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直觉、幻想(2/2)
《认识与谬误-德-恩斯特.马赫》作者:认识与谬误-德-恩斯特.马赫 2017-04-13 11:43
从他的记忆中调集出来。另一个年轻人想要像鱼一样生活在水中,像星星一样居住在天上,他像第三个人一样具有许多幻想:这个人随意捡起一块石头,并在此处挖掘小动物的洞穴,以为它藏有小妖精。尤其鉴于观察我自己的小孩,使我更为将信将疑的是,若小孩称瓶盖为“门”,或者称小硬币为“娃娃钱”,或者当瞥见带露水的草地唤起“绿草正在哭泣”的陈述时,我们是否能够认为这是幻想的事情。正像儿童建立他的幻想一样,未开化的人也是如此用来自记忆的熟悉要素建立他的宇宙起源说。巨大的蛙、蟾蜍、蜘蛛和蚱蜢主要也是这样出现的。对于生活在海边或大河附近的部族来说,从深水中浮出的大鱼或巨龟有助于形成即刻有用的世界秩序。如果熟悉奔跑的小鸡的农人的小女儿询问,星星是不是月亮下的蛋,那么我们就有原始宇宙起源创造的漂亮的例子。在陶器早就达到高度完美程度的埃及,我们看到卜塔(Ptah)神利用陶工的转轮形成卵,而世界则从卵发展而来。我们只需要回顾一下我们自己的年轻时代,为了在没有理解世界的任何牢靠的经验基础的情况下把握世界,幻想必须填补缺口,并尽其可能满足需求。
第十三节
如果人们了解科学的历史发展或者参与了科学的探究,那么他们将不怀疑,科学研究需要相当旺盛的幻想,尽管不像后面要讨论的艺术家的幻想那么强劲。首先,考虑一下实验家。每一个伽利略的同代人都知道,声音传输得比光慢,因为在听到木匠的榔头撞击之前在远处就能看见:光的十分大的速率被用来标明声音的发出。为了决定光的速率,这种方法是无用的:我们必须如何标明它的发出时间呢?伽利略设想两个持灯的观察者A和B:A突然去掉灯闸,当B看见闪光时他去掉他的灯闸,以致A能够观察出发和在光越过2AB的距离后的到达。这个天真的安排源于考虑并组合了所有相关条件的幻想。也许回声的记忆有所帮助。虽然伽利略明确认识到,因为光速太大该操作是行不通的,但是在二百多年后,斐索(Fizeau)能够继续这一幻想的努力。他用反射代替B,用匀速旋转的带齿的轮于代替A,齿轮以同等的精确性标明出发和返回,而在A和B处增添了望远镜,为的是减小光损失。正是对该目标充满了活跃的兴趣使联想保持运动状态,被满足的条件的表象导致对该意图有用的联想的选择,幻想的产物出自它们的组合。观察闪电和放电的瞬间,诱使富兰克林(Franklin)假定,电闪和雷鸣在本性上是电。强烈的**激起他捕捉这种假定的电,但是怎么办呢?导体杆够不着,巴别塔无法建造。此时,他回想起随风徐徐上升的纸风筝,便制作了一个带有金属翼尖的风筝,把它拴在低端带有电钥的大麻纤维绳子上。他在绳子和他的手之间插入一段丝线,把风筝放飞到接近雷雨之处。因为下雨,绳子变为导体,富兰克林能够从天空引来电花,用电花给瓶子充电,从而用“电的”火花充满瓶子。今天,被拴住的气球可以代替风筝。出自幻想运用的其他实验设计包括:牛顿把凸透镜和平玻璃板组合起来,以显示薄板的颜色,并决定对应于每一种颜色的厚度;索弗尔(Sauveur)的游码,用来决定振动的波节点;惠斯通的旋转镜;柯尼希(Konig)的传声火焰指示器等等。
第十四节
在上述实验问题解决的例子中,我们不仅涉及到可觉察的观念,而且也涉及到概念。一旦人们获得了用词、记号、公式和定义固定的熟悉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构成记忆和幻想的对象。人们也能在概念中运用幻想,借助联想之线搜索该领域,直到人们找到满足问题的条件之组合的选择。如果人们察觉到使一切东西意思明白并给予答案以线索的概念的集合的话,那么这尤其发生在解决理论问题之中。斯蒂文(Stevin)在他的流体静力学研究中注意到,当任何一部分处于平衡的流体变为固体时,该平衡不被扰动,从而把某些流体静力学问题的解答还原为在刚体静力学中的已解决的问题。
