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洛迪战役
《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作者:拿破仑文选-法-拿破仑 2017-04-13 11:48
一、渡过波河(1796年5月7日)。二、佛姆比奥之战(5月8日)。拉加尔普将军之死。三、和帕尔马公国休战(5月9日)。四、洛迪战役(5月10日)。五、进入米兰(5月15日)。六、和莫德纳公国休战(5月17日)。七、贝尔蒂埃。八、马塞纳。九、奥热罗。十、塞律里埃。
一
科尼、托尔托纳和切瓦等要塞于5月初交给法军。马塞纳带领他的师团向亚历山大里亚前进,在那儿缴获了许多奥军留下的仓库。大本营经阿耳巴、尼斯-迭拉-帕耳亚和博斯科修道院移驻托尔托纳。托尔托纳是一座很好的要塞,其中有许多大炮和各种弹药。
胆战心惊的博利厄将军退到波河对岸,企图掩护米兰。他指望保住瓦兰察对面的波河渡口。如果这个渡口被突破,他就保卫通过塞齐亚河和提契诺河的渡口。他把自己的部队布置在阿果尼亚河左岸瓦列德约附近。他在这里补充了十营后备兵,他的兵力又可以与法军抗衡了。根据全部计划(军事的和政治的),法军应在瓦兰察渡过波河。在凯拉斯科的会议上曾秘密地将法军的这一意图通知大家。停战协定中有一条规定:这个城市交给法军以供渡河之用。马塞纳将军抵达亚历山大里亚以后,立即派出巡逻队朝瓦兰察方向巡逻。
奥热罗离开阿耳巴移驻斯克里维亚河河口,塞律里埃前往托尔托纳,拉加尔普则沿着阿克维道路到达那儿。从全军选出三千五百名掷弹兵,编成十个营。拿破仑亲自率领这批精锐部队,连同骑兵和二十四门大炮,以急行军赶往皮阿琴察,以便出其不意地占领那儿的波河渡口。法军前锋渡河以后,其余部队应当立即离开现在的阵地,迅速前往皮阿琴察。
5月7日早晨九点钟,拿破仑抵达皮阿琴察。他在三十六小时内走了十六法里。他跑到河边,一直待到渡河结束和前卫已布置在河的左岸为止。平底渡船载运五百人和五十匹马,半小时渡一次。渡船指挥官、炮兵上校安德列奥西和将军的助手弗朗田在波河的卡斯提耳-圣则奥瓦尼到皮阿琴察这一段地带,掳获了奥军十条船只,船上有五千伤兵和一批药品。兰恩上校带九百掷弹兵首先渡河。敌军两个镖骑兵连企图阻止法军上岸,但完全无效。经过几小时以后,前卫已全部到达波河对岸。从七日夜到八日凌晨,全军到达。九日架桥结束。七日晚,掷弹兵指挥官拉加尔普将军把自己的指挥部移驻卡契纳-迭美特腊(位于佛姆比奥和波河之间)。波河在皮阿琴察附近水流很急,宽度是二百五十法尺。强渡这种河流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军事行动。
二
奥军列普塔伊师团(包括八个营和八个骑兵连)从帕维亚出发,夜间到达离开皮阿琴察仅一法里的佛姆比奥。8日下午一点钟,法军才发觉村子里的钟楼和民房都筑了防栅并有敌军守卫,而在穿过稻田的公路上则配置了大炮。这样一来,把敌人从佛姆比奥赶走就成了十分迫切的事情,因为还可能有大批援军来支援他们,而背靠这条大河作战又是极其危险的。于是拿破仑下了进攻命令,命令中指出了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兰恩进攻敌军左翼,达列曼进攻右翼,拉纽斯从正面进攻。在一个钟头内,这个村子就拿下来了。占据这个村子的奥军被击退。它损失了一些大炮和三面军旗,并有二千士兵被俘。敌军残部慌忙退到皮戚格当,并渡过阿达河。皮戚格当要塞是在几天之前刚刚装备起来的。它离战场很远,还不太危险,因此敌人对它毫不担心。利普塔伊得以拉开吊桥,在土墙上摆好野炮。随着夜暮降临,法军前卫在马列奥附近停下来,这里到皮戚格当的距离为大炮射程的一半。拉加尔普所部后退,以便驻在科当奥前面掩护通向帕维亚和洛迪的道路。
