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章节目录 > 第十七章 坎坡-福米奥和约

第十七章 坎坡-福米奥和约

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作者: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 2017-04-13 11:48
    一、交换累欧本和约先决条件的批准书(1797年5月24日)。二、蒙别洛会议。三、果月18日以前的乌迪内会议。四、帕谢亚诺会议。五、果月18日以后法国政府不再希望和平。六、拿破仑的利益和他的政策。七、皇帝代表的痴心妄想。威胁。进军。八、坎坡-福米奥和约的签订(10月17日)。九、德塞将军和哥什将军。十、拿破仑离开意大利经腊施塔特前往巴黎。

    一

    互换累欧本和约先决条件的批准书由拿破仑和加洛侯爵于5月24日在蒙别洛进行。这时首次发生了外交礼节问题。德国历代皇帝向来是不承认法国国王拥有首先签字的权利的①。维也纳政府担心共和国不愿承认这个外交惯例,害怕其他欧洲大国会按照它的榜样,也不承认神圣罗马帝国自查理大帝时代以来所一贯享有的这个盟主权的标志。奥地利代表在最初由于法国遵循传统礼节而感到心满意足的一瞬间,就放弃在伯尔尼举行国际会议的念头,而同意单独谈判,并同意在腊施塔特召开国际会议,以便于7月份在帝国全境奠定和平。

    ①首先签字权是政府首脑或他的代表在国际条约上第一个签字的权利。——俄文版编者

    过了几天,谈判达成了按下列基础缔结最后和约的协议:1)法国以莱因河为界;2)威尼斯和阿迪杰河左岸归奥地利帝国;3)曼图亚和阿迪杰河右岸归南阿尔卑斯共和国。加洛侯爵声称:他从刚到来的信使带来的信里,已获得根据这些基本条件签订和约的全权。5月6日,拿破仑和克拉尔克将军也已获得了必要的全权。对于法国来说,条约的这些基本条件比督政府所希望的还要有利。因此,可以认为和平已有了保障。

    克拉尔克在革命时期是奥尔良龙骑兵团的一名大尉。从1789年起他参加奥尔良党。1795年,他被调到社会保安委员会,担任地形测绘局的领导工作。他特别受到卡尔诺①的庇护,1796年,督政府派他向奥皇建议媾和,因此来到米兰。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根本不是开始和谈,而是在大本营里充当督政府的秘密间谍,监视因迭获胜利而使督政府疑虑不安的法军总司令。克拉尔克把有关意大利方面军主要指挥官活动的情报寄给了巴黎。这种鬼鬼祟祟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并给他自己惹来烦恼。拿破仑知道政府需要情报,他认为宁可把这种秘密任务委托给一个知名人物,而不要交给那些从茶楼酒馆到处打听最靠不住的情报的第二流间谍。他自己袒护克拉尔克,甚至派他和撒丁及意大利各国诸侯进行各种谈判。果月十八日政变以后,他所以热心保护他,不仅因为克拉尔克在执行这种很容易使人误会的使命时值得他尊敬,而且他认为,就个人的面子来说,也应该有义务保护每一个日常同他有交往的人,只要这个人没有什么可以使他抱怨的地方。克拉尔克毫无作战的本领。他是一个认真的、可靠的、坐办公室的人,后来坚决反对各种各样的欺骗行为。他出身于一个随同斯图亚特王朝逃亡的爱尔兰家族。他对自己的出身很自豪。在帝制时代,他曾因追数家谱而受到讥嘲。其实,这同他宣传的政治信念、同他所选择的职业以及同时代精神根本毫不相干。这是他的缺陷。但是这个缺陷并没有妨碍皇帝畀予克拉尔克以军政部长的职位。他作为一个良好的行政官吏应当忠于拿破仑,因为拿破仑给了他许多恩惠。

    ①卡尔诺(1753—1823年)法国国务活动家和数学家。——译者

    在帝制时代,克拉尔克由于自己的无可指摘的忠诚,替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人们在回忆他的时候,不能不对他在仕途的末期参加那样的政府①感到惋惜,因为,那个政府由于使得法国再过一次卡夫定狭谷②、解散在二十五年之间构成国家荣誉的军队、并把我们未被征服的要塞交给奇怪的敌人,而将受到法国人民世世代代的责备。