开普勒定律被确立后,牛顿进而解开了它们的秘密。行星的曲线路径(第一定律)指向曲线之内的引力中心。与从太阳起始的径矢量扫过的扇形有关的第二定律决定太阳是这个中心。第三定律陈述,距离的立方随旋转时间的平方变化即r3/t2=常数,它与惠更斯(Huygens)的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φ=4rπ2/t2符合,倘若φ=k/r2的话。于是,反平方力解决了开普勒的整个秘密。借助于以由媒质决定的速率运动的基元波的组合作用,惠更斯弄清楚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马吕斯(Malus)的光偏振的定量定律,双折射晶体平面的颜色与薄平板颜色的类比,毕奥(Biot)关于前者的公式,这一切都被杨(Young)-菲涅耳关于光作为横振动的概念加以说明,并与相参性(coherence)概念联系起来。
第十五节
联想规律本身表明足以说明这里讨论的科学幻想的作用。另一方面,艺术家的幻想表现出某些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特征。联想并不局限于意识过程和想像。生物体反复地在一起发生的所有过程都显示出永久地连接起来的倾向。因此,动作通过实践变得相互联系,甚至分泌也通过联想发生:它是不同器官的功能之间迟早获得的关联,或者是一种器官活动受到另一种器官活动的刺激,即部分经由生活环境服务于整体的时间上的适应。使这样的相互作用变得可能的器官之间的关联,并非唯一地由个体的经验创造,事实上它的大部分至少是作为它的遗传的性能给予有机体。这预先决定了像反射动作这样的相互作用的集合;这个集合在器官的发展过程中变大了,仅仅被在个体生活时期获得的东西修正。因此,心理学不能仅仅借助于迟早获得的联想对付一切情况。生命纯粹基于通常涵义的联想也许是不可能的。进而,我们必须考虑到,尽管器官是彼此存在和相互服务的,但是它们中的每一个也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存。这种生存以特殊的活力表现自己,而这些活力可以被来自外部的刺激或其他器官修正,但是它们在整体还保留着确定的特征,有时使它们本身被独立地感觉到。于是,视觉器官、或听觉器官、或任何其他器官,能够作为幻觉产生物理刺激正常激起的感觉。这发生在迄今未被研究的特殊条件下。再者,皮质能够产生固定的观念,肌肉可以并非自愿地缔结相互作用,腺体可以在无正常原因的情况下分泌。实际上,正是幻觉教导我们辨认作为我们自己身体的状态的感觉。片面地过高估价这种认识反过来变成同样片面的哲学体系(唯我论)的基础。
第十六节
视觉幻觉表达了视觉感官的独立的自发的生存,约翰内斯·米勒(Johannes
Muller)详尽研究和充分描述了它们。例如,栩栩如生的有色的植物、动物和人的画像可以在视域出现,在我们未介入的情况下逐渐变化。这些画像是新形成的,不是先前看见的对象的记忆图像,不是由思考它们唤起的。意志对此没有可表明的影响。米勒利用这种时机强调联想规律的无用,但是在这一点上他走得太远了。不用说,自发地出现的东西可以自发地改变,但是幻想并不与联想规律矛盾,即使这些规律并不能单独地使它们成为可理解的:它们只是属于不同种类的现象。在许多领域,联想规律无论如何是宝贵的指导。此外,还存在一种类型的幻像,这种幻像比较密切地与直接继续先前的东西,即费希纳(Fechnner)特别描述的感官记忆的现象相关联。当我们持续地专注于一种类型的视觉对象时,它们的映像突然浮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在半暗之时,只不过是毫无变化和完全客观地浮现的。这些映像十分类似于先前看到的对象,即使也许不再完全相同。如果在暗淡的光照下我们看见被错觉改变的对象,那么这便暗示这样一个事实:自发的幻像和由物理刺激决定的图像的两极能够以各种比例结合起来出现。类似地,情况似乎是,在感觉和观念之间存在着所有中间等级。于是,如果一个观念通常是由另一个观念激起,但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可以自发地出现,那么这与到此为止已知的事实充分一致。
第十七节
所谓的自由飘浮的观念,以前事件的突如其来的逼真记忆,或者曾经听到的乐曲等等,在没有联想可能与直接在先的思想或目前存在的背景关联起来的任何明显之点的情况下,所有这一切无疑被每一个人观察到。赫尔巴特熟悉该现象,并力图用他自己的方式说明它。它似乎与幻觉有关。不过,如果人们在更广泛的涵义上理解联想,以致它们的系列可以以无意识的过程开始或终结,那么人们不需要把每一个表面上自由飘浮的观念视为打破了联想定律。相同的身体状态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能够被同样的观念伴随。在我看来,这一进路似乎为斯沃博达(Swoboda)的有趣观察投来新的光亮,并且与R.塞蒙的观点完全一致。
