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蒙古人统治下的波斯和旭烈兀家族 1.初期蒙古人在波斯的统治:绰儿马罕、拜住和野里知吉带
《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作者: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 2017-04-13 13:33
波斯在被蒙古人最后征服以及札兰丁的新花刺子模帝国(参看261页)被摧毁之后,仍处于一个临时凑合起来的、有些松散的政权之下。驻扎在库拉河下游和阿拉斯河下游的阿兰草原和木干草原上的西蒙古军仍由握有大权的将军们统率:先是灭花刺子模国的绰儿马罕(1231-1241年),后是征服小亚细亚塞尔柱克人的拜住(1242-1256年)。西方的属臣们即谷儿只诸王、小亚细亚的塞尔柱克苏丹们、西里西亚的亚美尼亚诸王和毛夕里[摩苏尔]的封建主们,都直接隶属于蒙古帝国边境上的这一军事政府,与拉丁语世界有交往的那些地区也是这样,至少在早期阶段是这样。
绰儿马罕极倾向于基督教,正如伯希和所指出,他有两个信奉聂思托里安教的兄弟。在他统治的期间(1233-1241年间),窝阔台大汗派一位名叫西蒙的叙利亚基督教徒到桃里寺城,他的叙利亚称号列班·阿塔(汉译名列边阿塔)更为人们所熟悉。列班·阿塔以后成为贵由大汗处理有关基督教事务的官员。他肩负着窝阔台赋予的巨大权力来到波斯,把帝国法令交给绰儿马罕,法令规定禁止屠杀那些已经解除了武装并接受蒙古统治的基督教教徒。亚美尼亚编年史家、刚加的基拉罗斯报导说:“列班的到来给基督教徒带来了极大的宽慰,把他们从死亡与奴役中拯救出来。他在穆斯林城市中建立教堂,在蒙古人来到之前,在这些城市中甚至禁止提到基督的名字,特别是在桃里寺和纳希切万。他建教堂,立十字架,使木铃声(相当于东方基督教徒的钟)日夜长鸣。在葬礼上颂读福音书,使用十字架和蜡烛,唱圣歌。甚至鞑靼将军们也送他礼物。”列班的使命说明蒙古政府在经历了最初的屠杀之后,给西伊朗的基督教居民们带来了比以往他们所了解到的更有利的环境。
约1241年,绰儿马罕因病致哑(无疑是中风的结果)。拜住于1242年代替了他。拜住也许对基督教较少同情,这大概可以从他接见教皇英诺森四世派来的使者、多米尼各会的修道士阿瑟林及其四位随从的态度上表现出来。阿瑟林绕道经过梯弗里斯,在这里(因为自1240年起,该城已有一座多米尼各会修道院)另一位修道士、克里莫纳的吉查德加入了他的旅行。1247年5月24日,他抵达驻扎在阿拉斯河北岸和哥克察湖[塞凡湖]东岸阿兰草原上的拜住营地。他有些不符合外交礼节地规劝蒙古人禁止屠杀和服从教皇精神上的统治;还拒绝向汗的代表拜住三鞠躬。拜住怒不可遏,威胁要将这些修道士处死。在这关键时刻,贵由大汗派来的王室代表野里知吉带于1247年7月17日到达拜住营帐。拜住根据野里知吉带所了解的、1246年11月贵由给普兰·迦儿宾的信的内容,让阿瑟林带了一封回信给教皇。蒙古人声称,他们的帝国是神权授予的宇宙之帝国,教皇应亲自前来向大汗表示效忠,否则,他将被看成他们的敌人。阿瑟林在两位“蒙古”使者的陪同下,于1247年7月25日离开拜住的营帐,这两位使者中一位名叫艾伯格,伯希和认为他可能是在蒙古行政机构工作的一个畏兀儿官员),另一位名叫萨克斯,无疑是聂思托里安教派的基督教徒。阿瑟林一行肯定是走通常所经的路,即经桃里寺、毛夕里、阿勒颇、安条克和阿迦之路。蒙古使者们于1248年从阿迦乘船前往意大利,在意大利,英诺森四世与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并于1248年11月28日把给拜住的回信交给他们。
野里知吉带比拜往更同情基督教,他不顾阿瑟林的出使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于1248年5月底派了两位东方基督教徒,大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绰儿马罕极倾向于基督教,正如伯希和所指出,他有两个信奉聂思托里安教的兄弟。在他统治的期间(1233-1241年间),窝阔台大汗派一位名叫西蒙的叙利亚基督教徒到桃里寺城,他的叙利亚称号列班·阿塔(汉译名列边阿塔)更为人们所熟悉。列班·阿塔以后成为贵由大汗处理有关基督教事务的官员。他肩负着窝阔台赋予的巨大权力来到波斯,把帝国法令交给绰儿马罕,法令规定禁止屠杀那些已经解除了武装并接受蒙古统治的基督教教徒。亚美尼亚编年史家、刚加的基拉罗斯报导说:“列班的到来给基督教徒带来了极大的宽慰,把他们从死亡与奴役中拯救出来。他在穆斯林城市中建立教堂,在蒙古人来到之前,在这些城市中甚至禁止提到基督的名字,特别是在桃里寺和纳希切万。他建教堂,立十字架,使木铃声(相当于东方基督教徒的钟)日夜长鸣。在葬礼上颂读福音书,使用十字架和蜡烛,唱圣歌。甚至鞑靼将军们也送他礼物。”列班的使命说明蒙古政府在经历了最初的屠杀之后,给西伊朗的基督教居民们带来了比以往他们所了解到的更有利的环境。
约1241年,绰儿马罕因病致哑(无疑是中风的结果)。拜住于1242年代替了他。拜住也许对基督教较少同情,这大概可以从他接见教皇英诺森四世派来的使者、多米尼各会的修道士阿瑟林及其四位随从的态度上表现出来。阿瑟林绕道经过梯弗里斯,在这里(因为自1240年起,该城已有一座多米尼各会修道院)另一位修道士、克里莫纳的吉查德加入了他的旅行。1247年5月24日,他抵达驻扎在阿拉斯河北岸和哥克察湖[塞凡湖]东岸阿兰草原上的拜住营地。他有些不符合外交礼节地规劝蒙古人禁止屠杀和服从教皇精神上的统治;还拒绝向汗的代表拜住三鞠躬。拜住怒不可遏,威胁要将这些修道士处死。在这关键时刻,贵由大汗派来的王室代表野里知吉带于1247年7月17日到达拜住营帐。拜住根据野里知吉带所了解的、1246年11月贵由给普兰·迦儿宾的信的内容,让阿瑟林带了一封回信给教皇。蒙古人声称,他们的帝国是神权授予的宇宙之帝国,教皇应亲自前来向大汗表示效忠,否则,他将被看成他们的敌人。阿瑟林在两位“蒙古”使者的陪同下,于1247年7月25日离开拜住的营帐,这两位使者中一位名叫艾伯格,伯希和认为他可能是在蒙古行政机构工作的一个畏兀儿官员),另一位名叫萨克斯,无疑是聂思托里安教派的基督教徒。阿瑟林一行肯定是走通常所经的路,即经桃里寺、毛夕里、阿勒颇、安条克和阿迦之路。蒙古使者们于1248年从阿迦乘船前往意大利,在意大利,英诺森四世与他们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并于1248年11月28日把给拜住的回信交给他们。
野里知吉带比拜往更同情基督教,他不顾阿瑟林的出使所产生的消极后果,于1248年5月底派了两位东方基督教徒,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