    ①指路易十八政府。——译者

    ②公元前321年,罗马军队在卡夫定狭谷被萨姆尼特人击溃,萨姆尼特人迫使战败者戴着牛轭通过狭谷。——俄文版编者

    如果在1814年和1815年国王不是信任那些精神上被困难环境和祖国叛徒所摧毁的人(这些叛徒认为只有屈从神圣同盟③才能拯救自己的主人及其王位),如果国家是由象力图解救祖国使其免遭外兵压境之祸的黎塞留公爵,或是由象刚刚在根特作出卓越贡献的夏多布利安④那样的人物来管理,那么曾经是强大而威严的法国,将会摆脱这两次民族危机。夏多布利安从自然界中取得了圣火,他的文集就证实了这点。他的风格不是拉辛⑤的风格,而是预言者的风格。他是唯一的一个可以从贵族院的讲坛上说“把拿破仑的灰色常礼服和帽子用竹竿挑起来,插在布勒斯特海岸上,就可以驱使整个欧洲起来备战”的话而不受惩罚的人。但是,夏多布利安如果有一天上台执政的话,那他也可能会象其他许多人一样,走上灭亡的道路。可是有一点是肯定不移的,即所有伟大的和全民的东西都合乎他的天才的要求,而且他愤怒地谴责了那时行政当局的一些可耻的行为。

    ③神圣同盟是拿破仑帝国崩溃后,奥、普、俄等国于1815年在巴黎签订反动同盟。同盟的目的在于维持1814-1815维也纳会议所规定的疆界的不可侵犯性并压制革命运动及民族解放运动。——译者

    ④夏多布利安(1768—1848年),法国作家。——译者

    ⑤拉辛(1639—1689年)是法国诗人,古典主义剧作家之一。——译者

    二

    奥地利的新代表梅尔委耳特伯爵于6月19日到达蒙别洛。维也纳政府宣布不同意加洛侯爵的意见,坚决认为,只有在伯尔尼国际会议上,并在维也纳的盟国参加的情况下,才能讨论和约条件。看来,它已改变了行动的方针。它是不是已参加了新的联盟呢?它是不是指望俄**队的支援呢?这是不是皮什格鲁阴谋的后果之一呢?它是不是希望使东方各省的内战蔓延全法国,从而使政权落到阴谋分子的手里呢?

    当拿破仑向奥国代表指出,英国和俄国永远不会同意奥皇把古老的威尼斯拿来抵补自己的损失,指出仅仅要求和这些盟邦谈判就等于想在战争中再碰一碰运气的时候,奥国代表便无话可答。奥国首相杜古特寄来新的指令。他放弃伯尔尼会议的主张,同意双方单独谈判。7月1日代表会议在乌迪内开幕。克拉尔克将军一人代表法国出席会议。拿破仑声明说,只有在议定书上看出奥国代表真诚想要和平并且拥有在议定书上签字的全权的时候,他才会到那儿出席会议。过了几天,他离开蒙别洛,前往米兰。他在那儿逗留了七、八两个月。奥国人在等待那个震惊法国的危机的结局,因此这两个月在无结果的谈判中过去了。果月十八日政变的结局使奥地利人的希望落了空。科本茨伯爵带着皇帝的全权证书急忙赶到乌迪内,他得到皇帝的完全的信任。加洛侯爵,梅尔委耳特伯爵和德格耳曼男爵仍旧一同参加会议,但实际上只是为了点缀点缀场面而已。

    三

    拿破仑到了帕谢亚诺。克拉尔克被召回。于是,拿破仑成了法国方面的唯一代表。9月27日,他同科本茨伯爵开始谈判。会议轮流在乌迪内和帕谢亚诺举行。四个奥国代表坐在一张长方形桌子的一边,会议秘书坐在桌子的两端,桌子的另一边坐着法国代表。会议在帕谢亚诺举行的时候,代表们就在拿破仑那儿吃午饭,会议在乌迪内举行的时候,他们就在科本茨伯爵那里吃午饭。帕谢亚诺是一座很幽雅的别墅,位于塔利亚曼托河左岸,离乌迪内四法时,离阿克维列遗址三法里。

    科本茨伯爵在头一次会议上,一口推翻了他的同事在过去四个月中所讲过的一切。他提出了一些狂妄的要求。整个会议不得不重复5月份以来讲过的一些废话。奥国代表在会上所采取的方针全是他亲自规定的,他本人偏离中庸之道多远,别人也得跟着他走多远。

    科本茨伯爵出生于布鲁塞尔。他在社交界中待人非常客气,彬彬有礼,但在处理事情上却刚强严厉,难以共处。他的论点缺少明确性和准确性。他感觉到了这个缺点,因此想用提高嗓音和做些命令式的手势来弥补这个缺点。

