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章节目录 > 宋辽金(6)

宋辽金(6)(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俊。朕因为廷美的缘故,令廷俊在我左右,不料廷俊尽泄宫中事给廷美。(太平兴国)七年三月,西池水心殿建成,桥梁夫备,朕想泛舟其上。廷美得消息后与左右商量,要等朕去游玩时,加害于朕。这次阴谋未能成功后,廷美又诈称有病,想等朕亲临探病时再加害于朕。有人向朕报告了廷美的阴谋。朕此时若命令有关部门追问,则廷美罪不容诛。朕为了不暴扬廷美之恶,只能不加追问。等到廷美和宰相卢多逊私下交通往来的事揭发出来,也只是令他居守西京。但廷美还是不悔过,更加怨恨朕,常出不逊之语,朕这才命令他迁到房陵。朕对廷美,可以说对得起他了,”宋太宗话未说完,群臣都感动了。李昉说:“廷美悖逆,天下共闻。不过西池一事,乃宫禁中之事,若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何由知之。”后人也有认为,宋太宗逼死了其弟赵廷美,才故意这样讲的。宋太宗讲的这一切,是真是假,确实我们今天也真个无法判断了。

    此后,宋太宗就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了。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祖》、《宋史·本纪·太宗》、《宋史·后妃上》、《宋史·宗室一》、《宋史·赵普》、《宋史·王继思》、《续资治通鉴·宋纪八·太祖开宝九年》、《宋史纪事本末·金匮之盟》)

    12.《太平御览》书名的由来

    宋太祖爱读史书。他甚至提出,要所有武将,全部大量读书,以学会治理国家的道理。宋太宗也是从小就喜欢读古书,即皇帝位后,更是锐意文史,手不释卷。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是打天下的武将出身,当了皇帝后,转而攻读史书,正是体现《史记》中所说的“马上得天下,岂能马上治之”的道理。

    宋初国家史馆藏书万余卷,后来削平诸国,把各国藏书集中到京师,宋太宗又下诏,百姓献书有赏,由此共有藏书八万卷,集中于史馆、昭文馆、集贤院,通称三馆。三馆早在梁代就已建立,房屋卑陋,地近闹市。宋太宗即位后,亲自到三馆看藏书,说:“三馆如此简陋,如何接待天下贤俊之士啊!”于是下诏另修新馆,到太平兴国三年,新馆落成,赐名崇文院。院中有昭文书库、集贤书库、史馆书库等共六库。早在太平兴国二年,宋太宗就下诏李昉、扈蒙、徐铉、张洎等儒臣,利用这些藏书,编类书一千卷,书名《太平总类》;文章一千卷,书名《文苑精华》;小说一千卷,书名《太平广记》;医方一千卷,书名《神医普救》。各书因为多是编于太平兴国年间,所以大都冠以“太平”二字。这些书整理了宋初的皇室藏书,保存了宋以前的大量书籍资料。后来这些藏书散失,许多历史典籍就靠他们编的这批书保存下来。这是一件有功后世的事情。

    《太平总类》于太平兴国八年编成。书成后,宋太宗对宰相说:“史馆所修的《太平总类》,从今日起每日进三卷给朕,朕当亲览。”宰相宋琪说:“陛下好古不倦,以读书为乐,这自然是好事。但是一天看三卷书,恐怕太伤精神了。”宋太宗说:“朕性喜读书,开卷有益。每见前代兴废,则以为鉴戒。此书不过千卷,朕准备每天读三卷,一年读完。这样想来,好学之士读万卷书,亦不为难。大凡读书,要自己性有所好,若不好读书的人,要他读也读不进。昨日我从巳时读书直到申时,有鹳飞上殿砌,一直到朕读完书才飞走。”左右大臣都说:“过去汉代大儒杨震讲学,有鹳鸟衔鱣鱼坠于堂下,陛下读书如此,有类古人了。”

    此后,宋太宗果然每日读《太平总类》三卷,从不间断。如有哪一天事情太多而未能读满三卷,则一定在以后有空时补上。宋太宗一年读完《太平总类》,便赐此书改名为《太平御览》。

    宋太宗从《太平御览》中读了大量史事,经常和群臣讨论历史上的帝王得失。大臣苏易简说:“皇上披阅旧史,安危治乱,尽在皇上考虑之中。此乃社稷无穷之福。”

    (取材自《宋史·艺文志》、《宋史·本纪·太宗》、《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太平兴国二年》、《续资治通鉴·宋纪十二·太平兴国八年》、《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