只要自己意志坚强。可是还有一句话:假使有一位中学毕业生决心要”就业”了,而又脱不下自己的竹布长衫(假定他找不到穿长衫的职业),于是失业,于是怨天尤人,于是垂头丧气,那么,自然又当别论,而我们上面的那些话他也一定听不进耳朵。对于这样的青年,我们只能引用一句俗语:“做过三年当票朝奉,出来卖油条都不行呀!”

    我们以为有骨气的青年人决不会做了几年中学生就弄成了一个”公子哥儿”。在必要的时候,他那件竹布长衫可以脱掉,而且脱掉了竹布长衫后,他依然不忘记自修。在这样的青年人,”升学”或”就业”,都不成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