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11)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隋唐五代(11)
东宫和齐王的将官听说有变,建成手下的将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带领东官和齐王府精兵两千攻打玄武门,云麾将军敬君弘战死,危急中尉迟敬德高举建成、元吉首级,在城墙上大呼示众,东官、齐王府兵方才散去。
这天唐高祖李渊正泛舟海池,忽见尉迟敬德披甲持长矛进来,惊问:“今何人作乱,卿为何来此?”尉迟敬德回答说:“秦王因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派臣入官宿卫。”尉迟敬德请唐高祖下诏一切听秦王指挥。于是东宫、齐王府中人纷纷逃散。
唐高祖只得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军政大事由李世民处置。太子李世民下令,原东宫和齐王府中的将官属吏,不管是否参与六月四日之乱,一律不予追究,这以后原东官和齐玉府中的官员大多被任用,包括劝李建成、李元吉早除掉世民的王珪、魏征,还有带兵攻打玄武门的薛万彻都被任用,而且后来还委以重任。
武德九年八月里,唐高祖让位给太子李世民,是为唐太宗,事实上是被迫让位的。
秦王李世民经过杀兄杀弟(历史上称为“玄武门之变”)逼父让位,当上了皇帝,是为唐太宗(626-649),不过他确是个有才干有作为的人,在他和臣子们的苦心经营下,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高祖》、《新唐书·本纪·高祖皇帝》、《旧唐书·本纪·太宗》、《新唐书·本纪·太宗皇帝》、《资治通鉴。唐纪七·高祖武德九年》、《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内难》)
17.吃蝗虫
唐太宗登上帝位的头几个年头,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连年战争的破坏,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贞观元年,山东(太行山以东)大旱,关中一带闹饥荒,一斗米值绢一匹;贞观二年,关中又闹虫灾,连着发生饥荒,许多人家卖儿鬻女,外出逃荒。隋朝开皇年间全国有870多万户人家,到唐初只剩二百多万户。唐太宗忧心忡忡。
贞观二年,京师也大旱,蝗虫遍地。六月里的一天,唐太宗走到郊外视察禾苗,见到遍地蝗虫,心中十分不安,他从地上捉起几只,对着蝗虫祈祷说:“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百姓。百姓有过,在我一人身上。你如果有灵,应当吞蚀我的心,不要害百姓。”说罢,便要将蝗虫送进嘴里吞下。左右侍从急忙劝阻道:“陛下,这种秽物吞下去会生病的,千万别吃。”唐太宗说道:“我只盼望移灾到我身上,还用担心什么疾病呢!”说罢将蝗虫吞下。皇帝吃蝗虫,有点使人难以置信,但唐太宗时常想到百姓的安危却是事实。还在贞观初年,唐太宗有次对他的侍臣说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就像是割下自身的手足来填饱肚腹。腹饱而身毙。”
更早些时候,唐太宗刚即位两个月,即武德九年十月间,一天,他提出一个问题和臣子们讨论,题目是“如何防止盗贼出现”。有位大臣说:“只要加重刑罚便行。”唐太宗觉得这个想法太简单了,便说道:“老百姓所以会当强盗,是由于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心求索,致使百姓饥寒交迫,因此不顾廉耻去当盗贼。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得民众衣食有余,这样就不会去当盗贼,还用得着加重刑罚吗?”
