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晋南北朝(10)(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杨骏为顾命大臣的诏书被天下人所闻。
杨太后为救其父杨骏,苦于内外隔绝,只得题帛为书,自宫中用箭射出去,上写“救太傅者有赏”六字,不料被贾后手下人得到,交于贾后。贾后借此扬言“太后与杨骏同为叛逆”,又逼晋惠帝手诏将其废为庶人。
(取材自《晋书·杨骏》、《晋书·后妃·杨皇后》)
39.唯贾后之命是从
楚王司马玮自持诛杀杨骏有功,设立酷刑,威慑朝廷,百官多有不满。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认为司马玮性情暴戾,不可委以重任,建议朝廷让他回归封地。司马玮闻之,怀恨在心。长史公孙宏、司马玮舍人岐盛一向无赖成性,司马玮对他们十分亲呢。卫瓘等人对公孙宏、岐盛的为人非常厌恶,忧虑日后将遭其祸乱,想除掉他们。岐盛得知,即与公孙宏商量,去积弩将军李肇府中,谎称奉了司马玮之命,密报司马亮与卫瑾有废立之心,请他转告贾后。贾后故意不加细察,心想趁机可除去司马亮与卫瓘。贾后于是逼惠帝司马衷写下诏书,废黜司马亮、卫瓘。惠帝唯贾后之命是从。贾后命黄门将诏书连夜送给司马玮。司马玮得惠帝手书,不知原委,欲入宫复奏,黄门说:“不可复奏,只恐此事泄露,你要明白此密诏非皇上本意也。”司马玮明白此乃贾后所为,便不复奏。他命令召集手下人马,又假传诏书召入各路人马,手谕各路将士说:“前者杨骏发难,实赖诸君之力克平祸乱。今司马亮、卫瓘图谍不轨,欲废陛下,以绝武帝之祀。我今奉诏,除去二公,诸君应助顺讨逆,以尽忠效。”又假传诏书,命其长史公孙宏与积弩将军李肇连夜兵围二公府第。司马亮帐下督李龙报告司马亮,说府外有变,请司马亮速速应变,司马亮不信。不一会儿司马玮的人马登上高墙,一时人声嘈杂。司马亮惊呼:“我对朝廷并无二心,你们何以至此!若有诏书,让我一观!”公孙宏等不许,顿促将士们围攻府第。长史刘准对司马亮说:“我看这是一场阴谋,府中豪杰众多,犹可奋力抗战。”司马亮不从,结果被李肇抓获。司马亮叹道:“我之忠心,可披示天下。为何这般无道,枉杀无辜!”司马亮被捆缚于囚车下,当时,正是大热天,有几个监军,怜悯于他,替他摇扇。直到第二天中午,无人敢加害于他,司马玮下令遂:“有谁上前杀死司马亮,赏布千匹。几个乱兵见利动心,上前杀了司马亮,投尸于北门墙下。
司马玮受贾后密诏,杀了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璀等,朝廷内外一时纷乱,内官无计平定骚乱。太子少傅张华启奏惠帝,说:“司马玮假传诏书擅自杀害太宰、太保二公,今告示司马玮手下众人,此事乃司马玮矫诏所为,众人必不盲从。”晋惠帝依计而行,立即派殿中将军王宫前去告示。众人得知是司马玮矫诏所为,果然都弃杖而走。司马玮左右无复一人,境况十分窘迫,不知所措。唯有一小奴,年仅十四,驾一牛车愿送司马玮去秦献王司马柬府第。惠帝又派人召司马玮回军营,司马玮回营被抓,随即押付廷尉。接着又一道诏书颁下,说司马玮矫诏杀害二公,又欲诛杀朝臣,图谋不轨,即斩之。司马玮临死,取出怀中膏纸诏书,向监刑尚书刘颂出示,说:“我是奉诏而行,诏书说是为了国家,而今怎么反倒有罪了。我受冤枉如此,望代我申奏。”刘颂见状也唏嘘不已,不能仰视。司马玮死时二十一岁,这日天降大雨,雷电交加。后又有诏书颁出,诛杀公孙宏、岐盛,并灭其三族。张华以主谋有功,拜为右光禄大夫,侍中、中书监。
(取材自《晋书·汝南王亮》、《晋书·楚王玮》)
40.晋怀帝青衣行酒
晋惠帝死后,其皇太弟司马炽接替帝位,是为晋怀帝(306-313)。
西晋永嘉五年,东海王司马越病死,晋怀帝司马炽改命河南尹潘滔替任司马越之职。那时匈奴南侵,大将军苟唏启奏怀帝迁都去仓垣,怀帝意欲顺从苟唏,诸大臣因畏惧潘滔,不敢从命。宫中人等及黄门官吏贪恋资财,都不想迁都外出。直至城中饥荒闹得十分厉害,几乎出现人吃人的惨事,朝廷大臣十有**弃官丽走,怀帝才不得不召集会议,决定迁都。可临行之时,偏偏怀帝左右,既无卫从,又无车马。怀帝抚手叹道:“怎么竟然连车驾都没有了?”只得派司徒傅祗前去河阴,修理船只,打算走水路。朝中侍臣仅数十人相随,怀帝步出西掖门,来到铜驼街,被盗匪抢掠,眼见不得过去,只好返回。
