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章节目录 > 11.噶尔丹的统治(1676-1697年):准噶尔帝国的建立

11.噶尔丹的统治(1676-1697年):准噶尔帝国的建立(2/2)

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作者: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 2017-04-13 13:33
尔丹迅速作出反应。1688年初,轮到他入侵土谢图汗领土,在鄂尔浑河支流塔米尔河畔歼灭了土谢图汗军,任其部下掠夺建在哈拉和林的成吉思汗族人的额尔德尼昭寺庙:这是准噶尔人正在取代东蒙古人成为蒙古各族首领的明显标志。从噶尔丹那里逃跑之后,土谢图汗与另外几位喀尔喀开(其中包括被土谢图汗杀死的末代扎萨克图汗的兄弟和继承人策妄扎布)逃到库库河屯附近、即山西西北边境的土默特部境内避难,该地已处于清朝的保护之下,他们恳求满族人康熙皇帝给予帮助。噶尔丹在征服了鄂尔浑河和土拉河地区之后,继续南下到克鲁伦河流域,直达满洲的边境地区(1690年春)。喀尔喀人全境都被准噶尔人征服,从此,准噶尔帝国的疆域从伊犁河一直延伸到贝尔湖。噶尔丹甚至沿着从库伦到张家口之路,冒险向内蒙古进军。

    康熙皇帝不可能让这个新的蒙古帝国就在中国的门槛边崛起。他迎战噶尔丹,把他堵在张家口和库伦之间、离北京80里格的乌兰布通。耶稣会士们为康熙制造的火炮非噶尔丹所能应付,这位新的成吉思汗仓惶失措,逃离喀尔喀境(1690年底)。1691年5月,康熙在多伦诺尔召集会议,会上以土谢图汗和车臣汗为首的喀尔喀部主要首领们承认他们自己是中国——满族帝国的属臣,并同意纳贡,作为对此的回报,他们将得到帝国国库的一笔津贴。他们以个人效忠的纽带进一步承认了他们对清朝的义务,个人效忠后来由于两个家族的联盟而不断加强。在此可以提一下,尽管这种制度是以中国处理“蛮族”的管理经验为基础,但是,它主要是建立在蒙古可汗们附属于满洲大汗的、游牧民对游牧民的形式上。因此,当1912年满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取代之时,蒙古王公们认为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效忠誓言,宣布独立。

    1695年,噶尔丹与清朝之间的战争再次爆发。噶尔丹又穿过喀尔喀境,长驱直入克鲁伦河流域,目的是要与嫩江边的科尔沁人取得联系,他想怂恿科尔沁人摆脱清朝藩属的地位。但是,科尔沁人将此阴谋通报了北京朝廷。1696年春,康熙皇帝率领全军前去讨伐,他们从张家口直逼克鲁伦河,然后沿河而上追击敌人。这位准噶尔汗企图避开康熙,但是,康熙的主要将领费扬古率先头部队在土拉河畔追上了他,由于再次使用了火炮和滑膛枪,于1696年6月12日在库伦南的昭莫多打败了噶尔丹。噶尔丹的妻子被杀,她的随从被俘,她的牧民们也留在清军手中。这位准噶尔领导者在损失了半数军队之后,向西逃,而康熙皇帝凯旋地回到北京。清朝的胜利使喀尔喀人重新获得了他们的领地,在第二年夏天,康熙正在准备再发动一场战争把准噶尔人赶回塔尔巴哈台时,得知噶尔丹在病后不久于1697年5月3日已经去世。

    满清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的最大利益是在喀尔喀人中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保护国。康熙从准噶尔统治下解救出来的四位喀尔喀汗对他是唯命是从,清朝官员住在他们之中,在喀尔喀境内的中心地库伦有一支清朝驻军。此外,在世界观上康熙仍是地道的满族人,能够理解游牧民的心理,慎重地避免干涉东蒙古人的民族组织。他尊重该地区内原部落、军事和行政的划分,即划分为扎格兰(议会或盟),爱马克(部或军团),库西昆(“旗”)和苏木(“箭”或“骑兵中队”)。

    在鄂尔多斯人中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老莫斯特尔特记道:“各部按满族八旗的模式分编成为旗,尽管大多数部落仍由原统治家族的王公们统治,但是一些部落,如察哈尔部和归化城的土默特部失去了他们的首领,处于满族官员的统治之下。……属于同一旗中的个人又分属一定数量的苏木之中,依次又分为若干营,苏木受制于章京,营由扎兰统领,这一体制致使贵族(台吉,来自太子)与其部属之间团结的纽带松弛了,缩小了曾经使这些贵族与平民(哈拉抽)区别的鸿沟”。

    从疆域的观点来看,康熙帝由于劝哈密的穆斯林王公、阿布杜拉·塔尔汗伯格承认了他的宗主地位,从而控制了东突厥斯坦商路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