从俘虏口中得知:博利厄已率领自己的军队向佛姆比奥前进,企图绕到这个据点的后面。人们认为,他的某些部队并不知道日间发生的事变,可能会跑到科当奥来过夜。对于敌军这个可能的行动作好了防备。总司令在下达保持最高警惕的命令以后,回到皮阿琴察大本营。夜间,马塞纳所部渡过波河,分布在桥边作为后备,以便在必要时支援拉加尔普。
人们预料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法军从托尔托纳向皮阿琴察前进,尽管行动迅速,可是并没有秘密到完全瞒过博利厄。他用自己的部队来占据提契诺河和阿达河间的地方,希望及时赶到皮阿琴察以阻止法军渡河。他知道法军完全没有架设浮桥的工具。他的一个走在纵队前面的骑兵团,突然出现在预备沿着帕维亚大路前进的拉加尔普将军的前哨附近,引起了法军的惊慌。宿营中的法国兵拿起武器,打了几梭子弹以后,一切平静了。但为了查明发生的事情真相,拉加尔普在一队巡察兵和一些军官的随从下,仍然向前方走去,他亲自向路旁民房中的居民打听。居民告诉他说,这阵骚乱是一个不知道法军已渡过波河的奥军骑兵团引起的,现在他们已向左跑到洛迪去了。拉加尔普动身回来。可是,不幸得很,他没有沿着战士可以看清楚他的大路往回走,而是走小路回来。警戒着的士兵没看清楚对象,竟以一阵急射迎接他。拉加尔普倒下去了,他被自己的士兵打死了!拉加尔普是瑞士沃州人。他由于痛恨伯尔尼政府而遭到迫害,来到法国避难。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军官,论身材和勇敢精神都是一个很好的掷弹兵。虽然性情急躁一点,但是他善于带兵,并赢得兵士的爱戴。早晨四点钟,大本营得悉这个不幸消息,立即派贝尔蒂埃到这个师里去。他看见这个师的官兵都陷在悲痛之中。
三
拿破仑进入帕尔马公国的领地后,在特雷比亚河的渡口接见了公爵派来求和及请求保护的使节。帕尔马公爵没有任何政治意义,因为占领他的领地也没有任何好处。拿破仑让他继续治理这个公国,同时向他征收他这个公国所能负担的一切贡税。这样一来,法国人就得到了一切实际利益,而免去直接治理这个国家的困难。这个办法是最简单而又是极其合算的。5月9日早晨,停战协定在皮阿琴察签字。公爵交出二百万法郎的现款,为法军拿出大批粮食、燕麦和其他食物,提供了一千六百匹军马(骑兵和拉炮用的),还负担修建军事公路以及在公国境内兴建医院的费用。拿破仑还为巴黎博物馆要求交出艺术品来抵偿占领军的费用。这是近代历史上征收占领军费的一个别开生面的办法。根据法国特派员的挑选,帕尔马交出了二十幅名画,其中包括名画《圣耶朗尼姆》。公爵请求另交二百万现款来代替交出这幅名画。法军特派员同意这样的交换。但总司令说,二百万法郎很快就花光了,而这种艺术杰作可以在巴黎展览几百年,并且还会引出其他的杰作来。
