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漫步小说网 > 其他书籍 > 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章节目录 > 第九章 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和莱因方面军1796年在德国的军事行动纪要

第九章 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和莱因方面军1796年在德国的军事行动纪要

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作者: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 2017-04-13 11:48
    一、1796年的冬季宿营地。二、驻德奥军抽调三万人前往意大利。三、6月进军和战斗。四、7月18日莱因方面军抵达内卡河。五、7月12日松布尔-马斯方面军抵达美因河。六、松布尔-马斯方面军由美因河推进到纳勃河。8月21日它所占领的阵地。七、莱因方面军从内卡河推进到累赫河。诺列斯海姆战役(8月11日)。8月23日它所占领的阵地。八、查理大公反对松布尔-马斯方面军的计谋。安堡战役(8月24日)。这个方面军匆忙退却。维尔次堡战役(9月3日)。9月10日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在兰河的布防。20日它退过莱因河。九、莱因方面军在9月间的进军和后退。它的退却。比贝腊赫战役(10月2日)。十、莱因方面军越过黑林山。厄耳次-坎迭恩战役。10月26日这方面军由格尤宁根桥渡过莱因河。十一、奥军围攻克耳和格尤宁根桥头堡。十二、战评。

    一

    共和国对普鲁士的和约是1795年4月签订的。5月17日又签订协定,规定各交战军队通过普鲁士领土所应遵守的一些规则。可是,协定引起了许多争论。1796年8月5日在柏林议定:从威塞尔沿着图林吉亚山边界到莱因河将划出一条界线,交战军队的任何一方均不得跨越这条界线。位于此线以南的普鲁士国王领地和所有参加普鲁士联盟的德国各诸侯国一概中立。交战军队可以通过这些领土,但所需给养品须按价付款,并且他们都无权在这些地方构筑任何工事。

    1795年夏季,奥军分成两支军队在莱因河一带行动。一支叫下莱因方面军,总司令为克列尔法伊特元帅,另一支叫上莱因方面军,总司令为维尔姆泽元帅。法国以儒尔当将军所统率的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对付下莱因方面军,以皮什格鲁所统率的莱因方面军对付上莱因方面军。皮什格鲁部队当时占领着美因兹周围的包围线。尽管普鲁士退出了战争,但是战争的结局还是对奥国人有利。10月他们越过美因兹包围线,在那儿缴获大批野炮,并迫使皮什格鲁退守魏森堡线。这次军事行动最后以缔结停战协定而告结束。停战协定是1795年12月23日签订的,协定规定:1)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占据杜塞尔多夫要塞,并在沿符佩尔河左岸前进三法里的地方设置前哨。它的防线就是沿莱因河左岸延伸到纳格河口,即宾根附近,再由宾根沿纳格河左岸向上游延伸到山地,然后向阿尔萨斯边境伸展,接魏森堡线,并从魏森堡沿莱因河直到巴塞尔;2)奥军沿济克河(它在波恩对面流入莱因河)左岸布置前哨。符佩尔河和济克河间的地方为中立区。奥军防线从济克河口起沿莱因河右岸延伸到纳格河口,再从纳格河口穿过莱因河(在宾根附近),然后沿纳格河右岸逆流而上直至山区。这样一来,奥军就占据了美因兹和沿莱因河左岸到魏森堡的整个地区,它的防线并在魏森堡穿过莱因河到达河右岸,然后顺着右岸一直延伸到巴塞尔。协定缔结以后,儒尔当把司令部移到贡斯留克,皮什格鲁把司令部移到斯特拉斯堡,克列尔法伊特把司令部移到美因兹,维尔姆泽把司令部移到曼海姆。

    在冬季里,法国和奥国都尽一切可能来补充队伍,供给服装,尽力使自己部队的情况得到最大改善。不久以前的战争胜利使维也纳政府产生很大希望。它召回克列尔法伊特元帅,而代之以查理大公①。皮什格鲁将军使共和国政府疑虑不安,因为造成战争后期失利的那些军事行动是如此错误,以致使人们有理由认为那是叛国行为。但督政府没有抓到证据,不好惩办他。同时督政府也不容许老是想着这种令人痛心的事,而是抓着了第一个到手的借口,就把这位将军从军队中召回。皮什格鲁被任命为驻瑞士大使。他拒绝这个外交官职务,跑回自己的领地去了。莱因方面军的总司令改由莫罗担任,他于1796年5月23日就职。

    ①查理大公是奥皇的三弟,当时以善战著名。——译者

    二

    意大利的战争已在4月开始。在蒙特诺特、米莱西莫和芒多维的几次战役业已迫使撒丁国王签订凯拉斯科停战协定,并退出反法联盟。这些消息使御前军事会议更加为难,因为它对于博利厄的才能和声誉抱有很大的希望。它于是命令查理大公拒绝接受停战协定,在莱因河开始军事行动。它的目的一方面是想阻止法军前往阿尔卑斯山脉那边增援,另一方面是想转移舆论对意大利惨败的注意。