第十八节
通常被视为在艺术上多产的幻想之标志的东西,是幻想创造的自发的不费气力的新奇东西,它排除了经验的简单模仿。此外,还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至少创造的基本特征或者以纯粹的幻觉,或者以某种密切相关的形式呈现在艺术家的面前。在论述幻想的著作中,我们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可是,为了不把例外的视为寻常的,或者为了不在严肃的科学研究之外夸大其辞,请考虑一下,贝多芬(Beethoven)或拉斐尔(Raphael)在原始人中出现是否可信。人们立即感到,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的整个特征大大依赖于以前的艺术和他们的经验。就算幻觉来自他们的灵感,也必须认为灵感依赖于经验。接着到来的是细节性的工作,这种工作除了艺术的较多激发美感和较少抽象的特征外,它与细节性的科学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欣赏舒曼(Schumann)的交响曲或海涅(Heine)的诗时,人们辨认出较早艺术的痕迹。人们也许承认,这些作品中的诸多吸引力在于旧主题的惊人变化,从而把我们的期望惬意地倒转过来。没有较古老的和较平凡的东西,它们既不能出现,也不会被理解。
第十九节
科学发现能够以幻觉开始吗?也许,歌德(Goethe)的植物变态是以这种方式产生的。不能排除罕见的例外,但是一般而言它将像在梦中的幻像的情况那样。我从我个人经验中充分了解幻觉和梦中的幻像,我经受了许多视觉的和音乐的幻像,它们完全可以用于艺术的目的。不管怎样,我不知道基于幻觉的科学发现的例证,无论是在重大的典型例子中还是在我自己的经验中。实际上并非稀罕的是,解决某个问题的视野突然敞开了,我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可是,在比较仔细地审查时,人们总是发现,以前已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劳动,并发掘了整个领域;或者人们已收集了资料,但是也许无效地受特殊引导的兴趣制约的,而最后的发现则把资料与整体关联起来。于是,在这个细节中,科学和艺术为什么如此不同呢?其理由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艺术依然占优势地受感觉引导,主要诉诸人的感官。每一个感官都能够按照立自己的方式产生幻觉。然而,科学要求概念。有概念的幻觉吗?它们如何会产生呢?确实,期望人的理智的最终获得物即科学概念——具有其真正本性的科学概念起源于深思熟悉的有意识的努力——作为一种礼物应该来自无意识的感官源泉,这只能是不得要领。
第二十节
让我们另外看看概念与直觉和感觉的关系,以此作为结束。亲自获得的、不是直接通过语词和阅读传达的、熟悉的概念的长处在于,它能够容易地引起潜在地寓居于概念中的直觉和感觉,而这些内容反过来也容易贮存在概念中。举一个琐细的例子。考虑约三千六百年前的法老时期,从那时起历史证据是尚存的。只要我们不能把这三千六百年转化为某种比较直观的东西,它们几乎只不过是“空虚的声音”。然而,如果我们想像生儿子的一位六十岁的埃及老人,六十岁的儿子同样生儿子,依次类推,那么这条线的第六十代后裔是我们当代人。这样的线容易标记在房间的墙壁上。于是,法老时代便相当接近我们,我们不再惊奇如此之多的原始风尚还保留着。如果人们设想他们的受尊敬的祖先,或者想像他们的子孙的引人入胜的未来,那么他们做的是相反的事情:把直觉观念转化为观念。每一个人都有父母二人、四个祖辈、八个曾祖辈,以这种方式进行,我们不久便达到土地不能承载的数目。因此,由于没有一个人能够有对他自己来说特别值得尊敬的祖先,所以每一个人必须满意地容许,在我们共同的祖先中存在着若干群盗贼、杀人犯等等,必须推断他们在他的家族中,他必须妥善处理他们的心理遗传。如果某人满足于留下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同样如此做,依次类推,那么在几百年内,他的后代会充满地球。由此可得,他们中的大多数必定在生存斗争中灭亡,而生存斗争将并非总是以最高尚的手段进行的。从概念转化为直觉以及倒转过来的简单例子可能暗示,过分不替别人着想的和自我中心的对他们自己的后代的关怀,建立在错觉的基础上,取而代之对人类关怀也许更好一些。
