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16)(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对你有成见,我念你孤立,恐为所伤,所以不想因你的建议而罢官吏养马,今天有另外的理由了。”于是明仁宗拿出陕西按察使陈智言养马不便的奏章,让杨士奇以此为据起草一个诏令颁行。杨士奇顿首感谢明仁宗的恩德。
不久,又有人上书颂国家太平,明仁宗示之于诸大臣,都以为很好。独有杨士奇奏道:“陛下虽泽被天下,然国家的创伤尚未全愈,还有许多到处流浪不定的人,老百姓的温饱尚未解决。还需要休养生息数年,才谈得到国家太平。”明仁宗道:“杨士奇的话说得对,现在尚不是庆颂天下太平的时候。”明仁宗转身对蹇义等人说:“我待你们一向很诚意,也希望你们经常就朝政提出建议,惟士奇曾五次上奏章,而你们皆无一言。难道朝廷没有什么可以匡正的地方,天下真的太平了么?”诸臣听了明仁宗的话,都感到很惭愧。
这年四月,明仁宗赐杨士奇玺书道:“过去朕监国时,卿侍左右,同心同德,徇国忘身,屡历艰难。朕嗣位以来,卿常有好的建议入告,忠贞不二。兹创制‘杨贞一印’赐卿,但望能保持这个荣誉。”
杨士奇后来修《太宗实录》,与黄淮、金幼孜、杨溥同为总裁官。明仁宗病危时,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让杨士奇起草诏书召太子,足见明仁宗是多么器重杨士奇。
(取材自《明史·杨士奇》)
53.兵临城下
宣德元年春正月,汉王朱高煦派人向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献元宵灯。有臣僚提醒明宣宗道:“汉府以进献为名,其实是来窥瞰朝廷虚实的,要特别警惕。”明宣宗道:“我还是以诚相待的好。”并写了一封书,答谢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意图由来已久。朱高煦是明成祖的第二个儿子,明仁宗的弟弟。明仁宗当太子时,性仁厚,笃好经史,但体弱多病。而高煦却长七尺余,两腋肌肉像龙鳞似的,善于骑马打仗却不肯学习经史。明成祖出征时,朱高煦便跟在左右,屡建战功。明成祖曾对他说过:“我老矣,你要努力,太子又多病。”朱高煦明白明成祖是十分器重自己的。
当时正值立太子和建藩府,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同朱高煦有交情,时时称朱高煦为二殿下。明成祖听了很不高兴,便道:“世子高炽居守功劳也很大,建储的事以嫡长为准,且高炽是太祖所立,你们不要随便乱说。”
于是便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地为云南,封朱高燧为赵王,藩地为彰德。朱高煦怏怏不肯去,道:“我有什么罪,斥我万里之远。”明成祖听了很不高兴,太子在旁劝解,明成祖才同意朱高煦暂留京师。后来又改封朱高煦藩地为青州。朱高煦在青州横行不法,私自招募军士三千余人,纵容卫士在城内外劫掠,还随意杀人。
明成祖听闻这些事,把朱高煦召来,褫其衣冠,缚在西华门内,准备治罪。太子朱高炽竭力说情,明成祖才息了怒,把朱高煦安置在山东乐安州。明成祖对太子朱高炽道:“我是为你考虑,不得不割高煦的,你倒是要养虎祸害自己呀!乐安离北京很近,他若有变,朝发夕就可擒。”朱高煦到了乐安,埋下了谋反的念头。
明仁宗登位以后,赐朱高煦较其他府更厚。朱高煦有什么请求,明仁宗总是同意。要骆驼,便给四十匹,要马,便给一百二十匹,要袍服,又满足他。所以,明仁宗登位一年驾崩,朱高煦竞没有谋反的动作。
明宣宗登位的第二年七月,朱高煦上奏言利国安民四事。明宣宗对侍臣说:“永乐中,皇祖常对皇考和我说,此叔有异心,宜防备。然皇帝待他极厚。如今日所言,果然有诚意,是旧心改了,应答应他。”于是还写了一封信答谢朱高煦。
八月,高煦觉得时机成熟,命大儿子朱瞻垣居守乐安,命其他四个儿子各监一军,自己率中军,准备先攻下济南后再攻打北京。同时暗地派手下枚青潜往京城,约英国公张辅内应。不料,张辅是忠于明宣宗的,夜里把枚青缚了来见明宣宗。
