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征服东伊朗(2/2)
《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作者: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 2017-04-13 13:33
的阿富汗王朝灭亡,克尔特人靠着他们的机敏,在各次入侵中幸存下来,在赫拉特城堡统治了近130年,尽管该城面临过所有征服者的掠夺。
帖木儿征服赫拉特的克尔特朝之后,于1381年向呼罗珊东部进军。当时,有两个国家正在争夺这一地区:一个是以阿里·穆雅德(1364-1381年)为首的赛尔巴朵尔公国,以撒卜兹瓦尔为都,另一个是马赞达兰。马赞达兰的领土包括阿斯特拉巴德、比斯坦、达姆甘和西模娘,当时是在冒险家爱弥尔·瓦力的控制下,爱弥尔·瓦力是继秃花·帖木儿死后自己称王的(1360-1384年)。还有第三位君主、克拉特和图斯的统治者阿里别克。在帖木儿逼近时,阿里别克主动归顺。受到爱弥尔·瓦力威胁的阿里·穆雅德求助于帖木儿。于是,他欢迎这位征服者,在撒卜兹瓦尔向他表示效忠,并宣布自己是他的臣民(1381年)。从此,他依附于帖木儿,于1386年在为他作战时去世。帖木儿对亦思法拉因进行了短时期的围攻之后,从瓦力手中夺取该城,并摧毁之。
后来,在继续对伊朗的行动之前,帖木儿回到撒麻耳干过了一个短时期。1381年至1382年之冬,他把阿里别克围困在克拉特老巢中,又逼他归附。其后不久,阿里别克被送到河中处决(1382年)。帖木儿继续进行对朱尔赞和马赞达兰王爱弥尔·瓦力的战役,瓦力派人纳贡而结束了战争。
1383年,帖木儿从撒麻耳干重返波斯,对反叛城市撤卜兹瓦尔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惩罚。“用泥和砖把近两千名俘虏一个压在另一个人身上,活活地堆起来,砌成塔。”反叛地区锡斯坦也遭到同样的命运。“我们的兵士堆了一座尸体山,用他们的头垒了几座人头塔。”在锡斯坦首府扎兰季,帖木儿“不分男女老幼,从百岁老人到褪褓中的婴儿一律处死。”首先,帖木儿毁坏了锡斯坦农村的灌溉系统,该地区变成了荒芫之地。“当他们来到赫尔曼德河岸,他们毁掉名叫拉斯塔姆的大坝,这一古建筑的遗迹没有留下来”。甚至今天到这儿的游人也对该地区产生了荒凉的印象,这是这次毁坏和屠杀行为的结果。帖木儿王朝的首领们正在完成成吉思汗蒙古人所开创的事业。通过他们祖先的游牧主义和他们有系统的破坏手段,两者都使自己成了“沙漠化”进程的积极代理人,中亚因地理环境的演变,更容易发生这种进程。由于大面积的毁掉耕地和使耕地变为草原,他们是破坏农业的不自觉的合作者。特别是在伊朗高原上,那儿的水源和树林稀少,在那儿,要靠辛勤地栽培树木才能保住水源,在那儿保住可耕地是一项坚持不懈的战斗,游牧民在那里砍掉树木,使菜园枯死,让可贵的涓涓细水流入沼泽之地,耕地成为沙漠。
离开锡斯坦后,帖木儿进入阿富汗地区,夺取坎大哈(1383年)。在他喜爱的撒麻耳干休息三个月之后,他又返回波斯,最后处置了马赞达兰王瓦力。爱弥尔·瓦力英勇保卫从阿特里克河到森林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事实上,在一次夜袭帖木儿营地中他几乎成功。但是,最终还是帖木儿占了上风,于1384年攻占敌方首府阿斯特拉巴德,全城居民遭到屠杀,“连吃奶的婴儿也不能幸免”。瓦力逃往阿哲儿拜占。以后帖木儿进入了伊刺克·阿只迷。
帖木儿征服赫拉特的克尔特朝之后,于1381年向呼罗珊东部进军。当时,有两个国家正在争夺这一地区:一个是以阿里·穆雅德(1364-1381年)为首的赛尔巴朵尔公国,以撒卜兹瓦尔为都,另一个是马赞达兰。马赞达兰的领土包括阿斯特拉巴德、比斯坦、达姆甘和西模娘,当时是在冒险家爱弥尔·瓦力的控制下,爱弥尔·瓦力是继秃花·帖木儿死后自己称王的(1360-1384年)。还有第三位君主、克拉特和图斯的统治者阿里别克。在帖木儿逼近时,阿里别克主动归顺。受到爱弥尔·瓦力威胁的阿里·穆雅德求助于帖木儿。于是,他欢迎这位征服者,在撒卜兹瓦尔向他表示效忠,并宣布自己是他的臣民(1381年)。从此,他依附于帖木儿,于1386年在为他作战时去世。帖木儿对亦思法拉因进行了短时期的围攻之后,从瓦力手中夺取该城,并摧毁之。
后来,在继续对伊朗的行动之前,帖木儿回到撒麻耳干过了一个短时期。1381年至1382年之冬,他把阿里别克围困在克拉特老巢中,又逼他归附。其后不久,阿里别克被送到河中处决(1382年)。帖木儿继续进行对朱尔赞和马赞达兰王爱弥尔·瓦力的战役,瓦力派人纳贡而结束了战争。
1383年,帖木儿从撒麻耳干重返波斯,对反叛城市撤卜兹瓦尔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惩罚。“用泥和砖把近两千名俘虏一个压在另一个人身上,活活地堆起来,砌成塔。”反叛地区锡斯坦也遭到同样的命运。“我们的兵士堆了一座尸体山,用他们的头垒了几座人头塔。”在锡斯坦首府扎兰季,帖木儿“不分男女老幼,从百岁老人到褪褓中的婴儿一律处死。”首先,帖木儿毁坏了锡斯坦农村的灌溉系统,该地区变成了荒芫之地。“当他们来到赫尔曼德河岸,他们毁掉名叫拉斯塔姆的大坝,这一古建筑的遗迹没有留下来”。甚至今天到这儿的游人也对该地区产生了荒凉的印象,这是这次毁坏和屠杀行为的结果。帖木儿王朝的首领们正在完成成吉思汗蒙古人所开创的事业。通过他们祖先的游牧主义和他们有系统的破坏手段,两者都使自己成了“沙漠化”进程的积极代理人,中亚因地理环境的演变,更容易发生这种进程。由于大面积的毁掉耕地和使耕地变为草原,他们是破坏农业的不自觉的合作者。特别是在伊朗高原上,那儿的水源和树林稀少,在那儿,要靠辛勤地栽培树木才能保住水源,在那儿保住可耕地是一项坚持不懈的战斗,游牧民在那里砍掉树木,使菜园枯死,让可贵的涓涓细水流入沼泽之地,耕地成为沙漠。
离开锡斯坦后,帖木儿进入阿富汗地区,夺取坎大哈(1383年)。在他喜爱的撒麻耳干休息三个月之后,他又返回波斯,最后处置了马赞达兰王瓦力。爱弥尔·瓦力英勇保卫从阿特里克河到森林深处的每一寸土地,事实上,在一次夜袭帖木儿营地中他几乎成功。但是,最终还是帖木儿占了上风,于1384年攻占敌方首府阿斯特拉巴德,全城居民遭到屠杀,“连吃奶的婴儿也不能幸免”。瓦力逃往阿哲儿拜占。以后帖木儿进入了伊刺克·阿只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