    拿破仑在2月底离开巴黎的时候,曾得到莱因方面军和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将于4月间开始军事行动的诺言。但是直到5月底,这两个方面军还呆在自己的冬营里。意大利方面军所获得的一切胜利和它的继续向前推进,都着重说明在莱因河的法军必须紧急行动。可是它们在各种借口之下,拖延行动的时间。最后,敌人的愚蠢启发了法国政府在指挥自己的将军们时所缺少的那种才智。在此以前一直逗留在巴黎的莫罗将军,才好不容易地赶到了斯特拉斯堡。驻守在摩泽尔河、萨尔河和马斯河一带营房里的全部法军开始出动,6月1日战争重新开始。

    这时候,关于洛迪战役、渡过明乔河、博尔格托战役、包围曼图亚、法军大本营进驻维罗纳和它的前哨进入蒂罗耳山等等消息,改变了维也纳宫廷的打算。据那儿的人说,意大利方面军不是从地上走的,而是从天上飞的,任何障碍都挡不住它。因此必须消灭这支军队。维尔姆泽奉命率领上莱因方面军三万人前往意大利,作为这时正在蒂罗耳、卡临西亚和卡尔尼奥耳进行整编的博利厄残部的后备军。他必须在曼图亚陷落之前赶去援救这个要塞,并收复伦巴迪亚世袭领地。后者的收复对维也纳宫廷来说比冒险去征服法国本土还重要些。奥皇把两支莱因方面军统一归查理大公指挥,命令他不要开始军事行动,承认已签订的停战协定有效。可是这个命令来迟了,因为两小时以前军事行动业已开始。

    大公兵力因维尔姆泽被调出而削弱了,他于是放弃了自己草拟的一切征战计划,仅限于防守莱因河各个渡口和掩护德国。他指挥的军队有:1)下莱因方面军。指挥官为炮兵大将瓦尔田斯列卞和陆军中将克腊伊、韦尔涅克、哥特策、格鲁别尔、科洛烈多、美利斯、什塔迭尔和林德特等。这支部队由一百零一个步兵营(七万一千人)和一百三十九个骑兵连(二万二千七百人)组成,总共是九万三千七百人。不过,其中驻守厄伦布烈田什迭印、美因兹和曼海姆的卫戍部队应该划出来;2)上莱因方面军。总指挥官是炮兵大将拉土尔,他代替已调走的维尔姆泽。他下面的指挥官是斯塔腊伊、弗雷利赫、弗尤斯田贝克公爵、康德亲王、列伊斯、利什等六位陆军中将。这支部队由五十八个步兵营(六万五千人)和一百二十个骑兵连(一万八千人)组成,总共是八万三千人。由此可见,在5月份里,奥军在莱因河一带总计有十七万六千七百人。如果扣去从这支军队先后调往意大利的三万六千人,那么大公的兵力现在还剩下十四万人。

    法军两支部队的战斗人员合计十五万多一点。松布尔-马斯方面军由六万五千名步兵和一万一千名骑兵组成,总共为七万六千人。莱因-摩泽尔方面军由七万一千名步兵和六千五百名骑兵组成,总共为七万七千五百人。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分三个军团。左翼军团在克列别尔将军指挥之下,由科洛和列费夫尔两个师团组成,驻在莱因河右岸杜塞尔多夫。中路军团在儒尔当总司令直接指挥之下,驻在贡斯留克,它由商皮奥纳、格烈尼叶和贝尔纳多特三个师团组成。右翼军团归马尔索将军指挥,它由马尔索本人所指挥的一个师和庞谢师团组成。博诺将军指挥后备军。莱因-摩泽尔方面军分三个军团:德塞指挥左翼,下辖博普尤伊和德利马斯两个师团;盛西尔指挥中路,下辖杜格姆和塔波尼叶两个师团;费里诺指挥右翼,下辖德拉博尔德和塔罗两个师团。布尔西叶将军指挥骑兵后备队。

    三

    6月1日,克列别尔率领他的军团(八十个步兵营和二十个骑兵连)从杜塞尔多夫出发,2日到达济克河畔,经过先头部队战斗后,他渡过这条河,并占领乌克腊特阵地。4日,他进攻瓦登堡亲王,这位亲王率着一个一万五千人的军团驻守在阿耳田基尔亨高地上。他把他击败,并抓了二千名俘虏,缴获四面军旗和十二门大炮,然后他继续向兰河前进。总司令儒尔当在诺伊维特渡过莱因河,和他的驻在兰河的左翼军团会师。马尔索撤离比耳谦费耳德兵营向美因兹前进。查理大公从上莱因调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向松布尔-马斯方面军驻地前进。6月15日,他向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发动进攻,在韦茨拉尔打败了列费夫尔师团,缴获一面军旗和七门大炮。儒尔当放弃了在6月17日和敌军会战的打算,全线开始退却。他在派遣克列别尔前往杜塞尔多夫以后,自己率一部分军队从科隆桥和诺伊维特桥退过莱因河。这位将军在敌军大力追逼下,于6月19日在阿耳田基尔亨和敌军打了一仗。他不失体面地应付过去了,没有受到重大损失,并且重又占领了自己原来的杜塞尔多夫阵地。