帕尔马公国、皮阿琴察公国和瓜斯塔拉公国都属于法尔涅兹王朝①。王朝唯一的继承人是菲利浦五世的妹妹伊丽莎白,她把这些公国交给西班牙。她的儿子唐·卡尔洛斯于1714年领有这些地方。后来,当唐·卡尔洛斯取得那不勒斯王位的时候,根据1748年亚亨条约,这些地方移交给奥地利皇朝,以后又送给西班牙王子唐·菲利普②。从1762年起,他的儿子斐迪南掌管这些地方。斐迪南是孔狄亚克③的有名弟子,死于1802年。他住在科洛尔诺城堡里,周围都是僧侣,他在一切细节上都一丝不苟地履行宗教仪式。
①1545至1731年统治帕尔马公国。——译者
②作者的叙述不符事实。唐·卡尔洛斯于1735年把这些领地让给奥地利皇朝。而这个皇朝的女皇玛利娅·帖列集娅于1748年把它们交给西班牙王子菲列普。——俄文版编者
③孔狄亚克(1715—1780年)是法国启蒙运动者,感觉论哲学家。——译者
四
法军在皮阿琴察城里征集了四百匹炮兵用的马。10日它从卡札耳-普斯帖尔连哥出发,向洛迪前进。这时博利厄已在洛迪集中了谢博田多尔夫和罗捷耳米尼两师兵力,而科利和武卡索维奇两部则已开往米兰及卡萨诺。现在这些军队的命运取决于进军的速度,因为从奥利奥河把它们截断并俘掳它们是可能的。但是法军前卫在离卡札耳一法里的地方发现了强大的奥军后卫,这支部队由掷弹兵组成,其驻防的地势很有利于防卫洛迪公路。于是法军只好相机作战。战斗打得激烈而顽强。最后终于把敌人打得狼狈溃退。法军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洛迪。洛迪这座要塞四周有城墙。敌人本想关闭城门,可是法军已杂在难民中间渗入城里(难民后来集中到博利厄在阿达河左岸设置的防线后面去了)。博利厄配备了二十五至三十门大炮来防卫河桥,但法军也立刻拿同样多的大炮来回敬他。
奥军战线上有一万二千名步兵和四千名骑兵。加上退到卡萨诺的一万人,在佛姆比奥地区被击溃的八千人(那次战争后躲在皮戚格当),以及米兰城堡的守军二千人,一共有三万五六千人。这就是奥军还保存下来的全部兵力。
拿破仑希望截住去卡萨诺的那一师敌军,决心在十日冒着敌人的炮火从桥上渡过阿达河,并以这种大胆的行动惊倒敌人。为此,他在洛迪休息了几小时以后,在下午五点钟左右,就命令骑兵指挥官博芒将军在河上游半法里有浅滩的地方渡过阿达河。到达彼岸以后,他应当用轻炮射击敌军右翼。同时,拿破仑把全部炮兵配置在桥的附近和河的右岸,对准敌人用来护桥的大炮阵地。他还在阿达河岸城墙后面布置了掷弹兵。敌军步兵为了利用当地库房来防御法军炮弹,便离开了河边。这样,掷弹兵的位置就离敌人炮垒较近,离敌人步兵较远。当拿破仑刚一发现敌军炮火威力削弱,法国骑兵前卫已在左岸整队,而这一行动已引起敌军惊慌的时候,立刻下令冲锋。掷弹兵纵队的前锋仅仅来一个左转弯,就出人意外地出现在桥上,几秒工夫就飞跑过桥,并立即夺下敌人所有大炮。纵队只在为过桥改变队形的一刹那间遭受到敌军的射击。因为一瞬间就到达了对岸,所以它没有受到什么显著的损失。它猛攻敌军阵线,迫使敌军溃退到克雷莫纳。敌军损失了一些大炮和大量的军旗,还有二千五百人被俘。在激烈的炮火下进行这样坚决的行动,并且尽可能地做到谨慎小心,这不能不认为是整个战争期间最出色的军事行动之一。法军损失不超过二百人,而敌军则全部被粉碎①。
①在《圣赫勒拿岛日记》中是这样写的:“皇帝说过:‘葡月事件、甚至蒙特诺特战役都还没有使我把自己看作非凡的人物。只是在洛迪战役后,我起一个念头:在我们的政治舞台上我大概可能成为一个起决定作用的人物。第一个功名心的火花在那时出现了。’”(拉什卡兹:《圣赫勒拿岛日记》第一册,第183页,1823年版。)在《当俘虏的故事》中也谈到了这点:“正是在洛迪附近那天晚上,我相信自己是一个非凡人物,我充满着干一番伟大事业的功名心。在此以前这种大事业对我说来好象只是幻想。”(蒙托龙将军:《拿破仑皇帝在圣赫勒拿岛当俘虏的故事》第二卷,1847年巴黎版,第424页。)——法文版编者注
