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章节目录 > 秦汉(37)

秦汉(37)(2/2)

中国历代帝王故事作者:周天 2017-04-13 12:08
:“路远没有吃的,士卒不是怕打仗,只是怕饿。人少,不足以打下大宛。要求先罢兵,等增加了兵力以后再去攻大宛。”汉武帝看到李广利的上书,大怒,专门派使者拦在玉门关口,说:“倘有任何进攻大宛的吏兵,敢退入玉门关的,就斩首。”李广利吓坏了,便驻军在敦煌,等候命令!

    这年夏天,汉武帝派出的由浞野侯赵破奴所带的两万征伐匈奴的军队,全军覆没。赵破奴被生擒,副将带兵降匈奴。所以大臣们都一致主张不要再打大宛了,集中兵力对付匈奴,因为匈奴对汉廷构成实际军事威协,而打大宛只是为了取马。但是汉武帝认为,一个大宛小国都打不下来,西域一带的其他国家以后还能把汉廷放在眼里?下诏把坚决反对征伐大宛的邓先等臣子办罪。于是赦囚徒为步兵,增发各地恶少年及边境骑兵,经过一年多,陆续派到敦煌六万兵员,还不包括随在后面运送粮草的队伍,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骆驼以万数,运去大量军粮、武器;天下骚动,都知道天子全力征伐大宛;从各地调集去五十余校尉(中级军官);因为大宛王城中无井,靠城外流水供应水源,所以还专门派了一支水工队伍,准备断其水源;发天下“七科谪”,专门为贰师军队运粮。所谓“七科谪”,是指以下七种人:官吏之有罪者;逃亡的罪犯;赘婿;有“市籍”的贾人;曾有“市籍”者;父母曾有‘市籍”者;祖父母曾有“市籍”者。这里说明一下,秦汉时所谓赘婿是,**与人为子,到期不赎而招为婿的,去奴婢仅一步之差,与今之招女婿不同。所谓“市籍”即其户籍在指定的商业区营业的商人。秦汉时重农贱商,这类人社会地位极低,所以要服徭役。另外,汉武帝还拜懂得马性的人两名为执驱校尉,准备破大宛后取其良马。这次发兵,惊天动地;用整个大汉王朝的人力、物力去对付一个小小的大宛国,真个是相当于今人所谓用大炮轰苍蝇了。

    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带了这样一支大军重新由敦煌出兵。这次兵力太强大了,所经小国莫不出迎,供给军粮。到了仑头(又作轮台,在今新疆轮台东南)国,仑头国不肯出迎,李广利大军攻下城后,屠城。后来这个地方就成为一个供应站,常有几百人种地积粟,以供应往返西域使者。唐诗中常见“轮台”,即指此处。到了大宛王城,尚有三万兵。于是决其水源,围而攻之。攻城四十余日,破其外城,俘虏其贵人勇将煎靡。宛人退守中城后,贵人们杀其王毋寡而派人持其头见贰师将军说:“汉军不要攻中城,我愿意送好马出来听你们挑选,供应汉军粮食。否则,我们将好马全部杀光,誓死战斗。而且附近康居国的救兵要来。汉兵将遭到内外夹攻,又得不到好马。你们看,怎么做对你们有利。”李广利和主要将领们商量,同意按大宛国贵人的方案办。于是大宛国贵人们送善马出城,给汉军挑选。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等马三千余匹。终于没有攻入中城而归。归途中,破郁成而杀其王。

    贰师将军李广利奉汉武帝命攻大宛国,前后四年。回来时,士卒只剩下万余人。李广利终于如汉武帝意而封为海西侯,军官吏为九卿者三人,为二千石官吏者百余人,为千石以下官吏者千余人。西域诸国此后都服事于汉了。

    后人有分析说,汉武帝花了‘如此大的人力、物力以求天马,是因为他妄想长生不老,以为天马是神马,有利于他的与神仙交通来往。这也是一种说法,可作参考。但这种说法并无史实可直接证实,只是一种假定。

    (取材自《汉书·武帝纪》、《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李广利列传》、《汉书。西域传》)

    79.嫁女方士求长生

    汉武帝迷信方士,在历代皇帝中,是较为突出的一个。

    大抵汉代至武帝时,开国期的经济困窘局面,已经过去,物质生活比较宫裕,而皇帝的生活享受自然又是处于整个时代的尖峰;任何人梦想无限延长其生活享受,则除非是长生不老,秦皇、汉武都追求不死之药、都迷信方士,这其中是有某种规律性的。而汉武则更有过于秦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