    维尔姆泽在调出一部分军队去意大利以后,缩短了自己的阵线。他把左翼布置在法兰谦塔耳市镇附近的莱因河畔,在镇上修筑了防御工事,而把右翼布置在山地里。莫罗命令德塞和盛西尔两军向他进攻。德塞军团开始在莱因河和山地之间曲折行进,盛西尔军团则通过哥姆堡和茨韦布留谦①两地前进。6月15日,经过激战后,奥军后卫被打败,损失了一千多人,退到曼海姆桥头工事里。但这次小小的胜利不能弥补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在这期间所遭受的挫折。

    ①原书用法文地名“迭庞”代替德文地名“茨韦布留谦”。——俄文版编者

    四

    法国政府终于感觉到,莫罗在莱因河左岸的行动一点也不能帮助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它于是命令莫罗渡过莱因河。6月24日清晨两点钟,德塞带领二千五百人攻占厄尔连-莱因岛,早上又占领了克耳。他俘敌八百名并缴获十二门大炮。黄昏时候,他开始架设浮桥,25日中午完成架桥工程。就在这一天,他的两个师、骑兵后备队、司令部和费里诺所属的一个师共计四万人陆续渡到莱因河右岸。盛西尔带领他的两个师仍旧留在曼海姆桥头堡附近的莱因河左岸,费里诺师团仍留在上莱因河。斯塔腊伊将军奉命带领二十六个营(其中一部分是康德亲王的军队,一部分是施瓦本军队①)防守由瑞士到腊施塔特一带的莱因河。拉土尔带领二十二个营驻在曼海姆。他守卫腊施塔特到美因河一带地区并据守莱因河左岸曼海姆桥头堡。斯塔腊伊的部队分布在莱因河右岸。他有两个不大的兵营,每个容纳六千人,设在离克耳几法里的地方:一个在维耳施迭特,另一个在奥芬堡。26日,费里诺率部逆莱因河而上,进攻维耳施迭特兵营,28日进攻奥芬堡兵营。敌军退出这两个兵营。这时,德塞也带领他的军团及后备军向斯塔腊伊将军带领一万人据守的伦赫阵地推进。德塞猛攻敌军,把它赶出阵地,缴获十门大炮,抓俘虏一千二百名。他把敌军追到腊施塔特。当时拉土尔将军带领二万五千人刚刚从曼海姆到达这里,他占据了穆尔格河后面的阵地。可是当盛西尔刚一知道敌军由曼海姆向上莱因前进时,他便立即沿莱因河左岸跟踪追击。他经过克耳桥进入弗罗伊登施塔特,占领了分布在克尼比斯山上的一些多面堡,然后经过整日激战强渡穆尔格河。6月15日,拉土尔将军损失了一千人,退到阿耳勃河后面。法军司令部移驻腊施塔特。费里诺在这个期间占领了金济格河右岸并向莱因河上游推进。当他向前推进的时候,占据左岸阵地的旅队也渡过这条河,从而使他这个军团的兵力扩大了。

    ①施瓦本属于德国,中世纪时,施瓦本是一个公国。——译者

    大公于6月26日得悉法军在克耳附近渡过莱因河的消息以后,就带领二十四营步兵和二十九连骑兵赶来援助上莱因方面军,而留下瓦尔田斯列卞带领三万六千人监视着儒尔当,另外留下二万六千人在格赫特斯海姆防卫营里掩护美因兹。他和拉土尔将军在阿耳勃河后面会师。结果在他指挥下的部队就有四十四个步兵营和八十个骑兵连。部队的布防情况是:左翼十八个步兵营和十九个骑兵连布防在山区,由卡伊姆将军指挥;中路有十三个步兵营和二十八个骑兵连,布防在厄特林根前面;右翼有十个步兵营和二十九个骑兵连,另外在警戒部队里还有三营步兵和四连骑兵,他们的指挥官为拉土尔将军。

    查理大公打算用这支强大的兵力在7月10日进攻法军,并在莱因河流域把它打垮。可是莫罗将军先发制人。9日,盛西尔越过罗田索耳,打败了卡伊姆,并在内卡河上打退萨克森兵。大公知道这次战斗以后,便命令他的中路和右翼部队进攻德塞。德塞在马耳什村阻击了大公的进攻。他显示了无限的勇敢精神,坚持了大半天战斗,直到傍晚才退到稍后的一个新阵地上。这种坚强抵抗使敌人感到很棘手,他害怕业已进到涅延堡的盛西尔将军会截断他的后路,于是在10日开始退往普福尔次海姆,并拨出十个营来补充菲列浦斯堡和曼海姆的卫戍部队。次日,由于受到盛西尔将军的追击,他继续退往斯图加特,并在那儿渡过内卡河。在费里诺将军那一方面,他控制了金济格河畔的比别腊赫阵地,越过黑林山,抵达菲林根。在莱因河和黑林山之间整个地区的敌人完全肃清。黑林山的各个城市都驻进了法国卫戍部队。