可是科利和武卡索维奇已在卡萨诺附近渡过阿达河并沿大道退往布里西亚。这就使得法军要朝皮戚格当前进。法军认为追击敌人并立即把敌人赶出那儿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使敌人来不及武装这个要塞,来不及补充弹药物资。法军刚一包围这个要塞,要塞就投降了。要塞里有三百名敌军,他们是奥军为保障撤退而准备牺牲的人。
拿破仑在查夜时,碰到战俘营里的一个饶舌的匈牙利老军官。拿破仑问他:他们的仗打得怎样。这个年老的大尉不能不承认仗打得很糟糕。他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青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
经过猛烈的攻击后,法国的轻骑兵进入克雷莫纳,并把敌军后卫赶到奥利奥河。
五
虽说法军前哨已驻到克雷莫纳,米兰已处在法军后方,距离前线有几站路远;可是法军还没有一个部分进入这个都市。原驻这儿的奥地利政府机关已撤退到曼图亚。米兰市区由国民自卫军守卫着。市政府和伦巴迪亚的各个同业公会派出以梅耳戚为首的代表团来到洛迪。代表团郑重陈述自己甘愿臣服的诚意,请求战胜者宽大为怀。
5月15日,胜利者穿过人群,走过穿蓝、红、白三色制服的城市国民自卫军面前,经凯旋门进入米兰。谢尔别洛尼公爵被选为这儿的国民自卫军司令官。
奥热罗离开这儿去据守帕维亚,塞律里埃守卫洛迪和克雷莫纳,拉加尔普师守卫科摩、卡萨诺、卢卡和皮戚格当。轻装部队分布在奥利奥河一带。在洛迪,卡萨诺、卢卡和皮戚格当等地都构筑了桥头堡,桥头堡都有良好的防御工事,弹药储备也很充足。
拿破仑在米兰下了命令:
“士兵们!你们象山洪一样从亚平宁高原上迅速地猛冲下来。你们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
科尼、托尔托纳和切瓦等要塞于5月初交给法军。马塞纳带领他的师团向亚历山大里亚前进,在那儿缴获了许多奥军留下的仓库。大本营经阿耳巴、尼斯-迭拉-帕耳亚和博斯科修道院移驻托尔托纳。托尔托纳是一座很好的要塞,其中有许多大炮和各种弹药。
胆战心惊的博利厄将军退到波河对岸,企图掩护米兰。他指望保住瓦兰察对面的波河渡口。如果这个渡口被突破,他就保卫通过塞齐亚河和提契诺河的渡口。他把自己的部队布置在阿果尼亚河左岸瓦列德约附近。他在这里补充了十营后备兵,他的兵力又可以与法军抗衡了。根据全部计划(军事的和政治的),法军应在瓦兰察渡过波河。在凯拉斯科的会议上曾秘密地将法军的这一意图通知大家。停战协定中有一条规定:这个城市交给法军以供渡河之用。马塞纳将军抵达亚历山大里亚以后,立即派出巡逻队朝瓦兰察方向巡逻。
奥热罗离开阿耳巴移驻斯克里维亚河河口,塞律里埃前往托尔托纳,拉加尔普则沿着阿克维道路到达那儿。从全军选出三千五百名掷弹兵,编成十个营。拿破仑亲自率领这批精锐部队,连同骑兵和二十四门大炮,以急行军赶往皮阿琴察,以便出其不意地占领那儿的波河渡口。法军前锋渡河以后,其余部队应当立即离开现在的阵地,迅速前往皮阿琴察。
