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法-伽森狄章节目录 > 译者序

译者序(2/2)

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法-伽森狄作者: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法-伽森狄 2017-04-13 12:13
几点:1.从完满性上并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人们加之于上帝身上的那些完满性实际上都是从某些人和东西上所观察到的一些优点而集于一身的;2.即使肯定了这些完满性也不能由之而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并不是有了完满性就必然有存在性,而是有了存在性,完满性才存在;3.从“无限”的慨念也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无限”是从“有限”推论出来的,它只是“有限”的否定词,并没有一个“无限的实体”。因此他结论说,上帝的观念并不是天赋的,它一部分是人们从感官接受来的(比如听别人讲的),一部分是人们捏造的。关于上帝存在的问题是伽森狄给神学和经院哲学最严重的打击。

    关于认识论问题,伽森狄强调感官知觉,反对天赋观念说,认为先有感性知识,后有理性知识。事物必须是首先落于我们的感官,被看见、摸到或听别人说过,然后我们才能有事物的观念(概念)。不是先有一般,而是先有特殊。一般是由许许多多特殊经过抽象和概括而得出来的。比如,是看到了许多人都有理性之后才做出“一切人都有理性”这个命题的。

    伽森狄反对把感觉视为错误的来源。他认为表象永远是真实的,“即使理性告诉我们不要去相信的东西”(比如一根棍子半截插在水里看起来是弯的),也“并不能去掉现象的属实性”。感官不过是如实地把影像按照“当时感官、对象、环境等情况而必然地应该对它[感官]

    表象的那样提供出来”。因此错误并不来自感觉,而是来自判断。伽森狄强调感觉并不等于他轻视理性的作用,因为他说:“为了检查和改正我们自己的判断,......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心灵[指理性]运用到更清楚的认识上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随之而来的就一定会是一种更好的、更可靠的判断。”所谓“更清楚的认识”,是由反复、全面的观察而来,比如感性的太阳是较小的,而理性的太阳比地球大一百多万倍,这就要考虑到“理性的经验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距离我们远的时候就比距离我们近的时候显得小”。

    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伽森狄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这种精神本身就是唯物主义的,而且也就是这种精神使伽森狄成为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他不止一次地批评笛卡尔不实事求是。比如在笛卡尔普遍怀疑之后,伽森狄就指责他说:“你因此就真能使你自己相信你决不是醒着,而你眼前所有的和所发生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的、骗人的吗?......对事情直截了当、老老实实、实事求是地加以说明,而不是像人们将会反对你的那样,借助于装腔做势,捏造那些幻觉,追求那些拐弯抹角、稀奇古怪的东西,岂不是更适合于一个哲学家的坦率精神,更适合于追求真理的热诚态度吗?”又如“如果你还不相信有地,有天,有星辰,那么请问为什么你在地上走?为什么你拾头看太阳?为什么你靠近火炉取暖?为什么你吃饭来解饿?为什么你转动舌头说话?为什么你手里拿笔来给我们写你的思想?当然,这些事情很可能是说出来的,或者是巧妙地捏造的,不过人们费不了多少事就可以揭穿这种欺骗;既然你不可能真地怀疑这些事物的存在,你不可能不是很清楚地知道它们存在于你之外,那么就让我们严肃地、老老实实地对待这些事物,让我们习惯于按照事物是什么样就把它们说成什么样吧。”这真是对一切唯心主义的一针见血的、最有力的、再尖锐不过的揭露和驳斥了!

    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他的唯物主义还是不彻底的,甚至有些地方是不科学的,而在论证上仍然是形而上学的。比如,他把事物的产生和消灭只是机械地归结为原子的聚合和消散,看不到它的辩证的发展过程;他虽然否认灵魂(意识)不灭,否认它是一种独立于物质的单独实体,但他不是把它视为第二性的、由物质派生出来的东西,而是把它视为本身就是一种有广延的物质,而且也和**一样需要摄取营养以维持生存;他虽然也主张物体和运动是分不开的,但是他所看到的运动只是机械的、空间的运动,不认识事物内部的发展变化,当然更不认识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它的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不过,把这些都拿来要求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很软弱、科学还不十分发达的十七世纪初期的一个唯物主义者,那是不切合实际的。然而伽森狄最大的缺点还在于他的软弱性,在于他向天主教神学的妥协、调和,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他想“把自己的天主教徒的良心和自己的异端的知识,把伊壁鸠鲁和教会”调和起来,这种调和“当然是无益的劳动”。[2]这种调和模糊了他同神学和经院哲学对抗的锋芒,它给人一种印象,似乎他攻击的目标不是神学和经院哲学,而只是为天主教会所不能同意的笛卡尔的形而上学,这就使他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给予当时的官方哲学和神学的震动不是很大,而只是在他去世很久以后,到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波澜壮阔地出现时,才对他的哲学做了充分的估计。他的哲学是法国唯物主义的宝贵遗产。

    译者

    1963年2月

    [1]

    《神圣家族》,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版第二卷,第161页。

    [2]

    见《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著作选集》,俄文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