    加洛侯爵原是那不勒斯驻维也纳的公使,他既得到那不勒斯女王的垂青,又得到奥地利皇后的赏识。他的性格活跃,善于逢迎,胸襟还算坦白。

    梅尔委耳特伯爵是乌兰团队的上校,是杜古特首相提拔起来的,深受他的信任。

    德格耳曼男爵是一个坐办公室的人,心肠直率、待人和善。

    四

    从科本茨伯爵来了以后,谈判的进程已使人不再对维也纳宫廷的意图感到怀疑了。它是希望和平的。它无论同英国或俄国都没有缔结任何新的协定。既然奥国代表确信他们能够在蒙别洛奠定的基础上缔结和约,那么只要督政府不改变自己的政策,和约就可以签订。但自果月18日以后,督政府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它认为自己能够不受惩罚地要求法国人民承担新的牺牲。它暗示拿破仑,要他中断谈判,开始军事行动,同时在公文来往方面仍旧按照,5月6日训令的精神给他发出指示。显然,督政府是希望战争,可是又希望把中断谈判的全部责任推在主持谈判的人身上,当它觉得这样做不会成功,特别是当它认为自己的政权业已巩固时,就在9月29日的一份紧急的公文中发出了最后通牒。10月6日,拿破仑在帕谢亚诺收到这个通牒。法国再不愿意把威尼斯或阿迪杰河一带让给皇帝。这简直等于重新宣战。

    拿破仑对在军事行动方面应当服从政府命令到什么程度,是抱有明确的看法的。他认为,政府的命令只有据他看来是合理的并且有可能取得成功的时候,他才应当执行。他认为执行有害的计划就是犯罪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硬要他执行计划,那他认为自己就应该辞职不干。

    1796年,当督政府希望调派他的一部分军队去那不勒斯王国的时候,他正是这样做的。但是,他对自己作为谈判代表应当怎样服从政府命令,却没有这样明确的看法。在谈判正达到紧急关头的时候,他可不可以拒绝自己的使命呢?或者是不是可以执行这个他不同意的和等于宣战的命令而使谈判失败呢?但是,他在帕谢亚诺首先是总司令,其次才是外交代表。他觉得以全权代表身分宣战是没有道理的,同时,他认为,为了不恢复军事行动(这种军事行动是按照违背自己观点的军事计划进行的)而辞去总司令职位,也是不明智的。

    外交部长使拿破仑摆脱了这种困境。他在一份紧急公文中通知他说,督政府在发出最后通牒时认为,总司令将有可能用武力迫使对方接受通牒。拿破仑把这个通知研究了很久。通知向他指明,法国的命运掌握在他手中,因为是战是和就取决于他所作出的决定。他最后决定遵照5月6日政府的训令,在蒙别洛拟定的并在果月18日前经政府同意的条约草案基础上签订和约。

    五

    促使他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是:1)总作战计划有缺点;2)因为最后通牒是10月6日才接到的,所以军事行动要到11月15日才能开始,而那时法军进入德国境内是有困难的。而对于奥军来说,这个季节用来集中大量兵力到意大利平原上来,倒是有利的时机;3)德国境内法军的指挥权已交给奥热罗,在果月十八日政变后,他的政治见解已变得十分极端,他的司令部的大部分人是由那些醉心于1793年原则的宣传人员组成的。这是一个无法克服的障碍,这种障碍使两个方面军在作战时不可能达到必要的协调。拿破仑希望莱因方面军在莫罗不在时,交给德塞将军指挥;4)他要求增援的一万二千步兵和四千骑兵均遭到拒绝,他手下仅有五万士兵,而且他离维也纳只有二十站路程,比莱因方面军离维也纳还近。同时,掩护维也纳的奥军有四分之三的力量布置在朝意大利的方向,是用来对付他的,而和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及莱因方面军对峙的只是一个普通的监视军团;5)督政府莫明其妙地在9月29日的紧急公文中声明,它拒绝批准4月5日和撒丁缔结的攻守同盟条约。根据这个条约,撒丁国王负有派八千步兵、二千骑兵和四十门大炮参加意大利方面军的义务。督政府拒绝批准条约,使都灵大为失望,宫廷不再受法国政府的密计迷惑了,它再也没有什么必要奉承法国政府。因此,意大利方面军不得不削弱自己,抽出一万人来加强皮埃蒙特和伦巴迪亚的卫戍部队。

    10月21日督政府通知说,根据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的呈请,它决定从驻德部队中抽调六千人增援意大利方面军,决定根据总司令的愿望改变作战计划,并批准和撒丁国王订立的攻守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已于10月21日交给立法团。但坎坡-福米奥和约已在拟定这个通知的三天之前签了字,而通知送到帕谢亚诺,则是在和约签字过了十二天以后。

    如果督政府在9月29日,即在它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作出这个决定,那么,拿破仑也许会决定继续作战,以期解放直到伊臧措河的整个意大利,因为他的这个愿望比任何人都强烈。