5月7日早晨九点钟,拿破仑抵达皮阿琴察。他在三十六小时内走了十六法里。他跑到河边,一直待到渡河结束和前卫已布置在河的左岸为止。平底渡船载运五百人和五十匹马,半小时渡一次。渡船指挥官、炮兵上校安德列奥西和将军的助手弗朗田在波河的卡斯提耳-圣则奥瓦尼到皮阿琴察这一段地带,掳获了奥军十条船只,船上有五千伤兵和一批药品。兰恩上校带九百掷弹兵首先渡河。敌军两个镖骑兵连企图阻止法军上岸,但完全无效。经过几小时以后,前卫已全部到达波河对岸。从七日夜到八日凌晨,全军到达。九日架桥结束。七日晚,掷弹兵指挥官拉加尔普将军把自己的指挥部移驻卡契纳-迭美特腊(位于佛姆比奥和波河之间)。波河在皮阿琴察附近水流很急,宽度是二百五十法尺。强渡这种河流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军事行动。
二
奥军列普塔伊师团(包括八个营和八个骑兵连)从帕维亚出发,夜间到达离开皮阿琴察仅一法里的佛姆比奥。8日下午一点钟,法军才发觉村子里的钟楼和民房都筑了防栅并有敌军守卫,而在穿过稻田的公路上则配置了大炮。这样一来,把敌人从佛姆比奥赶走就成了十分迫切的事情,因为还可能有大批援军来支援他们,而背靠这条大河作战又是极其危险的。于是拿破仑下了进攻命令,命令中指出了这个地方的地形特点。兰恩进攻敌军左翼,达列曼进攻右翼,拉纽斯从正面进攻。在一个钟头内,这个村子就拿下来了。占据这个村子的奥军被击退。它损失了一些大炮和三面军旗,并有二千士兵被俘。敌军残部慌忙退到皮戚格当,并渡过阿达河。皮戚格当要塞是在几天之前刚刚装备起来的。它离战场很远,还不太危险,因此敌人对它毫不担心。利普塔伊得以拉开吊桥,在土墙上摆好野炮。随着夜暮降临,法军前卫在马列奥附近停下来,这里到皮戚格当的距离为大炮射程的一半。拉加尔普所部后退,以便驻在科当奥前面掩护通向帕维亚和洛迪的道路。
从俘虏口中得知:博利厄已率领自己的军队向佛姆比奥前进,企图绕到这个据点的后面。人们认为,他的某些部队并不知道日间发生的事变,可能会跑到科当奥来过夜。对于敌军这个可能的行动作好了防备。总司令在下达保持最高警惕的命令以后,回到皮阿琴察大本营。夜间,马塞纳所部渡过波河,分布在桥边作为后备,以便在必要时支援拉加尔普。
人们预料的事情果然发生了。法军从托尔托纳向皮阿琴察前进,尽管行动迅速,可是并没有秘密到完全瞒过博利厄。他用自己的部队来占据提契诺河和阿达河间的地方,希望及时赶到皮阿琴察以阻止法军渡河。他知道法军完全没有架设浮桥的工具。他的一个走在纵队前面的骑兵团,突然出现在预备沿着帕维亚大路前进的拉加尔普将军的前哨附近,引起了法军的惊慌。宿营中的法国兵拿起武器,打了几梭子弹以后,一切平静了。但为了查明发生的事情真相,拉加尔普在一队巡察兵和一些军官的随从下,仍然向前方走去,他亲自向路旁民房中的居民打听。居民告诉他说,这阵骚乱是一个不知道法军已渡过波河的奥军骑兵团引起的,现在他们已向左跑到洛迪去了。拉加尔普动身回来。可是,不幸得很,他没有沿着战士可以看清楚他的大路往回走,而是走小路回来。警戒着的士兵没看清楚对象,竟以一阵急射迎接他。拉加尔普倒下去了,他被自己的士兵打死了!拉加尔普是瑞士沃州人。他由于痛恨伯尔尼政府而遭到迫害,来到法国避难。他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军官,论身材和勇敢精神都是一个很好的掷弹兵。虽然性情急躁一点,但是他善于带兵,并赢得兵士的爱戴。早晨四点钟,大本营得悉这个不幸消息,立即派贝尔蒂埃到这个师里去。他看见这个师的官兵都陷在悲痛之中。