    五

    当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司令部刚一获悉莱因方面军渡过了莱因河,克列别尔将军就于6月29日从杜塞尔多夫出发。在科隆渡过莱因河的格烈尼叶师团也归他指挥。他在林堡进行了战斗,7月8日渡过兰河。总司令儒尔当率领其余的部队在诺伊维特桥上和他会师,经过一次规模不大的前卫战,击退了瓦尔田斯列卞将军,然后他们分三路由吉先桥、韦茨拉尔桥和列印桥越过兰河。在弗里德贝克,敌军在激战以后被击溃。12日儒尔当渡过尼达河,进入美因河平原,占领了法兰克福前面的阵地。他和瓦尔田斯列卞达成几天的停战协定,以谈判法兰克福投降的问题。可是这给了敌人取得两条道路并退往上美因河的机会。法兰克福的防御很好,弹药和粮食供应也很充足。处在科隆大路上的、离法兰克福只有一站路程的克尼格什迭因炮垒于7月21日投降。里面有九十三门大炮和六百名守军。

    六

    儒尔当接到政府指令后,留下马尔索将军带领三万人防守各个要塞,自己则带六个师五万人深入德国腹地。他沿着围绕萨克森的图林吉亚山脉边缘前进,因此就离开了多瑙河。7月21日,他的前卫进到施魏因富特,司令部于26日到达那里。维尔次堡及其城寨是由公爵兼主教的三千军队据守的,于24日投降,守军放下了武器。肯尼格斯哥封要塞于8月3日投降。瓦尔田斯列卞将军带领三万一千人未作抵抗退到班堡。松布尔-马斯方面军跟踪追击。它由班堡渡过列格尼茨河,8月6日,在福赫海姆附近的战斗中击溃敌军,逼使敌人退过维耳斯河。8月11日,法军总司令部移驻劳夫。位于拜罗伊特-安堡公路上的罗田堡要塞投降了,要塞里有四十三门大炮。8月15日,法军向祖耳次巴赫和安堡两地推进。他们不得不整天进行战斗。有四个师投入战斗。敌人退出了维耳斯河阵地,退到施瓦尔岑费耳德附近纳普河后面。他们离开大公部队越来越远。19日,法军已到达维耳斯河对岸。贝尔纳多特将军被调到诺伊马克特,这个地方在累根斯堡-纽伦堡公路上,离累根斯堡十法里。由于两支法军都控制了多瑙河左岸,所以可以把它们看作一支统一的部队。20日,总司令带五个师推进到纳普河。敌军在沃耳费林根高地上坚持激烈的战斗,到夜晚才退出阵地。

    8月21日,松布尔-马斯方面军的布防情况是:总司令部驻在安堡;五个师(四万人)在瓦尔田斯列卞的部队前面沿纳普河布防,贝尔纳多特师团七千人布防右翼(宽十法里),监视通累根斯堡的道路;马尔索将军带三个师(三万人)包围美因兹和厄伦布烈田什迭印并防守美因河。纳普河是一条小河,在累根斯堡向上一法里的地方流入多瑙河。松布尔-马斯方面军的战线经过劳夫、纽伦堡、班堡和维尔茨堡。虽然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和莱因方面军一起控制着多瑙河左岸,并且布置在查理大公和瓦尔田斯列卞两军之间,但是它们之间却没有交通线。松布尔-马斯方面军驻在从波格米亚边境出来的一条通道上。

    安堡战役和沃耳费林根战役是非常激烈的。虽然双方损失几乎相等,但这两个地方始终掌握在法军手里。双方所抓到的俘虏都不超过二三百人。这是法军从法兰克福出发以来所进行的仅有的、而规模不大的战争。

    七

    莱因方面军于7月22日渡过内卡河,并沿着左边的格明特大路和右边的格平根大路尾追查理大公。格明特大路沿列姆斯河谷延伸,格平根大路沿维耳斯河谷延伸。它们都穿过被称为瓦登堡阿尔卑斯山的阿耳勃山脉。莱因方面军行动缓慢,以致使查理大公认为它没有决心在内卡河那边进行决战。因此,他命令奥军占据魏森什迭因高原上的阵地。可是德塞将军抵达格明特以后,于7月23日开始紧追敌军后卫,并在阿阿连进行了战斗,抓了五百名俘虏。

    同一天沿着右边大路前进的盛西尔部队到达布廉次河流域的海登海姆。8月5日和8日,两军前卫发生战斗,双方互有胜负,各损失几百人。萨克森部队离开了奥军,回到萨克森去了。

