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_分节阅读_78
《古代小女子的平淡生活》作者:大雨倾盆 2017-04-13 12:27
印象中王平是非常懂事的,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张榆就是一个小大人。张榆之前听绣儿说过王平是怎么调皮捣蛋的,但是张榆认为绣儿和王成在谦虚。
张榆不止一次地听孟先生讲过,“你表弟是读书的苗子。”
张榆问,“怎么弄的?”张榆只是在关心王平。
王平却认为张榆这是叫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王平嘴快的说到,“大表哥,我知道错了。”
张榆这才明白,王平这是做错事了。张榆作为兄弟中的老大,还是很有大哥范的,在加上现在是一个教书先生,就很容易的教训起王平来了。
张榆的脸一板,“说说你哪里错了?”
张吴氏就在旁边劝张榆,“有话好好说,王平现在还小。”
张榆不喜欢在管孩子的时候,有人帮孩子撑腰。当然了现在的孩子指的就是王平,张榆认为他啊姑绣儿把王平交到他手里。他就有责任好好管教王平,不至于叫王平犯错误。
张榆家里有一间屋里,单独的辟出来做了张榆的书房。张榆对张吴氏说:“你和良哥先吃。”
张榆转过头,对王平说:“和我到书房里来。”
张榆虽然板着脸,看上去是生气的样子,但是张榆还是很有耐心的问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张榆也就放心了。等张榆和王平从书房出来准备吃饭的时候,张吴氏还没有吃饭,在等着张榆和王平。
王平心里过意不去,因为等着自己,大表哥、大表嫂、良哥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凉了。
原来张榆看着王平在书房里一笔一划的抄完《弟子规》,才从书房出来的,这时候,饭菜摆在桌子上就凉了。
王平不好意思地对张吴氏说,“大表嫂,今天因为我做错了事,耽误你吃饭了,真不好意思。”
张吴氏把筷子递给王平,“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过我可没有因为你耽误吃饭。”
良哥等到现在也饿了,自己拿着小勺,一口接着一口得吃白粥。
☆、第一百零八章
王成在吃晚饭的时候,问绣儿,“王平这么长时间没有回来,被子晒好了吗?”王平的被子一个月没有人盖,王成担心被子潮了,王平回来以后盖着不舒服。
绣儿淡定的开口:“被子昨天就晒了,等着你提醒黄花菜都凉了。”绣儿是看着昨天的太阳很足就把王平的被子拎出来晒了,绣儿想万一今后的两天天气不好,被子就没法晒了,提前晒上一两天,也是挺不错的。
王安和王康现在大了,觉不如七八个月的时候多了,现在王安和王康都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饭桌子上的吃食。王安和王康也想吃。不过王安和王康这次不敢,在炕上往下爬了。
就是因为今天早上的时候,王安想趁绣儿不注意,偷偷摸摸地往下爬,在炕上掉下来,摔的头顶上都起了一个大包。王安当时疼的大哭一场。其实小孩子也懂得吃一堑长一智,就是现在,王安和王康心里再多么想着下来,王成和绣儿不抱他俩下去,最起码今天两个小家伙是不敢自己往下爬的。
绣儿和王成在饭桌上,眼睛也是离不开炕上的王安和王康小哥俩,也是担心王安和王康从炕上摔下来。今天上午的时候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在抗边上围着的枕头,已经阻止不了王安和王康向前爬行的步子。
王成其实更想把王安和王康从炕上抱下来,但是绣儿不同意,“抱他俩下来,还不够他俩的小肉爪子忙活的,怎么吃饭?”