明宣宗派遣中官侯太带了信去见朱高煦。明宣宗在信上说:“昨枚青来,言叔要谋反,我不相信。皇考至亲唯二叔,我所赖亦唯二叔。枚青要离间我们的关系,现在谣言很多,我不得不防,唯叔鉴之。”
不久,又有人上书颂国家太平,明仁宗示之于诸大臣,都以为很好。独有杨士奇奏道:“陛下虽泽被天下,然国家的创伤尚未全愈,还有许多到处流浪不定的人,老百姓的温饱尚未解决。还需要休养生息数年,才谈得到国家太平。”明仁宗道:“杨士奇的话说得对,现在尚不是庆颂天下太平的时候。”明仁宗转身对蹇义等人说:“我待你们一向很诚意,也希望你们经常就朝政提出建议,惟士奇曾五次上奏章,而你们皆无一言。难道朝廷没有什么可以匡正的地方,天下真的太平了么?”诸臣听了明仁宗的话,都感到很惭愧。
这年四月,明仁宗赐杨士奇玺书道:“过去朕监国时,卿侍左右,同心同德,徇国忘身,屡历艰难。朕嗣位以来,卿常有好的建议入告,忠贞不二。兹创制‘杨贞一印’赐卿,但望能保持这个荣誉。”
杨士奇后来修《太宗实录》,与黄淮、金幼孜、杨溥同为总裁官。明仁宗病危时,召杨士奇与蹇义、黄淮、杨荣到思善门,让杨士奇起草诏书召太子,足见明仁宗是多么器重杨士奇。
(取材自《明史·杨士奇》)
53.兵临城下
宣德元年春正月,汉王朱高煦派人向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献元宵灯。有臣僚提醒明宣宗道:“汉府以进献为名,其实是来窥瞰朝廷虚实的,要特别警惕。”明宣宗道:“我还是以诚相待的好。”并写了一封书,答谢汉王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意图由来已久。朱高煦是明成祖的第二个儿子,明仁宗的弟弟。明仁宗当太子时,性仁厚,笃好经史,但体弱多病。而高煦却长七尺余,两腋肌肉像龙鳞似的,善于骑马打仗却不肯学习经史。明成祖出征时,朱高煦便跟在左右,屡建战功。明成祖曾对他说过:“我老矣,你要努力,太子又多病。”朱高煦明白明成祖是十分器重自己的。
当时正值立太子和建藩府,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同朱高煦有交情,时时称朱高煦为二殿下。明成祖听了很不高兴,便道:“世子高炽居守功劳也很大,建储的事以嫡长为准,且高炽是太祖所立,你们不要随便乱说。”
于是便立朱高炽为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藩地为云南,封朱高燧为赵王,藩地为彰德。朱高煦怏怏不肯去,道:“我有什么罪,斥我万里之远。”明成祖听了很不高兴,太子在旁劝解,明成祖才同意朱高煦暂留京师。后来又改封朱高煦藩地为青州。朱高煦在青州横行不法,私自招募军士三千余人,纵容卫士在城内外劫掠,还随意杀人。
明成祖听闻这些事,把朱高煦召来,褫其衣冠,缚在西华门内,准备治罪。太子朱高炽竭力说情,明成祖才息了怒,把朱高煦安置在山东乐安州。明成祖对太子朱高炽道:“我是为你考虑,不得不割高煦的,你倒是要养虎祸害自己呀!乐安离北京很近,他若有变,朝发夕就可擒。”朱高煦到了乐安,埋下了谋反的念头。
明仁宗登位以后,赐朱高煦较其他府更厚。朱高煦有什么请求,明仁宗总是同意。要骆驼,便给四十匹,要马,便给一百二十匹,要袍服,又满足他。所以,明仁宗登位一年驾崩,朱高煦竞没有谋反的动作。
明宣宗登位的第二年七月,朱高煦上奏言利国安民四事。明宣宗对侍臣说:“永乐中,皇祖常对皇考和我说,此叔有异心,宜防备。然皇帝待他极厚。如今日所言,果然有诚意,是旧心改了,应答应他。”于是还写了一封信答谢朱高煦。
八月,高煦觉得时机成熟,命大儿子朱瞻垣居守乐安,命其他四个儿子各监一军,自己率中军,准备先攻下济南后再攻打北京。同时暗地派手下枚青潜往京城,约英国公张辅内应。不料,张辅是忠于明宣宗的,夜里把枚青缚了来见明宣宗。
明宣宗派遣中官侯太带了信去见朱高煦。明宣宗在信上说:“昨枚青来,言叔要谋反,我不相信。皇考至亲唯二叔,我所赖亦唯二叔。枚青要离间我们的关系,现在谣言很多,我不得不防,唯叔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