三
拿破仑进入帕尔马公国的领地后,在特雷比亚河的渡口接见了公爵派来求和及请求保护的使节。帕尔马公爵没有任何政治意义,因为占领他的领地也没有任何好处。拿破仑让他继续治理这个公国,同时向他征收他这个公国所能负担的一切贡税。这样一来,法国人就得到了一切实际利益,而免去直接治理这个国家的困难。这个办法是最简单而又是极其合算的。5月9日早晨,停战协定在皮阿琴察签字。公爵交出二百万法郎的现款,为法军拿出大批粮食、燕麦和其他食物,提供了一千六百匹军马(骑兵和拉炮用的),还负担修建军事公路以及在公国境内兴建医院的费用。拿破仑还为巴黎博物馆要求交出艺术品来抵偿占领军的费用。这是近代历史上征收占领军费的一个别开生面的办法。根据法国特派员的挑选,帕尔马交出了二十幅名画,其中包括名画《圣耶朗尼姆》。公爵请求另交二百万现款来代替交出这幅名画。法军特派员同意这样的交换。但总司令说,二百万法郎很快就花光了,而这种艺术杰作可以在巴黎展览几百年,并且还会引出其他的杰作来。
帕尔马公国、皮阿琴察公国和瓜斯塔拉公国都属于法尔涅兹王朝①。王朝唯一的继承人是菲利浦五世的妹妹伊丽莎白,她把这些公国交给西班牙。她的儿子唐·卡尔洛斯于1714年领有这些地方。后来,当唐·卡尔洛斯取得那不勒斯王位的时候,根据1748年亚亨条约,这些地方移交给奥地利皇朝,以后又送给西班牙王子唐·菲利普②。从1762年起,他的儿子斐迪南掌管这些地方。斐迪南是孔狄亚克③的有名弟子,死于1802年。他住在科洛尔诺城堡里,周围都是僧侣,他在一切细节上都一丝不苟地履行宗教仪式。
①1545至1731年统治帕尔马公国。——译者
②作者的叙述不符事实。唐·卡尔洛斯于1735年把这些领地让给奥地利皇朝。而这个皇朝的女皇玛利娅·帖列集娅于1748年把它们交给西班牙王子菲列普。——俄文版编者
③孔狄亚克(1715—1780年)是法国启蒙运动者,感觉论哲学家。——译者
四
法军在皮阿琴察城里征集了四百匹炮兵用的马。10日它从卡札耳-普斯帖尔连哥出发,向洛迪前进。这时博利厄已在洛迪集中了谢博田多尔夫和罗捷耳米尼两师兵力,而科利和武卡索维奇两部则已开往米兰及卡萨诺。现在这些军队的命运取决于进军的速度,因为从奥利奥河把它们截断并俘掳它们是可能的。但是法军前卫在离卡札耳一法里的地方发现了强大的奥军后卫,这支部队由掷弹兵组成,其驻防的地势很有利于防卫洛迪公路。于是法军只好相机作战。战斗打得激烈而顽强。最后终于把敌人打得狼狈溃退。法军跟踪追击,一直追到洛迪。洛迪这座要塞四周有城墙。敌人本想关闭城门,可是法军已杂在难民中间渗入城里(难民后来集中到博利厄在阿达河左岸设置的防线后面去了)。博利厄配备了二十五至三十门大炮来防卫河桥,但法军也立刻拿同样多的大炮来回敬他。
奥军战线上有一万二千名步兵和四千名骑兵。加上退到卡萨诺的一万人,在佛姆比奥地区被击溃的八千人(那次战争后躲在皮戚格当),以及米兰城堡的守军二千人,一共有三万五六千人。这就是奥军还保存下来的全部兵力。