    这时查理大公认为,被三条通道隔开的法军打算在阿耳特米耳河会师,因此他决心冒险打一仗来阻止法军会师。他把后卫改成前卫,并把它推进到厄特林根。8月10日,这支先头部队在厄特林根受到法军攻击,它被打败,并有三四百人被俘 11日拂晓,全部奥军分八个纵队出动。法军驻在诺列斯海姆前面,战线有八法里宽,兵力有四十八个步兵营和六十六个骑兵连,兵员共四万五千人。杜格姆带领六千人担任右翼,挨着布廉次河驻扎,那儿离多瑙河两法里。塔波尼叶驻扎在正面,他有九营步兵布置在杜恩斯迭耳金根高地上,另有三营布置在稍后的迪申根。博普尤伊指挥左翼,布防在施魏因多尔夫前面。德利马斯带领八千人担任前卫,驻守邦芬根。大公左翼三个纵队中有两个纵队前往迪申根和迪林根,从正面和后方攻击杜格姆,把他同中路隔开,并把他击退到一条通道后面。同时,第三纵队在弗雷列赫将军指挥下;由乌耳姆渡过多瑙河,从后方攻击法军。法军总司令部、辎重车队和后勤管理人员都被赶出海登海姆,逃往阿阿连。这样一来,法军从会战一开始就被敌人围攻和截断,丧失了自己的作战线。辎重车队和后备队都出现了紊乱现象。这种局势颇为严重。但是大公用来完成这个任务的三个纵队离战场尚有三法里,他们未能参加战斗。右翼两个纵队沿诺尔德林根公路前进,从法军前卫和左翼之间穿过,进攻加赞将军指挥的战线的末端。担任主攻的中路三个纵队由十九个步兵营和二十四个骑兵连组成,由大公亲自指挥。他们出现在奥夫加赞,打退了盛西尔部的岗哨。盛西尔未预料有这样的强攻,他还据守着厄格林根战斗之前的那些阵地。他把自己的部队集结在杜恩斯迭耳金根高地上。在这天余下的时间里,大公想拿下这些阵地而作的一切努力都落空了。双方各损失六、七千人。夜间,大公将沿诺尔林根-多纳韦尔特大路的右翼撤回美亭根兵营,而将左翼撤回多瑙河上的迪林根。中路留在战地过夜。一队人数不多的法军重又占领了海登海姆,并恢复了法军各部分之间的交通线。这样就促使莫罗留在战场上收集伤兵,并根据所得到的情报来决定退却或者准备前进。他取得了胜利。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已渡过列格尼茨河,而且看来已经过了安堡向累根斯堡前进了。它从查理大公手里夺得了几条通道。大公在11日的战斗中没有打败法军,也没有能把它赶到阿耳勃山谷里去;大公为了避免使自己陷入包围,连一分钟也不能再耽误。夜间,他认为法国两个方面军会师已成事实,于是放弃了阻止他们会师的企图,开始撤退。结果他放弃了多瑙河左岸、韦尔尼茨河和阿耳特米耳河,退到多瑙河右岸和退过累赫河。对于奥军来说,这次战斗是打败了。

    在这个时期,费里诺将军带领二十三营步兵和十七连骑兵(第三军团的)通过黑林山占领康斯坦次湖边的林达乌和布雷根次。他在这儿留下拉博尔德将军带七营步兵和三连骑兵,监视蒂罗耳的出口。他自己则带领十六营步兵和十四连骑兵经什托卡赫向梅明根前进。13日,指挥前卫的阿巴土契将军进攻驻敏迭耳海姆的康德军团,消灭了他几个团 然后同莱因方面军会师 成为后者在累赫河上的左翼。

    八

    莫罗将军在诺列斯海姆战场上呆了几天。最后,他向多瑙佛耳特前进,但又折回哥赫什塔特,甚至未向阿耳特米耳派遣一部分骑兵。他试图和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取得联系。他这样举棋不定和盲目行动,使查理大公极为兴奋。他认为他还能阻止本来已无希望阻止的法军会师。他留下拉土尔将军带领三十个营在累赫河这边,以阻止和延缓莱因方面军的行动,自己则带领一支三万人的步兵、骑兵和炮兵队伍渡过多瑙河,沿纽伦堡大路前进。8月22日,他进攻驻在诺伊马克特前面阵地上的贝尔纳多特,把他赶到劳夫和纽伦堡,并且在福赫海姆把他击败。瓦尔田斯列卞将军也立即转入进攻,渡过纳普河。松布尔-马斯方面军退往安堡和祖耳次巴赫。可是,它在这个阵地上正面又受到瓦尔田斯列卞的进攻,后方及侧面则受到查理大公部队的攻击。它的总司令又不愿冒激战的危险,因此它的退却变得很困难。它丧失了由劳夫通纽伦堡的大路交通线。于是它不得不在山路上以及沿着勉强可以通行大车的道路曲折行进。它的炮兵和辎重队都已陷入困境。这种匆忙而无秩序的行军对军队纪律影响很坏。26日,法军到达福赫海姆,左翼到达厄别尔曼施塔特,并在这儿呆到28日。总司令原想发动几次攻击,可是没有实现,因为查理大公行动迅速,以及他在法军后方作出进攻的模样。敌军已派出一个师前往班堡,截断了从班堡到施魏因富特的道路,引起了法军总司令部的焦虑,造成辎重队及后勤管理人员的慌乱。法军在经过三天急行军以及凭刺刀打通道路以后,才于8月31日抵达施魏因富特。他们在这儿停下来休息,这实在太需要了。