第二十一节
符合其利益的明确表达的概念系统的所有者,通过语言、培养和教育使这个系统成为他自己的系统,这样的人相对于仅有知觉依赖的人来说拥有巨大的优势。不过,如果一个人缺乏迅速而可靠地把感性观念转化为概念以及反过来转化的能力,那么他间或也可能易于被他的概念误导,在这种情况下概念对他而言会变成纯粹的偏见的重负。
第十三节
如果人们了解科学的历史发展或者参与了科学的探究,那么他们将不怀疑,科学研究需要相当旺盛的幻想,尽管不像后面要讨论的艺术家的幻想那么强劲。首先,考虑一下实验家。每一个伽利略的同代人都知道,声音传输得比光慢,因为在听到木匠的榔头撞击之前在远处就能看见:光的十分大的速率被用来标明声音的发出。为了决定光的速率,这种方法是无用的:我们必须如何标明它的发出时间呢?伽利略设想两个持灯的观察者A和B:A突然去掉灯闸,当B看见闪光时他去掉他的灯闸,以致A能够观察出发和在光越过2AB的距离后的到达。这个天真的安排源于考虑并组合了所有相关条件的幻想。也许回声的记忆有所帮助。虽然伽利略明确认识到,因为光速太大该操作是行不通的,但是在二百多年后,斐索(Fizeau)能够继续这一幻想的努力。他用反射代替B,用匀速旋转的带齿的轮于代替A,齿轮以同等的精确性标明出发和返回,而在A和B处增添了望远镜,为的是减小光损失。正是对该目标充满了活跃的兴趣使联想保持运动状态,被满足的条件的表象导致对该意图有用的联想的选择,幻想的产物出自它们的组合。观察闪电和放电的瞬间,诱使富兰克林(Franklin)假定,电闪和雷鸣在本性上是电。强烈的**激起他捕捉这种假定的电,但是怎么办呢?导体杆够不着,巴别塔无法建造。此时,他回想起随风徐徐上升的纸风筝,便制作了一个带有金属翼尖的风筝,把它拴在低端带有电钥的大麻纤维绳子上。他在绳子和他的手之间插入一段丝线,把风筝放飞到接近雷雨之处。因为下雨,绳子变为导体,富兰克林能够从天空引来电花,用电花给瓶子充电,从而用“电的”火花充满瓶子。今天,被拴住的气球可以代替风筝。出自幻想运用的其他实验设计包括:牛顿把凸透镜和平玻璃板组合起来,以显示薄板的颜色,并决定对应于每一种颜色的厚度;索弗尔(Sauveur)的游码,用来决定振动的波节点;惠斯通的旋转镜;柯尼希(Konig)的传声火焰指示器等等。
第十四节
在上述实验问题解决的例子中,我们不仅涉及到可觉察的观念,而且也涉及到概念。一旦人们获得了用词、记号、公式和定义固定的熟悉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构成记忆和幻想的对象。人们也能在概念中运用幻想,借助联想之线搜索该领域,直到人们找到满足问题的条件之组合的选择。如果人们察觉到使一切东西意思明白并给予答案以线索的概念的集合的话,那么这尤其发生在解决理论问题之中。斯蒂文(Stevin)在他的流体静力学研究中注意到,当任何一部分处于平衡的流体变为固体时,该平衡不被扰动,从而把某些流体静力学问题的解答还原为在刚体静力学中的已解决的问题。
开普勒定律被确立后,牛顿进而解开了它们的秘密。行星的曲线路径(第一定律)指向曲线之内的引力中心。与从太阳起始的径矢量扫过的扇形有关的第二定律决定太阳是这个中心。第三定律陈述,距离的立方随旋转时间的平方变化即r3/t2=常数,它与惠更斯(Huygens)的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φ=4rπ2/t2符合,倘若φ=k/r2的话。于是,反平方力解决了开普勒的整个秘密。借助于以由媒质决定的速率运动的基元波的组合作用,惠更斯弄清楚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马吕斯(Malus)的光偏振的定量定律,双折射晶体平面的颜色与薄平板颜色的类比,毕奥(Biot)关于前者的公式,这一切都被杨(Young)-菲涅耳关于光作为横振动的概念加以说明,并与相参性(coherence)概念联系起来。
