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3)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宋辽金(3)
但是,宋太祖其实并没有完全死心。开宝二年,北汉政权内部大臣出现离心离德的情况,宋太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亲征北汉,结果还是功败垂成,北汉都城太原眼看快要打下了,但是辽国出兵援助北汉后,宋太祖不得不班师回朝。此后,宋太祖就真正打消征伐北汉的念头,而是集中精力平定南方各个割据政权。直到十年以后的宋太宗(976-997)太平兴国四年,宋朝国力已强,辽国被迫处于防守地位时,这才消灭下北汉。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祖》、《宋史·本纪·太宗》、《宋史·赵普》、《宋史·世家·北汉刘氏》、《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
4.决水灌太原
开宝二年宋太祖征北汉时,用过决水灌城的方案。
原来,宋太祖兵围太原城后,一时不能攻克,准备增兵攻城。左神武军陈承昭说:“陛下自有数千万兵在左右,为何不用?”宋太祖一时没有听懂,陈承昭便以马鞭指向汾水,宋太祖一看就懂了,于是大笑,便叫陈承昭负责决汾水灌太原城的事情。陈承昭早年在南唐曾当过水军指挥官,宋太祖登基后,曾要他主持开惠民、五丈两河,以利京都的水上运输;又命他凿池于朱明门外,专门带数千士兵练习水战,可以算得上是宋初的一个水利专家。这次打仗中,他的水利知识终于发挥了作用。太原南城一度被汾水所陷,水越汇越急,将太原外城穿了个缺口,一直灌入城中,宋太祖听到消息后,亲自到长堤上去观看。只见汾水逐渐把缺口冲大,太原城中守兵急忙出来堵缺口,宋太祖下令从堤上用箭射那些堵缺口的守兵。一时箭如雨下,使得太原守兵不能及时堵住缺口。城内于是用大批积草挡在决口处,由于箭的力量穿不透积草,堵缺口的守兵便在积草后面施工,这才堵住缺口,给北汉等待辽国救援,赢得了时间。
辽兵强援一到,宋太祖知道不能立时攻下太原城,又见士卒大多水土不服,遂退兵。待到宋太祖退兵后,北汉引去城下的水,这才发现,由于长久浸在水中,太原城墙已被水侵得到处塌陷,因为塌陷部分没在水下,宋军没有发现。整个战事过程,辽国使者韩知范始终在太原城中,他感叹地说:“宋军只知道引水灌城,却不知道退水攻城,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如果早一点退水,这样一个已经被水浸得破破烂烂的城墙,到处为攻城提供方便,根本就没有办法守啊!”
历史上有许多在战争中利用水势的例子,这个决水攻太原城的事情,也是值得一提的。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祖》、《宋史·陈承昭》、《宋史·世家·北汉刘氏》、《续资治通鉴·宋纪五·太祖开宝二年》)
5.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进攻北汉都城太原无功后,宋太祖终于死心塌地实行赵普的方案,先削平南方诸国。南方诸国中,后蜀已灭于进军北汉之前,南汉一直不肯臣服于宋,于是宋太祖于开宝三年出兵,开宝四年,灭南汉。这样,南方只剩下吴越、南唐两个国家,两个国家早都臣服于宋,自居为宋的附属国,一时间显得师出无名。
宋初和南唐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这要从头说起。宋太祖初即位时,南唐皇帝李景立即遣使贡绢二万匹、银万两,以示祝贺。以后不断进贡金银土产。建隆元年十一月,南唐小臣杜著,伪装成商人,来投奔于宋;又南唐彭泽令薛良因事贬官,也投奔于宋,并且献上《平南策》,提出如何消灭南唐的方案。宋太祖以杜、薛二人为人臣不忠的理由,下令斩杜著,将薛良充军,表现了对南唐政权十分友好的态度。
建隆二年,南唐国主李景死,其子李煜即位,对宋太祖更为恭顺,上表称臣,并且贡献大量金器、银器、绸缎等。南汉不愿臣服于宋,李煜还根据宋太祖的意图,写了一封长信送给南汉国主刘钣,劝他臣服。虽然这封信没有起作用,但李煜对宋朝的恭顺臣服态度,则可以清楚的看出来。