    哥特策将军占领了维尔次堡,他曾以他的一个师包围城寨,呆在城寨里面的是法军炮兵指挥官博列蒙和他所指挥的八千士兵。哥特策得到过斯塔腊伊师团的支援。查理大公率领其余的部队驻在一条通道后面。儒尔当乘敌军散开的机会,决心给自己打通去维尔次堡的道路。他于9月2日午前出发,次日(3日)进攻查理大公。在会战当中,克腊伊和瓦尔田斯列卞两部分奥军也赶来了。他们以四万步兵和一万二千骑兵来对付他,而他手下只有三万人。结果法军被打败。列费夫尔师团留驻在施魏因富特。

    儒尔当往阿尔恩施迭因和兰河撤退,9月10日抵达那儿。他的部队已疲惫不堪,士气也非常沮丧。他把总司令部设在韦茨拉尔。从8月22日起,他就被迫和瓦尔田斯列卞及查理大公的部队作战,敌军兵力达六万八千人,而他仅有四万四千人。到达兰河以后,他和马尔索的部队以及从荷兰开来的一个师(一万人)会合。这时,他的军队人数才大大超过敌军。

    由于敌人的计谋和他在维尔次堡的失败,他在十五天之内把他在德国所占领的一切土地全部丢光。可是这一切还是可以补救的。一切迹象都使人相信战争的命运是应当改变的,它的结局应当对我们有利。他自己也清楚地意识到他应当做什么,可是他缺乏毅力和果断精神。他让敌人在他之前先到达兰河,而自己则被击败,退过莱因河。英勇的马尔索将军在阿耳田基尔亨附近的战斗中阵亡。克列别尔和科洛由于不听命令被调回。军队分散了:一部分渡过莱因河,列费夫尔师团则驻扎在杜塞尔多夫兵营中。

    儒尔当不久被免去总司令职务,可是督政府却用别尔诺维耳来代替他。这真令人奇怪难解,因为别尔诺维耳仅勉强能指挥一营人。

    大公带领一万二千人离开兰河河岸,前往巴伐利亚去进攻一直驻在那儿的莱因-摩泽尔方面军,同时留下韦尔涅克将军带领五万人监视松布尔-马斯方面军。

    九

    8月23日,即在诺列斯海姆会战后十二天,莱因-摩泽尔方面军终于渡过多瑙河向累赫河前进。德塞将军率左翼抵达腊因对面累赫河口。中路在盛西尔将军指挥下到达奥格斯堡。右翼由费里诺将军率领到达兰次堡对面。奥军中将拉土尔奉命防守累赫河各渡口,他把三个营布置在英果耳施塔特,把一个师(八个营)和二十个骑兵连布置在腊因对面以防卫累赫河下游,另外还把十五个营布置在奥格斯堡对面弗里德堡高地上。康德军团担任左翼驻在兰次堡对面。24日,费里诺将军在加翁施迭田附近强行渡河,盛西尔在奥格斯堡前面沿累赫加乌津浅滩过河,德塞则由兰特维特浅滩过河。奥格斯堡的几座桥都立即修好。进行顽强抵抗的拉土尔将军终被打败并退出坚固的弗里德堡阵地。他给战胜者丢下了十七门大炮,他的一千五百名士兵当了俘虏。

    渡过累赫河以后,法军右翼向离慕尼黑三法里的达豪前进,它的前卫布置在这个城市的城墙下面。中路进到普法芬哥芬附近,左翼进到海登费耳特附近并派出监视部队前往英果耳施塔特。奥军总司令把大本营移到伊扎尔河畔的兰德斯古特,奥军主力都集中在那里。纳文多尔夫将军的师团(八千人)在安堡战役后奉大公命令监视多瑙河,他们占据着阿卞斯堡并掩护累根斯堡。康德军团占据慕尼黑。他在这个地方等待法军进攻等了几天,可是看到法军没有前进,他就疑心法军已渡到多瑙河左岸追击查理大公去了。因此,他于9月1日率领他的全部兵力分成几个纵队向海登费耳特前进,进攻法军左翼。但他到达帕阿尔河,很快就被击退了。他从俘虏口中得悉,法军全部都在多瑙河右岸,并未移动。于是他又返回原阵地。在这次战斗中,双方损失是相等的,敌军给法军丢下了一门榴弹炮。9月7日,莫罗将军盲目地决定向前推进。9日,左翼开往诺伊施塔特,该地接近多瑙河,在阿卞斯堡对面。中路开往美因堡,右翼到达莫斯堡。慕尼黑和弗赖津都为法军占领,敌军退驻伊扎尔河左岸。莫罗在这次进军中碰到的阻碍不多。他抓了五、六百名俘虏。