第十五节
联想规律本身表明足以说明这里讨论的科学幻想的作用。另一方面,艺术家的幻想表现出某些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特征。联想并不局限于意识过程和想像。生物体反复地在一起发生的所有过程都显示出永久地连接起来的倾向。因此,动作通过实践变得相互联系,甚至分泌也通过联想发生:它是不同器官的功能之间迟早获得的关联,或者是一种器官活动受到另一种器官活动的刺激,即部分经由生活环境服务于整体的时间上的适应。使这样的相互作用变得可能的器官之间的关联,并非唯一地由个体的经验创造,事实上它的大部分至少是作为它的遗传的性能给予有机体。这预先决定了像反射动作这样的相互作用的集合;这个集合在器官的发展过程中变大了,仅仅被在个体生活时期获得的东西修正。因此,心理学不能仅仅借助于迟早获得的联想对付一切情况。生命纯粹基于通常涵义的联想也许是不可能的。进而,我们必须考虑到,尽管器官是彼此存在和相互服务的,但是它们中的每一个也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存。这种生存以特殊的活力表现自己,而这些活力可以被来自外部的刺激或其他器官修正,但是它们在整体还保留着确定的特征,有时使它们本身被独立地感觉到。于是,视觉器官、或听觉器官、或任何其他器官,能够作为幻觉产生物理刺激正常激起的感觉。这发生在迄今未被研究的特殊条件下。再者,皮质能够产生固定的观念,肌肉可以并非自愿地缔结相互作用,腺体可以在无正常原因的情况下分泌。实际上,正是幻觉教导我们辨认作为我们自己身体的状态的感觉。片面地过高估价这种认识反过来变成同样片面的哲学体系(唯我论)的基础。
第十六节
视觉幻觉表达了视觉感官的独立的自发的生存,约翰内斯·米勒(Johannes
Muller)详尽研究和充分描述了它们。例如,栩栩如生的有色的植物、动物和人的画像可以在视域出现,在我们未介入的情况下逐渐变化。这些画像是新形成的,不是先前看见的对象的记忆图像,不是由思考它们唤起的。意志对此没有可表明的影响。米勒利用这种时机强调联想规律的无用,但是在这一点上他走得太远了。不用说,自发地出现的东西可以自发地改变,但是幻想并不与联想规律矛盾,即使这些规律并不能单独地使它们成为可理解的:它们只是属于不同种类的现象。在许多领域,联想规律无论如何是宝贵的指导。此外,还存在一种类型的幻像,这种幻像比较密切地与直接继续先前的东西,即费希纳(Fechnner)特别描述的感官记忆的现象相关联。当我们持续地专注于一种类型的视觉对象时,它们的映像突然浮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在半暗之时,只不过是毫无变化和完全客观地浮现的。这些映像十分类似于先前看到的对象,即使也许不再完全相同。如果在暗淡的光照下我们看见被错觉改变的对象,那么这便暗示这样一个事实:自发的幻像和由物理刺激决定的图像的两极能够以各种比例结合起来出现。类似地,情况似乎是,在感觉和观念之间存在着所有中间等级。于是,如果一个观念通常是由另一个观念激起,但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可以自发地出现,那么这与到此为止已知的事实充分一致。
第十七节
所谓的自由飘浮的观念,以前事件的突如其来的逼真记忆,或者曾经听到的乐曲等等,在没有联想可能与直接在先的思想或目前存在的背景关联起来的任何明显之点的情况下,所有这一切无疑被每一个人观察到。赫尔巴特熟悉该现象,并力图用他自己的方式说明它。它似乎与幻觉有关。不过,如果人们在更广泛的涵义上理解联想,以致它们的系列可以以无意识的过程开始或终结,那么人们不需要把每一个表面上自由飘浮的观念视为打破了联想定律。相同的身体状态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能够被同样的观念伴随。在我看来,这一进路似乎为斯沃博达(Swoboda)的有趣观察投来新的光亮,并且与R.塞蒙的观点完全一致。
第十八节
