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章节目录 > 清(4)

清(4)(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朗、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以及内大臣一起上疏,历数多尔衮的罪状:独擅威权,违背誓言,肆意乱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都同皇帝一样。又妄称太宗皇太极照兄弟排行次序,本不应立为皇帝(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个儿子),以及逼死豪格,把自己的生母配享太庙等等。顺治顺水推舟,下诏削去多尔衮的爵位,撤去庙享,籍没其财产。多尔衮没有儿子,他死后以豫亲王多锋的儿子多尔博为嗣子,袭亲王爵。俸银是诸王的三倍,还特别被恩准留护卫八十员。可说是恩宠已极。现在则父诏令多尔博仍归其原宗,停止袭爵,其余享用当然也都剥夺了。

    顺治十二年,有两个不识时务的官员,一个是吏科副理事官彭长庚,一个是一等精奇尼哈番许尔安,斗胆上疏为多尔衮歌功颂德,请求恢复其爵号。结果几乎送命,总算顺治宽免,下旨流放宁古塔。

    后来,直到乾隆接位,才下诏为多尔衮平反昭雪。乾隆诏书中特别为多尔衮辨明所谓“谋逆”之冤,说“王果萌异志,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当时没有谋叛,却于死后用龙袍作为叛逆的证据,这是没有道理的。乾隆诏书还引用清朝实录中的记载:多尔衮对诸大臣说,皇太极宾天后,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这二人是多尔衮的同母兄弟)跪请他继位,他誓死不从,说要是这样,我就自杀。看来,关于多尔衮企图谋位的话,确乎不是事实。

    据传说,顺治之所以要治多尔衮的罪,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顺治的母亲孝庄皇后,即当时的皇太后与多尔衮一直有私情,后来干脆“下嫁”给了多尔衮。顺治懂事后,深以为耻,所以下决心治多尔衮的罪。还有传说,“下嫁”一事由老臣范文程出面主持,上了一道奇而又奇的奏议,说是皇父摄政王新赋悼亡,皇太后又独居寡偶,宜请皇父皇母,合宫同居,以尽孝思云云。内阁也以顺治的名义发了一道上谕:“佥谓父母不宜异居,宜同宫以便定省。”这样的奇事据说清实录中本有记载,是乾隆帝听了纪昀的话,才下令删去的。当然,这类传闻,查无实据,只可存疑而已。

    (取材自《清史稿·本纪·世祖》、《清史稿·本纪·高宗》、《清史稿·多尔衮》)

    15.严惩贪官

    顺治帝亲政后,十分希望建立一个廉洁的、有效率的政府机构,来加强统治和稳定社会秩序。因此,他重视对吏治的整顿,认为“朝廷治国安民,首在严惩贪官”。他亲政不久,在短短的三天之内,接连给吏部下了四道谕旨,斥责各级官员刻剥民财,贪污成风。同时,派出权力很大的监察御史巡视各地,要他们对不公不法、蒙蔽专擅、纵兵害民的总督、巡抚和总兵进行揭发检举。

    顺治十二年,顺治命监察御史顾仁等巡视地方。在顾仁行前,顺治两次召见顾仁,谆谆告诫:到了地方,必须洁己率属,奠安民生,若不法受贿,即使赃数不多,定行正法。可是,顾仁辜负了顺治的一片期望。没有多久,吏部书吏章冕在宫门外自刎,以死来检举揭发顾仁违背旨意、贪赃枉法、陷害无辜的罪行。顺治闻讯,大为震惊。他亲自同内大臣、大学士一起,多次审问顾仁。审问结果,章冕所检举揭发的完全属实。顺治对此极为生气。以往,他对臣僚主张“以宽为治”,对贪官的处置一般还比较轻,他曾常常感叹朱元璋“诛戮大臣为太过”。顾仁这件事情,使顺治改变了看法,认为“太宽亦不可”。他亲自下旨杀了顾仁,还对过去推举顾仁的一些官员分别降调,以儆贪风;并严令此后凡官员犯赃十两、衙役犯赃一两以上者流徒,赃重者斩绞。这样,惩治了一批贪官污吏。

    几年以后,凤阳巡抚林起龙向顺治上疏,认为立法过重,往往使贪官畏法,抵死不招,委婉地请求放宽政策。顺治批示:“与其畏法不招,何若使其畏法不贪。朕明知立法既严,于贪官蠹吏有所不便,必怀怨心,但轸念生民,即为贪蠹所怨,亦不遑恤。若不如此,贪风何由止息,小民何日安生。”这一批示,明确表示了他严惩贪赃枉法之徒的坚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