杨太后为救其父杨骏,苦于内外隔绝,只得题帛为书,自宫中用箭射出去,上写“救太傅者有赏”六字,不料被贾后手下人得到,交于贾后。贾后借此扬言“太后与杨骏同为叛逆”,又逼晋惠帝手诏将其废为庶人。
(取材自《晋书·杨骏》、《晋书·后妃·杨皇后》)
39.唯贾后之命是从
楚王司马玮自持诛杀杨骏有功,设立酷刑,威慑朝廷,百官多有不满。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瓘认为司马玮性情暴戾,不可委以重任,建议朝廷让他回归封地。司马玮闻之,怀恨在心。长史公孙宏、司马玮舍人岐盛一向无赖成性,司马玮对他们十分亲呢。卫瓘等人对公孙宏、岐盛的为人非常厌恶,忧虑日后将遭其祸乱,想除掉他们。岐盛得知,即与公孙宏商量,去积弩将军李肇府中,谎称奉了司马玮之命,密报司马亮与卫瑾有废立之心,请他转告贾后。贾后故意不加细察,心想趁机可除去司马亮与卫瓘。贾后于是逼惠帝司马衷写下诏书,废黜司马亮、卫瓘。惠帝唯贾后之命是从。贾后命黄门将诏书连夜送给司马玮。司马玮得惠帝手书,不知原委,欲入宫复奏,黄门说:“不可复奏,只恐此事泄露,你要明白此密诏非皇上本意也。”司马玮明白此乃贾后所为,便不复奏。他命令召集手下人马,又假传诏书召入各路人马,手谕各路将士说:“前者杨骏发难,实赖诸君之力克平祸乱。今司马亮、卫瓘图谍不轨,欲废陛下,以绝武帝之祀。我今奉诏,除去二公,诸君应助顺讨逆,以尽忠效。”又假传诏书,命其长史公孙宏与积弩将军李肇连夜兵围二公府第。司马亮帐下督李龙报告司马亮,说府外有变,请司马亮速速应变,司马亮不信。不一会儿司马玮的人马登上高墙,一时人声嘈杂。司马亮惊呼:“我对朝廷并无二心,你们何以至此!若有诏书,让我一观!”公孙宏等不许,顿促将士们围攻府第。长史刘准对司马亮说:“我看这是一场阴谋,府中豪杰众多,犹可奋力抗战。”司马亮不从,结果被李肇抓获。司马亮叹道:“我之忠心,可披示天下。为何这般无道,枉杀无辜!”司马亮被捆缚于囚车下,当时,正是大热天,有几个监军,怜悯于他,替他摇扇。直到第二天中午,无人敢加害于他,司马玮下令遂:“有谁上前杀死司马亮,赏布千匹。几个乱兵见利动心,上前杀了司马亮,投尸于北门墙下。
司马玮受贾后密诏,杀了太宰、汝南王司马亮、太保卫璀等,朝廷内外一时纷乱,内官无计平定骚乱。太子少傅张华启奏惠帝,说:“司马玮假传诏书擅自杀害太宰、太保二公,今告示司马玮手下众人,此事乃司马玮矫诏所为,众人必不盲从。”晋惠帝依计而行,立即派殿中将军王宫前去告示。众人得知是司马玮矫诏所为,果然都弃杖而走。司马玮左右无复一人,境况十分窘迫,不知所措。唯有一小奴,年仅十四,驾一牛车愿送司马玮去秦献王司马柬府第。惠帝又派人召司马玮回军营,司马玮回营被抓,随即押付廷尉。接着又一道诏书颁下,说司马玮矫诏杀害二公,又欲诛杀朝臣,图谋不轨,即斩之。司马玮临死,取出怀中膏纸诏书,向监刑尚书刘颂出示,说:“我是奉诏而行,诏书说是为了国家,而今怎么反倒有罪了。我受冤枉如此,望代我申奏。”刘颂见状也唏嘘不已,不能仰视。司马玮死时二十一岁,这日天降大雨,雷电交加。后又有诏书颁出,诛杀公孙宏、岐盛,并灭其三族。张华以主谋有功,拜为右光禄大夫,侍中、中书监。
(取材自《晋书·汝南王亮》、《晋书·楚王玮》)
40.晋怀帝青衣行酒
晋惠帝死后,其皇太弟司马炽接替帝位,是为晋怀帝(306-313)。
西晋永嘉五年,东海王司马越病死,晋怀帝司马炽改命河南尹潘滔替任司马越之职。那时匈奴南侵,大将军苟唏启奏怀帝迁都去仓垣,怀帝意欲顺从苟唏,诸大臣因畏惧潘滔,不敢从命。宫中人等及黄门官吏贪恋资财,都不想迁都外出。直至城中饥荒闹得十分厉害,几乎出现人吃人的惨事,朝廷大臣十有**弃官丽走,怀帝才不得不召集会议,决定迁都。可临行之时,偏偏怀帝左右,既无卫从,又无车马。怀帝抚手叹道:“怎么竟然连车驾都没有了?”只得派司徒傅祗前去河阴,修理船只,打算走水路。朝中侍臣仅数十人相随,怀帝步出西掖门,来到铜驼街,被盗匪抢掠,眼见不得过去,只好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