    六

    缔结和约对拿破仑有好处。拥护共和政体的人**裸地表现出他们的妒忌心。他们说:“这么多的光荣跟自由是不相容的。”如果拿破仑重新开始军事行动,并让法**队进占维也纳,那么,坚持果月18日以来所采取的方针的督政府就会希望在帝国内部发动革命,而这个革命无疑会引起对俄国、对普鲁士以及对德意志联盟的新战争。其实,共和国的管理很糟糕,行政机关已经**了。它不能取得人民的任何信任,也不享有任何尊敬。如果谈判破裂,那么,以后一切责任都会落在拿破仑身上。反之,如果他给祖国带来和平,那么,他除了享有胜利者和和平缔造者的荣誉以外,还享有两个大共和国的创立者的荣誉,因为比利时、莱因各省、萨瓦和尼斯领地只需根据与皇帝订立的和约,就可以合法地并入法国,并且只有这个和约才能真正保障南阿尔卑斯共和国的存在。拿破仑在获得与古代的那些伟大人物的荣誉相等的荣誉以后,就可以戴着桂冠,拿着橄榄枝,心安理得地回去过他的私人生活去了。他的社会生涯的第一步就圆满地结束了。至于他以后的前途,将由祖国的情况和祖国的利益来决定。法国人民的荣誉、热爱和尊敬是他得到一切的手段。法国希望和平。

    国王反对共和国的斗争是两种不同原则之间的斗争,是皇帝党反对教皇党①的那种斗争,是统治伦敦、维也纳和圣彼得堡的寡头们反对巴黎共和主义者的斗争。拿破仑决定改变这种老是使法国孤立的局势,于是决计使联盟各国之间产生不和,改变问题的提法,制造其他的争端和利害关系。

    ①皇帝党和教皇党是意大利中世纪的两个政党。——俄文版编者

    威尼斯共和国完全是贵族统治的国家。圣詹姆斯政府和圣彼得堡政府同它有极大的利害关系。奥地利皇朝攫取它以后,会引起这两个政府的极大不满和妒忌。威尼斯参议院对法国的态度很坏,而对奥地利却很好。当其他国家看到维也纳政府没有一点理由就强夺自己的盟国,而这个盟国是当代欧洲最古老的一个国家,并且是建立在与民主政治和法国观念完全相反的原则基础上,那它们对它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看法呢!这种行为对巴伐利亚和所有二等国家又是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呢!奥皇若是被迫把美因兹要塞交给法国,那他就会侵占德意志各诸侯国王的土地。他是这些国王的保护者,而且他们的军队和他的军队曾并肩作过战。这就是说,它这样做就等于在全欧洲面前对**政府和欧洲的寡头作出最大的讽刺。还有什么东西比这更能令人信服地证明欧洲各国政府的**、退化和不合法吗?

    奥地利若让出比利时和伦巴迪亚,那它还是会心满意足的,因为它能得到同等价值的东西,即使这不是按收入和居民人数而论,至少就商业及地理方便而论,可以说是如此。威尼斯和斯提里亚、卡林西亚及匈牙利接界。这样一来,欧洲政治寡头的联盟就会破裂了。法国若利用这个机会,那它就能够一对一地同英国在爱尔兰、加拿大以及印度角逐。

    假设使威尼斯陷于四分五裂的各党派彼此间停止斗争,那拥护贵族政治的人同拥护民主政治的人就会联合起来反抗异民族的压迫。可以相信:一个性格这样温和的民族永远不会对德国政府有所依恋。一个大的商业城市和历史悠久的海上强国如果会真正留恋一个对海洋不感兴趣并且没有殖民地的君主政体,那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如果有朝一日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的时机到来,那么,目前这种情况也不会成为障碍,因为威尼斯人在奥地利皇朝压迫下所度过的岁月,会促使他们热情地拥护民族政府,哪怕这个政府或多或少还是贵族统治的,也不管其首都是在威尼斯或在其他地点。威尼斯人、伦巴迪亚人、皮埃蒙特人、热那亚人、帕尔马人、波伦亚人、贝加摩人、斐拉拉人、托斯卡纳人、罗曼尼亚人和那不勒斯人,为了变成意大利人,应当预先分成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再融合起来。实际上,经过十五年,到了1812年的时候,奥地利在意大利的领地,撒丁的王位,帕尔马、莫德纳和托斯卡纳的爵位,以及那不勒斯的王位、热那亚及威尼斯的寡头政治,全都消失了。教皇的世俗权力(这种权力经常是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原因)也不复成为障碍了。拿破仑于1805年在里昂的一次会议上讲过:“要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国家,我需要二十年时间。”可是事实证明,只要十五年就够了。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他只等他的儿子生下来,就把他带到罗马,给他举行担任意大利国王的加冕典礼,而把摄政权交给叶甫根尼亲王,并宣布这个从阿尔卑斯山到爱奥尼亚海和从地中海到亚得里亚海的半岛独立。

    七

    被多年流血战争弄得衰竭不堪的维也纳宫廷,对于它无力保卫的比利时已不再注意了。但幸运的是,它在打了那么多败仗以后,对于早已遭受的损失仍能得到补偿,并且与法兰西共和国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保证它在调解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事务中占据着优越的地位。不过,即使和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