绣儿抱着王安和王康吃过饭,可是王安和王康的小手奋力的抓桌子上的饭菜,弄得桌子上特别的乱,绣儿从哪里开始就不再抱着王安和王康在桌子上吃饭了。换句话说,王安和王康上桌上吃饭的权利就这样被绣儿无情的剥夺了。
即使现在看见王安和王康的眼神无辜、可怜,绣儿还是没有心软,不过绣儿吃饭的速度加快了,对王成说,“赶紧吃饭,不然,王安和王康自己又要从炕上往下爬了,你说,咱都喂饱他俩了,怎么还要下来。”
王成眼见王安和王康又爬到炕沿儿上了,立即站起来,向炕上走去,“你先吃着,我看着他俩,一会儿我再吃。”
绣儿也看见王安和王康在炕沿儿上了,嘴里说着,“行,行,行,那我赶紧吃,一会儿再我看着他俩。”心里却想,这两个小家伙怎么不长记性,上午刚刚挨摔,特别是王安头脑上的大包还没有下去,怎么还往炕沿儿上凑。绣儿心里叹口气,难道就是因为小,不懂事所以也不记事。绣儿心里想着这事,但是也不耽搁吃饭。
绣儿不快点儿吃饭,等王成再吃饭的时候,菜就凉了。
王可海现在也不住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了,王张氏走了,王可海自己住在院子里,越来越觉得孤寂。一个人,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就想起王张氏来。王可海就决定去儿子家里住,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儿子家里热热闹闹的。
人到老就是想要子孙满堂,王可海现在隐隐约约地后悔,早些年的时候,就不该分家。即使树大分枝大分家,但是现在他活着就该在一起生活。自己当时不应该为了少操心,把儿子都从家里分出去。
王可海即使老了,但是也没有老糊涂,他还不至于因为自己有些后悔,自己在世就叫儿子们分家,也不会叫儿子们在重新聚在一起生活。王可海知道,在一起生活,这么多的人,甚至都有了孙媳妇、重孙子,重新磨合,矛盾会不是一般的大。
王可海自己后悔了,就不想交儿子们走他的老路,简而言之,就是不叫他的儿子给他(王可海)的孙子再分家。
王可海想要去儿子家里住,王春刚、王夏刚和王秋刚兄弟三个,还有他们各自的媳妇,就没有不高兴的。要知道,现在王可海从王张氏走了以后还自己住在一边,村里早就有了风言风语,说是他们不孝竟然叫父别居。
王可海愿意来儿子家里住,王春刚等人就认为已经很好了,至于去哪家住,他们不强求,万一惹得王可海不高兴了,又自己在老宅子里住,就不好了。老小孩老小孩,谁知道会不会像孩子似的,想起什么来就去做什么。
总之,现在王可海是在他家热惹不起的存在。
王可海透露出想去儿子家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张榆不止一次地听孟先生讲过,“你表弟是读书的苗子。”
张榆问,“怎么弄的?”张榆只是在关心王平。
王平却认为张榆这是叫自己要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王平嘴快的说到,“大表哥,我知道错了。”
张榆这才明白,王平这是做错事了。张榆作为兄弟中的老大,还是很有大哥范的,在加上现在是一个教书先生,就很容易的教训起王平来了。
张榆的脸一板,“说说你哪里错了?”
张吴氏就在旁边劝张榆,“有话好好说,王平现在还小。”
张榆不喜欢在管孩子的时候,有人帮孩子撑腰。当然了现在的孩子指的就是王平,张榆认为他啊姑绣儿把王平交到他手里。他就有责任好好管教王平,不至于叫王平犯错误。
张榆家里有一间屋里,单独的辟出来做了张榆的书房。张榆对张吴氏说:“你和良哥先吃。”
张榆转过头,对王平说:“和我到书房里来。”
张榆虽然板着脸,看上去是生气的样子,但是张榆还是很有耐心的问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张榆也就放心了。等张榆和王平从书房出来准备吃饭的时候,张吴氏还没有吃饭,在等着张榆和王平。
王平心里过意不去,因为等着自己,大表哥、大表嫂、良哥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凉了。
原来张榆看着王平在书房里一笔一划的抄完《弟子规》,才从书房出来的,这时候,饭菜摆在桌子上就凉了。
王平不好意思地对张吴氏说,“大表嫂,今天因为我做错了事,耽误你吃饭了,真不好意思。”
