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章节目录 > 秦汉(59)

秦汉(59)(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乱公事,为百姓所患苦者,都是因为执法懈怠、有过错不能马上处罚之故。如今车骑将军邓骘虽然立志敬顺,但是宗门广大,姻戚不少,宾客奸猾,多犯法禁。你们要严加监督、处分,不许容护!”自从此诏下后,邓氏亲友宾客,有犯罪的,立即处分。

    另一方面,邓骘等兄弟也十分注意遵守邓禹传下的遗教,居家过俭朴生活,居官亦崇尚节俭,罢去各种建筑力役,推荐贤士。永初元年,参与迎立汉安帝决策的太傅张禹、太尉徐防、司空尹勤、车骑将军邓骘、城门校尉邓悝、虎贲郎中将邓弘、黄门郎邓阎,都封为列侯,食邑各万户,邓骘以定策功增封三千户,邓骘等四兄弟坚决上疏辞让封侯和食邑,辞至五六次之多。上疏中甚至有这样的话:“伏闻(封侯)诏书,惊惶惭怖。追观前世(外戚)倾覆之戒,退自思念,不寒而栗。终不敢横受爵士,以增罪累。”终于还是辞去了封侯和封邑!邓弘是名儒,曾经当过汉安帝老师,死时遗言,不得用大官葬礼中应该用的锦衣玉匣,只许用平常衣服入殓。将葬时,有关部门奏,发五营轻车骑士送葬,如西汉霍光故事。邓太后尊重邓弘遗言,只同意用普通的白盖车,两马拉车,门生送葬,后来邓悝、邓阊死时,都有遗言,要求薄葬,不受爵增。邓太后都同意。外戚的生活,严谨简朴到如此程度,在封建社会中也是少有的了。由于邓氏兄弟都官居要职,又由于邓太后自已生活俭朴,所以当时整个社会风气受到好的影响,天下安定。

    但是,在邓太后临朝称制的后期,汉安帝年纪渐渐长大了。有一位官居郎中的杜根,和其他几个郎官共同上书邓太后,认为汉安帝已经年长,应该由皇帝亲理政事,也就是说要邓太后还政于汉安帝。邓太后看到上书后,大怒,把杜根等人抓起来,下令把他们装在绢袋中,当场扑杀于殿上。执法者心里觉得,杜根是有名的直臣,邓太后处罚太重,于是偷偷的告诉行事人,下手轻一点。所以当这批被扑杀者送到城外时,杜根又复苏了。邓太后再派人去检查这批人有没有死,杜根于是装死三天,眼睛里都生蛆了,这才逃过了检查者的耳目。然后逃到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山中为酒保,前后达十五年之久。从这件事看出,邓太后和已经长大的汉安帝之间,已经产生了尖锐的权力矛盾。

    另一方面,邓氏兄弟中,也有人感到了这个矛盾。邓太后盼堂兄弟越骑校尉、夷安侯邓康,觉得邓太后久临朝政,邓氏一门过于盛满,不是好事,所以几次上书长乐宫(太后宫),谏劝邓太后,主张要抑损邓氏一族,邓太后没有能接受谏劝。邓康觉得这样下去,邓氏一族会有危险,于是称病不朝。邓太后派宫人去问候邓康的病,那时候,年纪大些的宫人都称中大人,邓太后所派的这个官人原是邓康家中的奴婢,到邓康家通报时,也称:“中大人到。”邓康听到通报后,当面指责这个宫人说,“你是从我家出去的,也敢这样称呼吗?”这个宫人心中恼火,回去向邓太后报告说,邓康是装病,说话无礼。邓太后大怒,免去邓康官职,教他回归自己的分封侯国,在进出宫门的邓氏亲属名单中除去邓康名字。这类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邓太后和汉安帝之间的权力矛盾。

    到汉安帝建光元年,邓太后驾崩,汉安帝这才真正掌握朝政实权,心中怨恨邓太后久不归政于自己。这时,有一些受过邓太后处罚的宫人,于是诬告邓太后与其兄弟邓悝、邓弘、邓阊曾经向尚书邓访了解历史上废去皇帝的故事,密谋废掉汉安帝。汉安帝听到诬告,大怒,有关部门于是奏邓悝等大逆不道。这一来,邓氏一族不管与此案有无牵连的,可全部倒霉了。邓氏一族为大官、封侯者,差不多全部免为庶人,没收资财田宅。因为邓悝、邓弘、邓阊都已死了,于是罪及子孙,邓弘之子西平侯邓广德、都乡侯邓甫德,邓悝之子叶侯邓广宗,邓悝之侄阳安侯邓珍,邓闯之子西华侯邓忠,全部免为庶人,邓广宗及邓忠都因此自杀。因为诬告中没有说邓骘参加废去皇帝的密议,所以只免去他特进之职,徙封罗侯,同样没收资财田宅。邓骘及其子邓凤不食而死。邓骘的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也都自杀。其余一切邓氏宗族,也都全部免官、没收资财田宅,遣归放郡南阳。这一串名单固然可以看出,邓氏一门原先的贵显程度;也可以看出,处在外戚地位上的人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可怕历史。另一方面,因为夷安侯邓康曾因谅劝邓太后而被免官,汉安帝特地提升邓康为太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