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37)(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书记载,从官吏到百姓都有因布施而倾家荡产的。
这时候,刑部侍郎韩愈挺身而出,上表切谏,措辞激烈地直言自己的意见。在这篇有名的《谏佛骨表》中,他谏劝唐宪宗说:佛教是外来的;在古代,中国还没有佛教时,帝王们寿命都很长,如周文王九十七岁,武王九十三岁。而到了汉明帝以后,信佛的帝王寿命却不长了,国家也多不太平。梁武帝笃信佛,可他的结局却很惨,是被围困饿死的,国家也乱得不成样子。如此看来,岂不成了“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吗?从君王到百姓这样崇信佛教,结果耗费巨资,于国于民不利,发展下去,甚至还可能到“伤风败俗,传笑四方”的地步。最后他主张把那些佛骨让有关部门“投诸水火”,这样天下方可太平。
在当时皇帝带头崇信佛教的情况下,一般人能够冷静地不随大流敬佛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敢于如此慷慨陈词对皇帝提出谏劝,这才看出韩愈的大思想家风度。
不过,这也就差一点送了韩愈的命!唐宪宗看了韩愈的谏书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处死韩愈。幸好裴度等大臣再三恳求,唐宪宗这才从宽发落,将韩愈贬官为潮州刺史。韩愈在贬官的路途中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敝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贬官后,家属也遭到谴逐,女儿死在路上,所以诗中才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沉痛句子。不过后来这首诗却又被某些编造神仙故事的道家人士和用了,把韩愈之侄韩湘神化成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说是韩湘于是去蓝关点化长辈韩愈的,这真个是大思想家韩愈所始料不及的了。
韩愈在潮州刺史任内很有政绩,颇得民心;具有讽刺意味的对比之事是:唐宪宗后来却真个遭到了厄运。不过,这是后话了。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宪宗》、《旧唐书·韩愈》、《新唐书·韩愈》、《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宪宗元和十三年》、《昌黎先生集》、《青琐高议》)
59.唐宪宗之死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四十一岁,正当壮年,但是他却对所谓“长生不老”药更加迷恋。他把韩愈赶出京城后,朝中敢于直言谏劝的官吏更是少而又少了。宰相皇甫镈才能平庸,却善于迎合奉承,前面捉到的那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方士就是他推荐给唐宪宗的。这柳泌就任台州刺史之后,虽然天天强迫民众上山采药,不过将近一年时间下来却没能采到一株“仙草”。柳泌自知混不下去,就偷偷逃进深山躲了起来。当唐宪宗询问柳泌去处时,皇甫镈竟然花言巧语地瞒过了此事,反使柳泌得了个翰林院待诏的官位,重返皇宫为皇帝炼制“仙丹”。
柳泌躲过欺君死罪之祸,更是胆大起来。他装模作样地弄来各种矿物,煅烧出所谓的“仙丹”献给唐宪宗。唐宪宗得到后如获至宝,也就稀里糊涂地服用起来。谁知他服用后内火上升,又燥又渴,身体虚弱,脾气变得非常暴躁。起居舍人裴璘见了实在忍不住,就谏劝他道:“药物是治病用的,不宜长期服用。何况金石矿物其性酷热,经煅烧后火气更毒烈,人体实难承受。古语说,‘君饮药,臣先尝。’不妨让柳泌自己先服食一年看看效果究竟如何,然后陛下再决定是否服食也不迟。”唐宪宗哪里还听得进这些苦口婆心的忠言。他拍案大怒,把裴磷贬到偏远穷困的江陵做县令去了。