拿破仑希望截住去卡萨诺的那一师敌军,决心在十日冒着敌人的炮火从桥上渡过阿达河,并以这种大胆的行动惊倒敌人。为此,他在洛迪休息了几小时以后,在下午五点钟左右,就命令骑兵指挥官博芒将军在河上游半法里有浅滩的地方渡过阿达河。到达彼岸以后,他应当用轻炮射击敌军右翼。同时,拿破仑把全部炮兵配置在桥的附近和河的右岸,对准敌人用来护桥的大炮阵地。他还在阿达河岸城墙后面布置了掷弹兵。敌军步兵为了利用当地库房来防御法军炮弹,便离开了河边。这样,掷弹兵的位置就离敌人炮垒较近,离敌人步兵较远。当拿破仑刚一发现敌军炮火威力削弱,法国骑兵前卫已在左岸整队,而这一行动已引起敌军惊慌的时候,立刻下令冲锋。掷弹兵纵队的前锋仅仅来一个左转弯,就出人意外地出现在桥上,几秒工夫就飞跑过桥,并立即夺下敌人所有大炮。纵队只在为过桥改变队形的一刹那间遭受到敌军的射击。因为一瞬间就到达了对岸,所以它没有受到什么显著的损失。它猛攻敌军阵线,迫使敌军溃退到克雷莫纳。敌军损失了一些大炮和大量的军旗,还有二千五百人被俘。在激烈的炮火下进行这样坚决的行动,并且尽可能地做到谨慎小心,这不能不认为是整个战争期间最出色的军事行动之一。法军损失不超过二百人,而敌军则全部被粉碎①。
①在《圣赫勒拿岛日记》中是这样写的:“皇帝说过:‘葡月事件、甚至蒙特诺特战役都还没有使我把自己看作非凡的人物。只是在洛迪战役后,我起一个念头:在我们的政治舞台上我大概可能成为一个起决定作用的人物。第一个功名心的火花在那时出现了。’”(拉什卡兹:《圣赫勒拿岛日记》第一册,第183页,1823年版。)在《当俘虏的故事》中也谈到了这点:“正是在洛迪附近那天晚上,我相信自己是一个非凡人物,我充满着干一番伟大事业的功名心。在此以前这种大事业对我说来好象只是幻想。”(蒙托龙将军:《拿破仑皇帝在圣赫勒拿岛当俘虏的故事》第二卷,1847年巴黎版,第424页。)——法文版编者注
可是科利和武卡索维奇已在卡萨诺附近渡过阿达河并沿大道退往布里西亚。这就使得法军要朝皮戚格当前进。法军认为追击敌人并立即把敌人赶出那儿是必要的,因为这样才使敌人来不及武装这个要塞,来不及补充弹药物资。法军刚一包围这个要塞,要塞就投降了。要塞里有三百名敌军,他们是奥军为保障撤退而准备牺牲的人。
拿破仑在查夜时,碰到战俘营里的一个饶舌的匈牙利老军官。拿破仑问他:他们的仗打得怎样。这个年老的大尉不能不承认仗打得很糟糕。他说:“跟我们交战的是一位年青的将军,他总是时而在我们前面,时而在我们后面,时而又在我们两侧,而我们根本无法理解。什么时候我们都不知道应该怎样配置我们的兵力才好。在战争中这种作战方法是受不了的,它违反一切常规。”
经过猛烈的攻击后,法国的轻骑兵进入克雷莫纳,并把敌军后卫赶到奥利奥河。
五
虽说法军前哨已驻到克雷莫纳,米兰已处在法军后方,距离前线有几站路远;可是法军还没有一个部分进入这个都市。原驻这儿的奥地利政府机关已撤退到曼图亚。米兰市区由国民自卫军守卫着。市政府和伦巴迪亚的各个同业公会派出以梅耳戚为首的代表团来到洛迪。代表团郑重陈述自己甘愿臣服的诚意,请求战胜者宽大为怀。
5月15日,胜利者穿过人群,走过穿蓝、红、白三色制服的城市国民自卫军面前,经凯旋门进入米兰。谢尔别洛尼公爵被选为这儿的国民自卫军司令官。
奥热罗离开这儿去据守帕维亚,塞律里埃守卫洛迪和克雷莫纳,拉加尔普师守卫科摩、卡萨诺、卢卡和皮戚格当。轻装部队分布在奥利奥河一带。在洛迪,卡萨诺、卢卡和皮戚格当等地都构筑了桥头堡,桥头堡都有良好的防御工事,弹药储备也很充足。
拿破仑在米兰下了命令:
“士兵们!你们象山洪一样从亚平宁高原上迅速地猛冲下来。你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