通常被视为在艺术上多产的幻想之标志的东西,是幻想创造的自发的不费气力的新奇东西,它排除了经验的简单模仿。此外,还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至少创造的基本特征或者以纯粹的幻觉,或者以某种密切相关的形式呈现在艺术家的面前。在论述幻想的著作中,我们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可是,为了不把例外的视为寻常的,或者为了不在严肃的科学研究之外夸大其辞,请考虑一下,贝多芬(Beethoven)或拉斐尔(Raphael)在原始人中出现是否可信。人们立即感到,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的整个特征大大依赖于以前的艺术和他们的经验。就算幻觉来自他们的灵感,也必须认为灵感依赖于经验。接着到来的是细节性的工作,这种工作除了艺术的较多激发美感和较少抽象的特征外,它与细节性的科学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欣赏舒曼(Schumann)的交响曲或海涅(Heine)的诗时,人们辨认出较早艺术的痕迹。人们也许承认,这些作品中的诸多吸引力在于旧主题的惊人变化,从而把我们的期望惬意地倒转过来。没有较古老的和较平凡的东西,它们既不能出现,也不会被理解。
第十九节
科学发现能够以幻觉开始吗?也许,歌德(Goethe)的植物变态是以这种方式产生的。不能排除罕见的例外,但是一般而言它将像在梦中的幻像的情况那样。我从我个人经验中充分了解幻觉和梦中的幻像,我经受了许多视觉的和音乐的幻像,它们完全可以用于艺术的目的。不管怎样,我不知道基于幻觉的科学发现的例证,无论是在重大的典型例子中还是在我自己的经验中。实际上并非稀罕的是,解决某个问题的视野突然敞开了,我亲身经历过这种情况。可是,在比较仔细地审查时,人们总是发现,以前已进行了长期而艰苦的劳动,并发掘了整个领域;或者人们已收集了资料,但是也许无效地受特殊引导的兴趣制约的,而最后的发现则把资料与整体关联起来。于是,在这个细节中,科学和艺术为什么如此不同呢?其理由似乎是显而易见的:艺术依然占优势地受感觉引导,主要诉诸人的感官。每一个感官都能够按照立自己的方式产生幻觉。然而,科学要求概念。有概念的幻觉吗?它们如何会产生呢?确实,期望人的理智的最终获得物即科学概念——具有其真正本性的科学概念起源于深思熟悉的有意识的努力——作为一种礼物应该来自无意识的感官源泉,这只能是不得要领。
第二十节
让我们另外看看概念与直觉和感觉的关系,以此作为结束。亲自获得的、不是直接通过语词和阅读传达的、熟悉的概念的长处在于,它能够容易地引起潜在地寓居于概念中的直觉和感觉,而这些内容反过来也容易贮存在概念中。举一个琐细的例子。考虑约三千六百年前的法老时期,从那时起历史证据是尚存的。只要我们不能把这三千六百年转化为某种比较直观的东西,它们几乎只不过是“空虚的声音”。然而,如果我们想像生儿子的一位六十岁的埃及老人,六十岁的儿子同样生儿子,依次类推,那么这条线的第六十代后裔是我们当代人。这样的线容易标记在房间的墙壁上。于是,法老时代便相当接近我们,我们不再惊奇如此之多的原始风尚还保留着。如果人们设想他们的受尊敬的祖先,或者想像他们的子孙的引人入胜的未来,那么他们做的是相反的事情:把直觉观念转化为观念。每一个人都有父母二人、四个祖辈、八个曾祖辈,以这种方式进行,我们不久便达到土地不能承载的数目。因此,由于没有一个人能够有对他自己来说特别值得尊敬的祖先,所以每一个人必须满意地容许,在我们共同的祖先中存在着若干群盗贼、杀人犯等等,必须推断他们在他的家族中,他必须妥善处理他们的心理遗传。如果某人满足于留下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同样如此做,依次类推,那么在几百年内,他的后代会充满地球。由此可得,他们中的大多数必定在生存斗争中灭亡,而生存斗争将并非总是以最高尚的手段进行的。从概念转化为直觉以及倒转过来的简单例子可能暗示,过分不替别人着想的和自我中心的对他们自己的后代的关怀,建立在错觉的基础上,取而代之对人类关怀也许更好一些。
第二十一节
符合其利益的明确表达的概念系统的所有者,通过语言、培养和教育使这个系统成为他自己的系统,这样的人相对于仅有知觉依赖的人来说拥有巨大的优势。不过,如果一个人缺乏迅速而可靠地把感性观念转化为概念以及反过来转化的能力,那么他间或也可能易于被他的概念误导,在这种情况下概念对他而言会变成纯粹的偏见的重负。