唐宪宗这下总算耳根清静了。可就在这时,他也开始大祸临头了。他身边的宦官见唐宪宗已无心执政,便蠢蠢欲动,围绕着日后谁来继承皇位这个问题策划阴谋。唐宪宗有二十个儿子,长子李宁因病早逝,本该由次子澧王李恽为太子,但因为李恽的生母出身贫寒,所以唐宪宗还是选择立三子李恒为太子;而以吐突承璀为首的宦官,却要拥立澧王李恽。他们与唐宪宗明争暗斗,矛盾逐渐激化,终于祸起萧墙,暴发了一幕“皇帝喋血、宦官拥立太子”的唐王朝宫廷悲剧。
这时候,刑部侍郎韩愈挺身而出,上表切谏,措辞激烈地直言自己的意见。在这篇有名的《谏佛骨表》中,他谏劝唐宪宗说:佛教是外来的;在古代,中国还没有佛教时,帝王们寿命都很长,如周文王九十七岁,武王九十三岁。而到了汉明帝以后,信佛的帝王寿命却不长了,国家也多不太平。梁武帝笃信佛,可他的结局却很惨,是被围困饿死的,国家也乱得不成样子。如此看来,岂不成了“事佛求福,乃更得祸”吗?从君王到百姓这样崇信佛教,结果耗费巨资,于国于民不利,发展下去,甚至还可能到“伤风败俗,传笑四方”的地步。最后他主张把那些佛骨让有关部门“投诸水火”,这样天下方可太平。
在当时皇帝带头崇信佛教的情况下,一般人能够冷静地不随大流敬佛已经很不容易了,而敢于如此慷慨陈词对皇帝提出谏劝,这才看出韩愈的大思想家风度。
不过,这也就差一点送了韩愈的命!唐宪宗看了韩愈的谏书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处死韩愈。幸好裴度等大臣再三恳求,唐宪宗这才从宽发落,将韩愈贬官为潮州刺史。韩愈在贬官的路途中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敝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贬官后,家属也遭到谴逐,女儿死在路上,所以诗中才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沉痛句子。不过后来这首诗却又被某些编造神仙故事的道家人士和用了,把韩愈之侄韩湘神化成八仙之一的韩湘子,说是韩湘于是去蓝关点化长辈韩愈的,这真个是大思想家韩愈所始料不及的了。
韩愈在潮州刺史任内很有政绩,颇得民心;具有讽刺意味的对比之事是:唐宪宗后来却真个遭到了厄运。不过,这是后话了。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宪宗》、《旧唐书·韩愈》、《新唐书·韩愈》、《资治通鉴·唐纪五十六·宪宗元和十三年》、《昌黎先生集》、《青琐高议》)
59.唐宪宗之死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四十一岁,正当壮年,但是他却对所谓“长生不老”药更加迷恋。他把韩愈赶出京城后,朝中敢于直言谏劝的官吏更是少而又少了。宰相皇甫镈才能平庸,却善于迎合奉承,前面捉到的那个名叫柳泌的江湖方士就是他推荐给唐宪宗的。这柳泌就任台州刺史之后,虽然天天强迫民众上山采药,不过将近一年时间下来却没能采到一株“仙草”。柳泌自知混不下去,就偷偷逃进深山躲了起来。当唐宪宗询问柳泌去处时,皇甫镈竟然花言巧语地瞒过了此事,反使柳泌得了个翰林院待诏的官位,重返皇宫为皇帝炼制“仙丹”。
柳泌躲过欺君死罪之祸,更是胆大起来。他装模作样地弄来各种矿物,煅烧出所谓的“仙丹”献给唐宪宗。唐宪宗得到后如获至宝,也就稀里糊涂地服用起来。谁知他服用后内火上升,又燥又渴,身体虚弱,脾气变得非常暴躁。起居舍人裴璘见了实在忍不住,就谏劝他道:“药物是治病用的,不宜长期服用。何况金石矿物其性酷热,经煅烧后火气更毒烈,人体实难承受。古语说,‘君饮药,臣先尝。’不妨让柳泌自己先服食一年看看效果究竟如何,然后陛下再决定是否服食也不迟。”唐宪宗哪里还听得进这些苦口婆心的忠言。他拍案大怒,把裴磷贬到偏远穷困的江陵做县令去了。
唐宪宗这下总算耳根清静了。可就在这时,他也开始大祸临头了。他身边的宦官见唐宪宗已无心执政,便蠢蠢欲动,围绕着日后谁来继承皇位这个问题策划阴谋。唐宪宗有二十个儿子,长子李宁因病早逝,本该由次子澧王李恽为太子,但因为李恽的生母出身贫寒,所以唐宪宗还是选择立三子李恒为太子;而以吐突承璀为首的宦官,却要拥立澧王李恽。他们与唐宪宗明争暗斗,矛盾逐渐激化,终于祸起萧墙,暴发了一幕“皇帝喋血、宦官拥立太子”的唐王朝宫廷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