张吴氏把筷子递给王平,“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过我可没有因为你耽误吃饭。”
良哥等到现在也饿了,自己拿着小勺,一口接着一口得吃白粥。
☆、第一百零八章
王成在吃晚饭的时候,问绣儿,“王平这么长时间没有回来,被子晒好了吗?”王平的被子一个月没有人盖,王成担心被子潮了,王平回来以后盖着不舒服。
绣儿淡定的开口:“被子昨天就晒了,等着你提醒黄花菜都凉了。”绣儿是看着昨天的太阳很足就把王平的被子拎出来晒了,绣儿想万一今后的两天天气不好,被子就没法晒了,提前晒上一两天,也是挺不错的。
王安和王康现在大了,觉不如七八个月的时候多了,现在王安和王康都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饭桌子上的吃食。王安和王康也想吃。不过王安和王康这次不敢,在炕上往下爬了。
就是因为今天早上的时候,王安想趁绣儿不注意,偷偷摸摸地往下爬,在炕上掉下来,摔的头顶上都起了一个大包。王安当时疼的大哭一场。其实小孩子也懂得吃一堑长一智,就是现在,王安和王康心里再多么想着下来,王成和绣儿不抱他俩下去,最起码今天两个小家伙是不敢自己往下爬的。
绣儿和王成在饭桌上,眼睛也是离不开炕上的王安和王康小哥俩,也是担心王安和王康从炕上摔下来。今天上午的时候就是一个例子,现在在抗边上围着的枕头,已经阻止不了王安和王康向前爬行的步子。
王成其实更想把王安和王康从炕上抱下来,但是绣儿不同意,“抱他俩下来,还不够他俩的小肉爪子忙活的,怎么吃饭?”
绣儿抱着王安和王康吃过饭,可是王安和王康的小手奋力的抓桌子上的饭菜,弄得桌子上特别的乱,绣儿从哪里开始就不再抱着王安和王康在桌子上吃饭了。换句话说,王安和王康上桌上吃饭的权利就这样被绣儿无情的剥夺了。
即使现在看见王安和王康的眼神无辜、可怜,绣儿还是没有心软,不过绣儿吃饭的速度加快了,对王成说,“赶紧吃饭,不然,王安和王康自己又要从炕上往下爬了,你说,咱都喂饱他俩了,怎么还要下来。”
王成眼见王安和王康又爬到炕沿儿上了,立即站起来,向炕上走去,“你先吃着,我看着他俩,一会儿我再吃。”
绣儿也看见王安和王康在炕沿儿上了,嘴里说着,“行,行,行,那我赶紧吃,一会儿再我看着他俩。”心里却想,这两个小家伙怎么不长记性,上午刚刚挨摔,特别是王安头脑上的大包还没有下去,怎么还往炕沿儿上凑。绣儿心里叹口气,难道就是因为小,不懂事所以也不记事。绣儿心里想着这事,但是也不耽搁吃饭。
绣儿不快点儿吃饭,等王成再吃饭的时候,菜就凉了。
王可海现在也不住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了,王张氏走了,王可海自己住在院子里,越来越觉得孤寂。一个人,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总是不知不觉地就想起王张氏来。王可海就决定去儿子家里住,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儿子家里热热闹闹的。
人到老就是想要子孙满堂,王可海现在隐隐约约地后悔,早些年的时候,就不该分家。即使树大分枝大分家,但是现在他活着就该在一起生活。自己当时不应该为了少操心,把儿子都从家里分出去。
王可海即使老了,但是也没有老糊涂,他还不至于因为自己有些后悔,自己在世就叫儿子们分家,也不会叫儿子们在重新聚在一起生活。王可海知道,在一起生活,这么多的人,甚至都有了孙媳妇、重孙子,重新磨合,矛盾会不是一般的大。
王可海自己后悔了,就不想交儿子们走他的老路,简而言之,就是不叫他的儿子给他(王可海)的孙子再分家。
王可海想要去儿子家里住,王春刚、王夏刚和王秋刚兄弟三个,还有他们各自的媳妇,就没有不高兴的。要知道,现在王可海从王张氏走了以后还自己住在一边,村里早就有了风言风语,说是他们不孝竟然叫父别居。
王可海愿意来儿子家里住,王春刚等人就认为已经很好了,至于去哪家住,他们不强求,万一惹得王可海不高兴了,又自己在老宅子里住,就不好了。老小孩老小孩,谁知道会不会像孩子似的,想起什么来就去做什么。
总之,现在王可海是在他家热惹不起的存在。
王可海透露出想去儿子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