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章节目录 > 宋辽金(2)

宋辽金(2)(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前进,建立了文官统兵的先例,对封建政治体制的成熟,是有贡献的。但此事又有矫枉过正的-面,由于过度担心地方官拥兵自重,管得太紧,终于造成了所谓“州县无尺寸之兵”的地方兵力过弱的状况,以致,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辽、金、元等强大起来以后,无力抗拒,只能采取防守退让的方针,终至灭亡。终宋之朝,始终没有出现汉、唐那种强盛开阔的气度,这大约也就是所谓凡事有利必有弊的一个典型例子吧!

    (取材自《宋史。本纪·太祖》、《宋史·王彦超》、《宋史·石守信》、《宋史·符彦卿》、《续资治通鉴·宋纪二·太祖建隆二年》、《续资治通鉴·宋纪六·太祖开宝三年》、《宋史纪事本来·收兵权》)

    3.雪夜访赵普

    唐末的五代十国阶段,是个乱世。所谓五代,是梁、唐、晋、汉、周;十国是:吴、南唐、前蜀、后蜀、吴越、楚、闽、南汉、南平、北汉。其分裂破碎局面,远远超过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百姓受害甚烈。赵匡胤得皇位成为宋太祖后,标志着五代这一历史阶段的结束,十国中,尚存有南唐、后蜀、南汉,北汉、吴越五国,此外,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的辽国比较强大。宋太祖要进一步统一中国,必须面对现实,采取正确的军事策略。

    宋太祖原是从军事将领成为皇帝的,所以当上皇帝后仍旧保留着微行出宫、到功臣家商量国事的习惯,有时甚至向百姓私访。有臣下谏劝他,认为这样不安全。宋太祖说:“帝王自有天命。过去周世宗怕别人取代他,凡是看到将领当中有长得方面大耳的,都要杀掉。我终日随侍在他身旁,他也不能杀我。”从此微行更为频繁,并且说:“别人如果真个上应天命,即使将我杀掉,也随他便。”

    乾德二年,宋太祖留用下来的原周世宗的宰相范质等三人同日罢相,均改任地位高的闲官;在陈桥兵变中有大功劳的赵普被任为宰相。这意味着朱太祖自认为权力已较稳固,想要有所作为了。赵普知道宋太祖喜欢微服私访,每当退朝回家后,仍旧不敢换上便服,生怕宋太祖万一来了,再换朝衣来不及。有一日下大雪,已至深夜,赵普估计宋太祖决不会雪夜出官,突然听到敲门声,赵普赶快开门,却看到宋太祖站在风雪中,赵普惶恐迎拜。宋太祖说:“已经约了我弟弟赵光义了,马上就来。”过了一会儿,果然赵光义来了。于是,三人在赵普的厅堂里铺下厚棉垫,围火炉坐下,烧肉饮酒,赵普的妻子行酒。宋太祖提出进攻北汉都城的进军方案同赵普商量,赵普说:“这一方案不妥。北汉这一小国的存在,正好成为我西、北两方的屏障。而且,北汉北面的辽国,兵力颇强,北汉又是辽的附属国。我们一旦征北汉,辽国必然救援。即使幸而将北汉攻下,我军就要自己面临西、北两面的军事压力,于我们反而不利。不如等削平南方诸国后,再兴兵伐北汉。那时,北汉弹丸黑子之地,岂能免于征伐!”宋太祖听了笑着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特地提出这个问题来试试你。”

    原来,北汉是辽国的附属国,北汉皇帝早年称辽主为叔皇帝,自称侄皇帝。后来每况愈下,到北汉刘承钧即位时,索性称辽主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北汉用这种办法来保持政权,也真够屈辱的。然而,正因为如此,北汉一受到攻击,辽国就会出兵援助,这个小国又因其强大的后援力量而比较难啃。周世宗时,有军事眼光的大臣王朴,在提出平定天下的方案时说:“淮南可最先取,并(北汉)乃必死之寇,最后亡。”又说:“唯并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力已竭,气已丧,不足以为边患,可为后图。”王朴的见解十分高明,一个自称儿皇帝的政权,哪里可能有什么作为,确实是“不足以为边患”的,但是这个政权后面有强大的后援力量,自己准备不足时又不能轻易下手。所以周世宗对王朴非常欣赏。如今赵普向宋太祖提出的方案,与王朴如出一辙,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宋太祖手下的其他大臣,如大将张永德等人,都主张不要轻易进攻北汉,张永德还提出施行反间计,破坏辽国与北汉的联盟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