南汉被消灭后,李煜很是恐慌,于是上表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又上表再三要求宋太祖下诏时直呼他的名字,以示谦恭。李煜在国内又把官吏都降下一级。例如中书、门下省改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将南唐原先所封的诸王一律降称为公,如此等等,表示自己只敢以诸侯的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但是,宋太祖其实并没有完全死心。开宝二年,北汉政权内部大臣出现离心离德的情况,宋太祖觉得这是个好机会,于是亲征北汉,结果还是功败垂成,北汉都城太原眼看快要打下了,但是辽国出兵援助北汉后,宋太祖不得不班师回朝。此后,宋太祖就真正打消征伐北汉的念头,而是集中精力平定南方各个割据政权。直到十年以后的宋太宗(976-997)太平兴国四年,宋朝国力已强,辽国被迫处于防守地位时,这才消灭下北汉。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祖》、《宋史·本纪·太宗》、《宋史·赵普》、《宋史·世家·北汉刘氏》、《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
4.决水灌太原
开宝二年宋太祖征北汉时,用过决水灌城的方案。
原来,宋太祖兵围太原城后,一时不能攻克,准备增兵攻城。左神武军陈承昭说:“陛下自有数千万兵在左右,为何不用?”宋太祖一时没有听懂,陈承昭便以马鞭指向汾水,宋太祖一看就懂了,于是大笑,便叫陈承昭负责决汾水灌太原城的事情。陈承昭早年在南唐曾当过水军指挥官,宋太祖登基后,曾要他主持开惠民、五丈两河,以利京都的水上运输;又命他凿池于朱明门外,专门带数千士兵练习水战,可以算得上是宋初的一个水利专家。这次打仗中,他的水利知识终于发挥了作用。太原南城一度被汾水所陷,水越汇越急,将太原外城穿了个缺口,一直灌入城中,宋太祖听到消息后,亲自到长堤上去观看。只见汾水逐渐把缺口冲大,太原城中守兵急忙出来堵缺口,宋太祖下令从堤上用箭射那些堵缺口的守兵。一时箭如雨下,使得太原守兵不能及时堵住缺口。城内于是用大批积草挡在决口处,由于箭的力量穿不透积草,堵缺口的守兵便在积草后面施工,这才堵住缺口,给北汉等待辽国救援,赢得了时间。
辽兵强援一到,宋太祖知道不能立时攻下太原城,又见士卒大多水土不服,遂退兵。待到宋太祖退兵后,北汉引去城下的水,这才发现,由于长久浸在水中,太原城墙已被水侵得到处塌陷,因为塌陷部分没在水下,宋军没有发现。整个战事过程,辽国使者韩知范始终在太原城中,他感叹地说:“宋军只知道引水灌城,却不知道退水攻城,这是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如果早一点退水,这样一个已经被水浸得破破烂烂的城墙,到处为攻城提供方便,根本就没有办法守啊!”
历史上有许多在战争中利用水势的例子,这个决水攻太原城的事情,也是值得一提的。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祖》、《宋史·陈承昭》、《宋史·世家·北汉刘氏》、《续资治通鉴·宋纪五·太祖开宝二年》)
5.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进攻北汉都城太原无功后,宋太祖终于死心塌地实行赵普的方案,先削平南方诸国。南方诸国中,后蜀已灭于进军北汉之前,南汉一直不肯臣服于宋,于是宋太祖于开宝三年出兵,开宝四年,灭南汉。这样,南方只剩下吴越、南唐两个国家,两个国家早都臣服于宋,自居为宋的附属国,一时间显得师出无名。
宋初和南唐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这要从头说起。宋太祖初即位时,南唐皇帝李景立即遣使贡绢二万匹、银万两,以示祝贺。以后不断进贡金银土产。建隆元年十一月,南唐小臣杜著,伪装成商人,来投奔于宋;又南唐彭泽令薛良因事贬官,也投奔于宋,并且献上《平南策》,提出如何消灭南唐的方案。宋太祖以杜、薛二人为人臣不忠的理由,下令斩杜著,将薛良充军,表现了对南唐政权十分友好的态度。
建隆二年,南唐国主李景死,其子李煜即位,对宋太祖更为恭顺,上表称臣,并且贡献大量金器、银器、绸缎等。南汉不愿臣服于宋,李煜还根据宋太祖的意图,写了一封长信送给南汉国主刘钣,劝他臣服。虽然这封信没有起作用,但李煜对宋朝的恭顺臣服态度,则可以清楚的看出来。
南汉被消灭后,李煜很是恐慌,于是上表改唐国主为江南国主,唐国印为江南国印,又上表再三要求宋太祖下诏时直呼他的名字,以示谦恭。李煜在国内又把官吏都降下一级。例如中书、门下省改为左、右内史府,尚书省改为司会府,将南唐原先所封的诸王一律降称为公,如此等等,表示自己只敢以诸侯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