贞观四年,农业获得好收成,灾区流亡在外的农民陆续回到自己的家园,粮价大跌,每斗米仅四、五钱,社会安定,史载这一年全国判死刑的仅二十九人。
贞观五年正月里的一天,朝廷里有关部门向唐太宗报告说:“皇太子(李承乾)已经成年,可以举行冠礼了。二月里是最吉祥的日子,请求多派兵员充当仪仗队。”冠礼是古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即戴帽)的仪式,为太子举行这种仪式比较隆重,要花费不少人力财力。唐太宗对有关官员说:“二月里东方农事正忙,还是改到十月农闲时为好。”可少傅王珪提出意见说:“阴阳书上说的,二月最为吉利,还是二月里举行好。”唐太宗仍然不同意,他说道:“占凶在人不在天,如果一味依靠阴阳历数,下去实行礼义,能够吉利吗?按公正的道义去做,自然会有好事出现。不误农时是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东宫和齐王的将官听说有变,建成手下的将领冯立、薛万彻、谢叔方等人带领东官和齐王府精兵两千攻打玄武门,云麾将军敬君弘战死,危急中尉迟敬德高举建成、元吉首级,在城墙上大呼示众,东官、齐王府兵方才散去。
这天唐高祖李渊正泛舟海池,忽见尉迟敬德披甲持长矛进来,惊问:“今何人作乱,卿为何来此?”尉迟敬德回答说:“秦王因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派臣入官宿卫。”尉迟敬德请唐高祖下诏一切听秦王指挥。于是东宫、齐王府中人纷纷逃散。
唐高祖只得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军政大事由李世民处置。太子李世民下令,原东宫和齐王府中的将官属吏,不管是否参与六月四日之乱,一律不予追究,这以后原东官和齐玉府中的官员大多被任用,包括劝李建成、李元吉早除掉世民的王珪、魏征,还有带兵攻打玄武门的薛万彻都被任用,而且后来还委以重任。
武德九年八月里,唐高祖让位给太子李世民,是为唐太宗,事实上是被迫让位的。
秦王李世民经过杀兄杀弟(历史上称为“玄武门之变”)逼父让位,当上了皇帝,是为唐太宗(626-649),不过他确是个有才干有作为的人,在他和臣子们的苦心经营下,出现了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太平盛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取材自《旧唐书。本纪·高祖》、《新唐书·本纪·高祖皇帝》、《旧唐书·本纪·太宗》、《新唐书·本纪·太宗皇帝》、《资治通鉴。唐纪七·高祖武德九年》、《通鉴纪事本末·太宗平内难》)
17.吃蝗虫
唐太宗登上帝位的头几个年头,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连年战争的破坏,接二连三的自然灾害:贞观元年,山东(太行山以东)大旱,关中一带闹饥荒,一斗米值绢一匹;贞观二年,关中又闹虫灾,连着发生饥荒,许多人家卖儿鬻女,外出逃荒。隋朝开皇年间全国有870多万户人家,到唐初只剩二百多万户。唐太宗忧心忡忡。
贞观二年,京师也大旱,蝗虫遍地。六月里的一天,唐太宗走到郊外视察禾苗,见到遍地蝗虫,心中十分不安,他从地上捉起几只,对着蝗虫祈祷说:“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百姓。百姓有过,在我一人身上。你如果有灵,应当吞蚀我的心,不要害百姓。”说罢,便要将蝗虫送进嘴里吞下。左右侍从急忙劝阻道:“陛下,这种秽物吞下去会生病的,千万别吃。”唐太宗说道:“我只盼望移灾到我身上,还用担心什么疾病呢!”说罢将蝗虫吞下。皇帝吃蝗虫,有点使人难以置信,但唐太宗时常想到百姓的安危却是事实。还在贞观初年,唐太宗有次对他的侍臣说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就像是割下自身的手足来填饱肚腹。腹饱而身毙。”
更早些时候,唐太宗刚即位两个月,即武德九年十月间,一天,他提出一个问题和臣子们讨论,题目是“如何防止盗贼出现”。有位大臣说:“只要加重刑罚便行。”唐太宗觉得这个想法太简单了,便说道:“老百姓所以会当强盗,是由于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心求索,致使百姓饥寒交迫,因此不顾廉耻去当盗贼。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得民众衣食有余,这样就不会去当盗贼,还用得着加重刑罚吗?”
贞观四年,农业获得好收成,灾区流亡在外的农民陆续回到自己的家园,粮价大跌,每斗米仅四、五钱,社会安定,史载这一年全国判死刑的仅二十九人。
贞观五年正月里的一天,朝廷里有关部门向唐太宗报告说:“皇太子(李承乾)已经成年,可以举行冠礼了。二月里是最吉祥的日子,请求多派兵员充当仪仗队。”冠礼是古代贵族男子成年时举行的加冠(即戴帽)的仪式,为太子举行这种仪式比较隆重,要花费不少人力财力。唐太宗对有关官员说:“二月里东方农事正忙,还是改到十月农闲时为好。”可少傅王珪提出意见说:“阴阳书上说的,二月最为吉利,还是二月里举行好。”唐太宗仍然不同意,他说道:“占凶在人不在天,如果一味依靠阴阳历数,下去实行礼义,能够吉利吗?按公正的道义去做,自然会有好事出现。不误农时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