    敌军等待莫罗前往累根斯堡,但8日和9日他都没有行动,而10日则开始退回原阵地,并派德塞将军带领一万二千人去寻找松布尔-马斯方面军。在这个时候以前,后者离前者是八十多法里远。德塞于11日夜间在涅延堡渡过多瑙河,12日到达厄伊赫施帖特,14日从那儿前往海迭克。海迭克位于厄伊赫施帖特到纽伦堡的路途之间。他在那里得悉长期以来所发生的各种情况以及松布尔-马斯方面军被赶到莱因河的详情细节后,开始回师,16日回到多瑙河与本方面军会合。当拉土尔将军得知德塞的军队移动的时候,就乘机前进并在全线发动规模不大的战斗。但是,在他得知德塞带走的部队不多,而大部分兵力还留在右岸以后,他的行动就变得小心起来。

    查理大公离开莱因河时,在下列各个要塞都留有部队:美因兹驻步兵一万五千人和骑兵一千二百人,厄伦布烈田什迭印驻步兵三千人,曼海姆驻步兵八千人和骑兵三百人,菲列浦斯堡驻步兵二千五百人和骑兵三百人。儒尔当把马尔索、庞谢和博纳尔三个师(二万六千人)留在美因河,用来包围美因兹和厄伦布烈田什迭印。可是莫罗只留下一个流动纵队来对付曼海姆和菲列浦斯堡。这个机动纵队包括步兵、骑兵和炮兵三种,兵员为二千八百人,它是从朗道的卫戍部队中分出来的,指挥官为舍尔勃旅长。查理大公到达兰河以后,立即命令彼特腊什将军从曼海姆和菲列浦斯堡的卫戍部队中调出九营兵力来攻击舍尔勃将军。并拿下克耳和格尤宁根两处桥头工事。当时舍尔勃将军还呆在布鲁棘扎尔。他从投诚的敌兵口中得悉事变后,于9月13日开始退却,退往尚未完全丧失的克耳城。彼特腊什跟踪前进,18日以超过他三倍的兵力向他进攻,但受了挫折并损失了许多士兵。法军这次胜利部分地要归功于斯特拉斯堡国民自卫军的热心支援。

    莫罗对差一点阻碍他退却的这次战事极为震惊。他觉得必须向莱因河靠拢。于是他开始撤退。在儒尔当退过莱因河的同一天,他退过了累赫河。20日,他占领施穆帖尔后面的阵地,21日占领敏迭耳阵地,22日占领居恩次阵地。他分三路撤退:费里诺指挥左翼,盛西尔指挥中路,德塞指挥右翼。奥军弗雷列赫将军尾随费里诺,拉土尔尾随盛西尔,纳文多尔夫将军沿多瑙河左岸前进,和德塞走同一条路线。没有任何卫戍部队的乌耳姆要塞幸而已被芒里沙尔的部队占领,他们比纳文多尔夫早到二十四小时。24日,法军占领了伊勒尔河岸阵地,而费里诺驻扎在梅明根,德塞驻扎在乌耳姆。25、26和27日,法军继续撤退。德塞沿多瑙河左岸退往厄因根。他离开乌耳姆六个小时以后,奥军就进入那里。27日,法军抵达费迭尔-捷耶。它在那儿得知彼特腊什将军已占据了黑林山各通道,而黑林山的各个市镇则为起义的农民所占领。28日,拉土尔将军发动全线进攻,但到处都被击退。在此以前一直担任奥军右翼的纳文多尔夫将军,这时带领他的部队离开这段战线前往土宾根,和彼特腊什的部队在罗特韦耳阵地上会师。这样一来,他们就能以巨大的兵力占据金济格和临赫两河谷。与此同时,查理大公派出侦察班前往金济格(靠近克耳),而他自己则带了一万二千人到达临亨村。结果拉土尔将军的力量大大削弱了,他的士兵已不过二万五千人,并且处于受攻击的地位。不过他在施魏因加乌津扎营,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可怕。莫罗将军认为必须赶走他,以便取得强越峡谷的机会。10月2日,他在比奥腊赫向拉土尔进行猛攻。奥军企图抵抗,但被人数占优势的法军所压倒。他们丢下两面军旗和几门大炮,四、五千名士兵被法军俘掳,其余的都匆忙逃窜。

    十

    在这次会战以后,莫罗继续撤退。辎重车、笨重东西和伤兵都由足以保证人员和物资安全通行的部队掩护着,经过黑林山间各城市前往格尤宁根。右翼进攻了峡谷并于10月10日占领了罗特韦耳村和菲林根村。它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后,向瓦耳-丹费尔峡谷前进。12日盛西尔到达莱因河谷——弗赖堡。13、14和15日三天法军都在通过这个可怕的河谷。它占领了厄耳次这条小河后面的阵地,同时掩护着弗赖堡。

    查理大公这时到达厄田海姆,各路奥军接二连三地来到这儿和他会合:10月15日彼特腊什到达,18日纳文多尔夫到达,20日拉土尔到达。康德军团和弗雷利赫军团通过瓦耳-丹费尔峡谷和黑林山各城市尾追法军。可见在15日以前法军业已集合,他们和本国的交通道路是通过阿耳特勃列扎赫桥和格尤宁根桥。军队的士气和物资供应都好转了。虽然如此,但他们仍然呆着不动。18日敌军三万六千人向他们进攻:右翼由彼特腊什指挥接近莱因河,中路由瓦尔田斯列卡指挥,左翼由拉土尔指挥。双方战斗很激烈,互有损失。由于弗雷利赫和康德军团沿黑林山山谷进入瓦耳德基赫,所以总司令认为必须使部队接近弗赖堡,他在调回右翼的同时却经常注意掩护这个城市和涅勃烈扎赫。21日,德塞在涅勃烈扎赫渡过莱因河并沿左岸而下向斯特拉斯堡前进。法军旋即退出弗赖堡而占领新阵地:右翼依靠坎登,左翼在施利延根连接莱因河。23日法军受到攻击。由于德塞军团开走,法军人数比敌军大大减少,但是它却占领着极好的阵地,所以守住了阵地。26日,有为数不多的败兵由格尤宁根桥退回莱因河左岸。费里诺留在莱因河上游。其余部队开往斯特拉斯堡。

    这样,法军在德国境内打了四个月的仗,解除了巴登伯爵、瓦登堡公爵和巴伐利亚侯爵的武装,迫使他们脱离奥国皇帝,与法国缔结了停战协定,并向他们征收了以前来不及征收的军税。法军赢得几次胜利,同时也遭到几次不大的失败。在经过这一系列事情以后,法军又回到莱因河左岸。它在右岸只留下杜塞尔多夫要塞和克耳及格尤宁根两座桥头工事。

    十一

    杜塞尔多夫在辽远的北方,所以没有引起奥军的注意。但是,克耳要塞和格尤宁根桥头堡的存在,却使部分法军能呆在莱因河左岸过冬,并使德国惊惧不安。奥军决计攻占它们。10月28日,奥军四万人包围了这两个地方,并在克耳前面建立了包围线。这些包围线由十五座多面堡构成,左方和右方都接近莱因河。各个多面堡之间以壕沟相连,壕沟长度差不多达三千五百法尺。它完全围住右岸的克耳要塞整个防御工事系统。在法军方面,他们也同样紧张地进行工作,建筑尖柱形防御工事。炮垒和突出在莱因河上下游的钝角堡都武装起来了。他们沿左岸建筑炮垒,在河中间各个小岛上、特别在厄尔连-莱因岛及土弗尤岛①上构筑强固的防御工事。他们在后面这个小岛前面,即在离克耳一千五百法尺的地方,建筑了象桥头堡那样的三角堡垒。由这个三角堡到金济格河相距是一千法尺。他们建筑了一座周长一千法尺的防卫营,还在厄尔连-莱因岛上建筑了桥头堡,这两座建筑物都跟莱因河垂直。从克耳顺莱因河而下至金济格河口距离是五百法尺。上述这些工事由十六个营防守,它们每隔二十四小时换班一次。尽管法军这样令人恐惧地在准备防卫,但是查理大公却坚持包围这个要塞。他只能从一边封锁它,而且又无法截断它和斯特拉斯堡及整个法国的联系。11月21日,他对着金济格堡垒建筑堑壕。22日早晨,德塞库领一万六千步兵和三千骑兵从克耳防卫营出击。他冲破了包围线,并占领了敌后离莱因河一法里的久特海姆村。但他的兵力不足,在破坏了包围线上的几座多面堡、毁掉敌军十五门大炮、夺回六门大炮并抓住一千五百名俘虏以后,他仍旧退回自己的工事里。11月28日,敌军所有炮垒一齐开火。他们在金济格堡垒对面挖掘堑壕作为佯攻,主攻则放在土弗尤岛前面和厄尔连-莱因岛对面的三角堡垒上面。敌人的计划是破坏莱因河上的桥梁。12月6日,敌人占据了土弗尤岛和那儿的三角堡垒。

    ①这个岛在围攻克耳的报告中名叫森林岛(Bush Insel)。现在它已不存在了。——法文版编者

    12月9日,敌军占据了战壕的全部外围线,并到克耳的老教堂中扎营。18日,它占据了法军战壕右翼和特鲁-德卢多面堡。1月3日,它占据了整个厄尔连-莱因岛,6日,它进攻莱因河上游的钝角堡,破坏了桥梁。1月10日,它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